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吹填砂粉煤灰复合土力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20:08
   粉煤灰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和公路路基填筑,能够实现“绿色施工”和“变废为宝”。近年来,随着吹填筑路技术的运用,我国北方地区将吹填技术多用于沿河(湖)筑路工程,粉煤灰也被用作外掺剂同吹填砂一起混合填筑路基。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减少填土使用,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运费成本,同时疏浚河道,以粉煤灰作为外掺剂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有效保护环境。本研究以吹填砂和粉煤灰为基材,通过击实试验测得不同质量配合比的吹填砂粉煤灰复合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利用三轴试验研究最佳含水率下不同配合比的复合土力学特性,综合考虑各项力学性能,得出最佳配合比,为实际筑路工程提供技术参考。最后,给出冻融循环作用对最佳配合比下的复合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试配粉煤灰与吹填砂的不同质量配合比,确定不同配合比下吹填砂粉煤灰复合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基于击实试验结果配制不同配合比下吹填砂粉煤灰复合土,基于三轴试验给出不同配合比复合土力学性能。(2)对比分析不同配合比复合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强度、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等力学性能。配合比为1:9的复合土破坏强度在100 kPa围压下高出纯砂试件破坏强度10%,200 kPa围压条件下高出9%,300 kPa围压条件下高出7%,综合考虑破坏强度与抗剪强度等因素给出吹填砂粉煤灰最佳配合比为灰砂比1:9,可掺入10%质量的粉煤灰能最大限度提高路堤的破坏强度。(3)给出冻融循环作用对最佳配合比下复合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强度、弹性模量、破坏应变、抗剪强度等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长变化情况。在不同的围压条件下试件的冻融循环次数在3次之前,应力-应变关系为强软化型,超过3次后,应力-应变关系变为弱软化型;当冻融循环次数达到7次时,破坏强度趋于稳定;弹性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增长逐渐降低;破坏应变随冻融循环次数增长逐渐增大;粘聚力在冻融循环次数达到13次时下降59%;冻融循环作用对内摩擦角的影响相对较小。
【学位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414
【部分图文】:

公路路基,粉煤灰,北京,造陆


将泥水混合物排放到近海(或河)陆陆目的。在沿海地区利用吹填造陆技术,之“变废为宝”,降低近对海洋环境的污面,另一方面节约造陆工程成本,吹填造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我国北方一些地河(湖)筑路工程。近期建设的哈尔滨市采用该技术,由于施工现场紧邻松花江、,可以减少填土使用,节约土地资源,降良好的反应。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由此导致燃煤电厂产出大量的粉煤灰,一一方面由于粉煤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巨的开发粉煤灰的利用途径,会带来极大的应用于铁路和公路路基填筑,在不同地区用,因此如果在本地区沿呼兰河筑路的过将会进一步的提高粉煤灰的利用效率。图路路基。

粒径分布,激光,粒径分布,粉煤灰


图 2-1 激光粒径分析仪Fig. 2-1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表 2-2 粉煤灰粒径分布Table 2-2 Fly ash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0-0.1 0.1-1.5 1.5-2.0 2.0-2.5 3.0-4.0 4.0-5.05.0-75.075.0-250.00.00 4.67 2.15 2.18 4.21 3.88 72.85 7.86

级配曲线,粉煤灰颗粒,级配曲线,粒径分布


图 2-1 激光粒径分析仪Fig. 2-1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表 2-2 粉煤灰粒径分布Table 2-2 Fly ash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0.1 0.1-1.5 1.5-2.0 2.0-2.5 3.0-4.0 4.0-5.05.0-75.07525.00 4.67 2.15 2.18 4.21 3.88 72.85 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芳,马成仓,陈学平;粉煤灰复合土种植棉花生理效应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赫文秀;;水泥复合土试验研究[J];吉林水利;2014年05期

3 王树娟;申向东;;掺砂水泥复合土力学性能研究[J];人民黄河;2012年05期

4 郑莉;;加筋复合土工作机理初探[J];山西建筑;2009年34期

5 马成仓,李清芳,辛天蓉,张芳,汪勇,史辉;粉煤灰复合土种植小叶锦鸡儿生理功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孙静;张德恒;金梦玲;;灰渣-石灰复合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7 胡海泉;;加筋复合土整治裂土路堤滑坡[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陈四利;董凯赫;宁宝宽;孟晋;黄杰;;水泥复合土的渗透性能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4期

9 徐天下;;浅谈粘土防渗与复合土膜防渗在水利工程的优缺[J];珠江水运;2015年07期

10 王伟;王中华;曾媛;普群;;聚丙烯纤维复合土抗裂补强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永钦;浮石粉水泥复合土的固化机理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华瑞;吹填砂粉煤灰复合土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2 吁磊;复合土防渗韧性垫层材料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杜圣军;卫生垃圾填埋场中膨—砂复合土渗透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4 赫文秀;玻璃纤维粉煤灰水泥复合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5 贾尚华;石灰水泥复合土固化机理及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功勋;土壤生态固化关键技术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王树娟;掺风积沙水泥复合土力学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5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45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