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RAP热再生混合料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模量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30 20:11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视,材料的回收利用成为各行业关注的重点,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部分RAP的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也成为路面养护维修的热点。目前回收料的利用率较低,而再生剂能使老化沥青的性能得到恢复,故常常在路面回收料中掺入再生剂来提高RAP的掺量,但仍旧缺少再生剂的掺量与养生条件的参照标准。因此建立RAP热再生混合料的细观力学模型,通过细观力学模型预估RAP热再生混合料的模量响应参数,分析再生剂掺量等因素对模量的影响规律,不仅能提高资源的再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对RAP热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以复合材料细观力学中的四相模型为基础,构建了RAP热再生混合料中球形、椭球形、长方形等三种骨料形状的单个骨料夹杂的二维四相模型。考虑RAP热再生混合料中的空隙,在单个骨料夹杂的四相模型的基础上,以球形骨料为例,建立四层内嵌体系下的RAP热再生混合料细观力学结构。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利用黏弹性理论中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边界连续性条件、应变能消耗等关系得到与各层物质基本性质有关的基础公式,从二层内嵌体系下的细观力学模型入手,以三层内嵌体系为踏板,间接推导四层内嵌体系的RAP热再生混合料细观力学模型,发现再生沥青层模量是RAP热再生混合料模量的主要影响参数。其次,采用布氏黏度计法、动态剪切流变仪法、沥青小梁三点弯曲法对再生沥青的黏度、黏弹参数和弯曲劲度模量变化规律进行探究,通过不同再生沥青实验组的模量变化分析再生剂掺量、养生条件等因素对再生沥青模量的影响;制备“夹芯再生沥青小梁”模拟再生剂的扩散过程,利用夹芯梁理论简析再生剂的扩散特性与再生沥青的老化效率对模量的影响。最后,采用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小梁三点弯曲试验探究RAP热再生混合料模量变化趋势及变化比例,对模量影响参数进行验证。论文阐述了RAP热再生混合料细观力学模型的构建过程,建立了RAP热再生混合料响应参数与细观结构的联系,结合各种试验方法研究了再生剂掺量、养生条件等因素对再生沥青模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再生沥青层对沥青混合料整体模量的影响趋势,为RAP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再生剂扩散特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14
【图文】:

热再生,骨料,混合料,黑石


混合料广义自洽模型。根据骨料形状的骨料夹杂的四相模型,如图 2-1 所料间的相互作用越弱,因此可将一定处的混合料看作均质的有效介质。混合料四层内嵌体系根据 Li G 在论文中将沥青混合料看夹杂组成的整体,认为骨料外部各处的体系下的沥青混合料二维细观力学模合料是在铣刨、开挖后的旧沥青混合料新热拌混合料。论文以在沥青路面回合料为例建立细观力学模型,在拌合“黑石”(沥青路面回收料)外部,老化沥青和再生剂融合胶浆层(再活老化沥青层,因此拌合后的“黑石”层、老化沥青胶浆层、骨料。

细观力学模型,混合料,再生剂,工程硕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嵌体系下的 RAP 热再生混合料二维细混合料细观力学模型混合料细观力学模型构建再生混合料细观力学模型,对建立的如图 2-3,为方便标注,将石料缩小、2 1 r是老化沥青胶浆层的厚度,3 2r r4 3r r是再生剂层的厚度,0 4r r是 R1 2 3 40p 、p 、p 、p 、p 分别为极坐标下r 力1 1E , ;2 2E , ;*3 3E , ;E ,4 ;0E ,0 分、再生剂、等效介质的弹性模量和泊浆层中的老化沥青再活化,恢复一定的

层间


图 2-4 层间应变位置示意图离开来,根据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可( )( )( )( )2 22 4 0 0 40 0 0 0 2 22 0 0 4 00 411 1r r P P P r PE r r rr r + + ( )( )( )( )2 22 0 4 0 40 0 0 0 2 22 0 0 4 40 411 1r r P P P r PE r r rr r + + ( )( )( )( )2 22 3 4 4 34 4 4 4 2 22 4 4 3 44 311 1r r P P P r PE r r rr r + + ( )( )( )( )2 22 3 4 4 34 4 4 4 2 22 4 4 3 34 311 1r r P P P r PE r r rr r + + 2 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云飞;;沥青路面热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年17期

2 陈辉强;郭鹏;郑智能;王威娜;;界面作用下温拌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及其水稳性研究[J];公路;2016年12期

3 孟显成;;沥青路面热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5年02期

4 黄彭;;沥青热拌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J];华东公路;1987年05期

5 董晓进;;橡胶粉对热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公路工程;2014年06期

6 李峰;;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耐久性能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9年05期

7 李燕华;高二利;;水泥稳定复合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4年05期

8 郭银涛;刘清泉;刘振清;王松根;;基于改性乳化沥青-水泥双胶结料的半柔性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3期

9 马融;陈飞;;成型工艺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9年02期

10 李建辉;陈唯实;;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基层在佛开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叶勤;胡洋;;基于低标号沥青的大掺量高性能热再生混合料技术[A];江苏省公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年)[C];2015年

2 吴小虎;;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3 邵慧君;徐斌;杨文欢;刘黎萍;;旧料掺量对AC13型热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A];全国公路养护新材料应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5年

4 倪富健;李健;袁芮;;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RAP高掺量的实现措施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张豪;陈兴帅;刘振清;;高性能半柔性路面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试验研究[A];2014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5年

6 马朝鲜;周雄;;泡沫沥青发泡参数及再生混合料材料设计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7 郭银涛;王松根;张云帆;;高性能厂拌冷再生关键工艺控制技术研究[A];2014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5年

8 倪富健;高磊;严金海;马翔;;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与应用[A];第六届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谢鹏;;旧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浅探[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郭树明 杨永忠;3产品获“四川名牌”称号[N];自贡日报;2006年

2 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蕾;森远“超级再生列车”家乡首秀[N];鞍山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张艺言 实习生 张彩霞;来之于路“环”之于路[N];中国交通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健;改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任拴哲;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及其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祝谭雍;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的再生路面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沛;RAP热再生混合料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模量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兰承雄;沥青老化和再生机理分析及其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3 郭康生;基于基准料合成的不同掺配率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许慧;基于RAP材料变异性的厂拌再生过程质量管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茜;常温再生RAP中老化沥青及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朱亚强;日兰高速济宁段海母(HiRM)再生施工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陆鹏;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再生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8 栗关裔;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张明科;RAP变异性与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成邑;西南山区普通路面厂拌热再生多目标实现路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76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76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