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面向城市交通领域的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9: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逐步突显,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将是解决城市交通需求的最重要方法。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需要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实时感知与监测,所幸随着移动通信、卫星定位、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GNSS、RFID、微波、地磁、视频等采集方法已广泛地应用在城市交通领域的信息感知当中。采集设备的多样性,一方面扩展了信息获取的渠道,扩宽了信息收集的广度;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信息量大、异构性强、数据冲突等问题,为交通信息的有效利用带来了困难。信息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这一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目前现有的关于信息融合模型的研究成果大多承袭了军事领域的应用环境和技术特征,在功能界定、信息特征和应用目标等方面与城市交通领域有所交叉却不完全一致,难以适用于城市交通领域的各类应用。因此,本文以城市交通领域为研究背景,开展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提出适合该领域信息特点和应用需求的融合模型与方法,用以解决城市交通领域多源信息有效融合应用的科学问题。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同属性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针对多源信息之间存在数据冲突,影响融合准确性的问题,提出适用于同属性信息融合的KDS-R模型,将Kalman滤波器的结构和D-S证据理论的算法相结合,并引入证据的静态和动态可靠性分析,实现对经典D-S证据理论算法的改进。仿真数据实验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处理数据冲突,与经典D-S证据理论算法相比,融合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2.复杂属性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针对具有复杂属性的信息之间难以简单映射、难以进行信息融合的问题,重点选取速度和流量两个交通参数,基于实测交通数据,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规则和BP神经网络的CANN融合模型,通过构建并优化速度与流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两者间的融合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预测曲线相比应用单一流量信息预测的结果,方差更小,与实测流量曲线更接近。3.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预测模型研究。基于综合分析交通信息特有的时间、空间特征,提出基于WNN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和基于信息融合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侧重交通信息的空间属性,通过速度与流量的关联分析,拟合出虚拟断面,进一步细化道路流量描述颗粒度,应用KDS-R模型和CANN模型,结合小波神经网络技术完成预测。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侧重交通信息的时间属性,结合交通流信息判断道路通行状况,再应用KDS-R模型,完成到站时间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WNN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相比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收敛速度更快,预测结果更趋近于实际曲线,误差减少近50%左右;基于信息融合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有效改善了单一数据对道路突发拥堵情况敏感度低,影响预测准确性的问题,预测效果优于基于前车数据预测的结果和基于历史平均数据预测的结果。4.基于信息融合的公交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现。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信息融合的公交大数据平台,解决了复杂城市交通环境下的数据冲突与信息冗余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大数据平台中的公交信息发布服务提供支撑。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82路公交车的实际运行数据,详细展示了大数据平台中公交到站时间模块的运行效果,预测准确率达到96%,优于上海市公交行业管理规范要求,为全面建设浦东地区公交信息服务提供了保障。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495
【部分图文】:

示意图,城市交通系统,示意图,交通系统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2章 城市交通信息融合相关技术研究 交通系统和交通参数交通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交通出行者、驾驶员和管理工具(各种车辆)和相应的交通环境(道路、交通设施等)。交通信息各要素所关联的一切信息,是系统运行的反映。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定位技术


图 2- 2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用的车辆定位技术包括:(1)基于GPS的定位技术;(2)基于基于自动车辆识别技术的定位技术;(4)基于蜂窝无线通信信息采集方式获取的交通参数比较全面,不仅包括车辆速度的流量等信息,还包括行车路线轨迹等空间信息。移动式很多(表2-3),其中最典型的有GPS浮动车数据、车辆牌照识线定位技术、RFID技术等。这种方式对目标路段的要求是采的样本量,如果样本量比较少,无法形成一定的覆盖率,则可靠性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影像,信息融合原理,人脑


通过感觉器官与生俱来的功能特征,以自调节、自适应的方式感知外界环境,并将对环境信息的判断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解释,这种能力根植于对各种信息(影像、 声音、味道以及物理特征如形状大小等)的综合处理,如图2-3所示。信息融合的功能与人脑的工作方式非常类似,它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规则,通过整合、总结、推测,最后得出自身的解释和判断[44]。图 2- 3 人脑信息融合原理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佳洲;马继伟;王昱槐;安瑾;;第19届国际信息融合会议及获奖论文评述[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6年06期

2 ;第20届届国际信息融合大会[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6年11期

3 单新治;王冠学;苗玉;曾祥X ;包颖;隋国荣;;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无创血糖检测系统设计[J];光学仪器;2017年03期

4 宫玉琳;朱德鹏;陈宏博;景治新;文垠锞;;多信息融合感知搜救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何兴华;叶伟玲;仇智诚;冯国骥;朱文超;;基于RFID的工器具信息融合装置的研制[J];中国高新科技;2017年08期

6 ;第20届国际信息融合大会[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6年08期

7 郑浣非;;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及会计信息融合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5年07期

8 ;第六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第二轮征文通知[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4年04期

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信息融合研究所[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4年04期

10 ;第四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征文通知[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智;;用于无人系统的全源多信息融合导航关键技术[A];2015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摘要集[C];2015年

2 顾星;;中医诊断与体表生物特征多信息融合的思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杜奕;迟毅林;伍星;;信息融合在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章立军;;设备在线监测的多源信息融合及寿命预测技术[A];首届冶金行业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案例高级培训教材[C];2015年

5 王晖;李世帅;王伟宇;;基于大数据的装备保障指挥信息融合初探[A];第六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6 王莉;于盛林;严仰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结构及其实现[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7 黄英武;郭健;孙之荣;;基于贝叶斯网络和多信息融合的肿瘤基因调控网络分析[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俊宁;李民赞;张小超;;基于冬小麦信息融合的非线性产量建模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孙来军;沈永良;;多SVM多级信息融合与诊断决策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彭健;席裕庚;何发昌;许玲;;机器人多传感器集成与信息融合的技术及应用[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冶;物联信息融合构建航天大安全体系[N];中国航天报;2019年

2 记者 贺辉;合力打造全国科技信息融合发展平台[N];农业科技报;2018年

3 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胡景怡;全省城市信息融合推进会在咸阳召开[N];陕西日报;2016年

4 武小渝;信息融合让采掘衔接更科学[N];中国煤炭报;2015年

5 周新红 田朝晖 段勇;信息融合:现代战争的重要支撑[N];解放军报;2005年

6 陈冠如;信息融合共享是关键[N];中国医药报;2015年

7 张国栋 特约记者 仇成梁;信息融合平台联通立体战场[N];解放军报;2014年

8 唐世斌;满园春色关不住[N];陕西日报;2016年

9 杨波;信息融合推进导航应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郭渭峰 田松艳 本报特约记者 魏春;依网聚力:信息融合织“天网”[N];解放军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雪松;面向城市交通领域的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袁德平;战场环境下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3 王海舰;煤岩界面多信息融合识别理论与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4 窦春霞;基于信息融合的电力系统故障检测及稳定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5 朱林;信息融合系统工程设计准则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管天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1998年

7 张高煜;目标跟踪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赵征;基于信息融合的锅炉燃烧状态参数检测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宋恩彬;信息融合与处理中几个问题的进展[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胡洲;信息融合欠驱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阳;机载多信息融合MEMS航姿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2 伍兰英;基于信息融合的健康体检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3 刘亚飞;基于深度学习的多信息融合行人检测算法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4 刘子旺;转子故障的多模态深度学习信息融合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闻萍;基于高光谱与数字图像信息融合的注水羊肉检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6 陈慧荣;基于颜色气味数字化及信息融合的苦杏仁走油监测系统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方龙;雷达与视频的信息提取与融合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8 付志敏;基于信息熵与信息融合的供输弹系统早期故障诊断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9 甄诚;基于反馈优化的信息融合评估系统建立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10 陈孟会;基于深度学习与信息融合的机器人物体识别系统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09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09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3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