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交通震荡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建模仿真

发布时间:2020-10-26 14:12
   交通拥堵是世界性难题,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交通拥堵及其伴生的环境污染与交通安全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交通流理论是交通科学的核心问题,大力发展以交通流理论为核心的交通科学,深入研究交通拥堵形成和演化的机理,用以有效指导我国的交通建设和管理已经刻不容缓,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然而,由于缺乏充分和令人信服的数据支持,交通流复杂动态行为的演化机理还远未得到充分理解和认同。观测数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也难以深刻揭示交通流动态演化行为的本质特征。而通过组织交通流实验,可以控制车流的组成和车流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它复杂交通因素的影响,专注于车流自身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把握交通流的本质特征,促进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交通震荡的演化特性开展实验研究和建模仿真研究工作。我们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车辆跟驰实验。前两次实验中头车匀速行驶以研究内生震荡的演化特性,第三次实验中头车变速行驶以研究外生震荡的演化特性。在头车匀速行驶的实验中,观察到了速度内生震荡的自发形成、传播与发展,车辆速度标准差的凹增长,以及速度-车间距的二维分布,这些现象进一步验证了已有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交通流中可能存在一个介于30-40km/h之间的临界速度,当车队行驶速度低于临界速度时,交通流是不稳定的,会出现时走时停的现象。而当车队行驶速度大于临界速度时,交通震荡幅度趋于饱和,因此交通流可能是稳定的。实验还表明驾驶员具有强烈的内在异质性。我们提出了改进的E2D-IDM模型对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模型引入了新的参数αn,用来修正速度项对模型加速度的影响。此外,模型中对期望时间间隔也做了改进。用DIRECT算法对改进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后,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实验结果。头车变速行驶的车辆跟驰实验中,车队中的第一辆车刻意地加速和减速以制造外生震荡。结果显示,有些实验中,头车的速度震荡能够稳定地传递到车队的最后一辆车,车辆的速度标准差单调增长。还有些实验中,速度震荡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合并与消散的现象,车辆的速度标准差也因此先增加,再减小,然后再增加。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分析车辆速度序列的频域特性,在某些实验中能够观察到主频率突变的现象。模拟中,我们对E2D-IDM模型重新进行参数标定以更好地描述外生震荡的传播特性。模拟结果显示,车辆加速度和速度差的分布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并且再现了速度震荡波的合并与消散,震荡主频率的突变等现象。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491
【部分图文】:

地图,交通安全,统计数据,事故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图1.1)。据公安部统计,??我国2018年新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有3172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与2017年相比,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加2285万辆,增??长率为10.51%。截止至2018年9月,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4.0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的数量达到3.63亿。??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已经导致中国城市严重的交通拥堵。根据高德地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宄所联合出版的“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国拥堵城市排名中,北京第一,广州第二,哈尔滨第三。这三个城市的??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分别为2.032,1.911和1.903,意味着高峰时段市民通勤??的时间大约是平时的2倍。在高峰期,北京市路面车辆的平均速度仅为23.35km/h,??每日通勤拥堵时间为44.97分钟。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361个城市中,只有??26%的城市不受通勤拥堵的威胁

示意图,车辆跟驰,示意图,前车


图1.3车辆跟驰示意图。??辆跟驰模型是由Reuschd[W和PipeS[M分别单独提出的。模通过调整行驶速度来和前车保持速度一致。Chandler^l考虑了驾,得到了另一个跟驰模型??an(t?+?t)?=?cAvn(t)?(示第《辆车在/时刻的加速度,t为反应延迟时间,c为敏感《与其前车n-1之间的速度差,Ai7n?=?-?yn。??r模型的形式简单,只考虑了两车之间的速度差这一个因素,。Chandler模型中,在前后车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后车无论跟得加速或者减速,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azis等人[63]考虑了车间距的影响,将Chandler模型中的敏感系距Ax成反比的函数,改进后的模型为??an(t+T)?=?A^r)AVn(t)?(示车辆《与其前车《-1之间的距离,,:tn表示度差敏感系数d?=?c/Axn(t)随着车间距改变,车间距越小,驾

二维区域,模型,速度差


Jiang等人178]在25辆车的车队跟驰实验中发现车辆的速度和车间距呈二维分??布,并且车辆的速度标准差随车辆序号呈凹增长。为了模拟这些现象,他们提出??了?insensitive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速度-车间距平面上的一个二维区域R(图1.4),??在区域R内,如果后车与前车的速度差较小(|Ai;?|<Ai;c),则后车的速度基本??不变,如果两车的速度差较大2?Ayc),则后车对速度差比较敏感;在区??域R外,后车对速度差和车间距都敏感。??模型的方程为??{max(min(an(t)?+?0.1),-0.1),?in?Rand?|Aun|?<?Avc??AAi;n(t)?,?in?Rand?|Avn|?>?Avc?(1.31)??Jc[v(Ax?(t))?—?yn(t)]?+?AAun(t)?,?not?in?R??Avc?=?min(max(0.6,0.054i;n?+?0.15),1.0)?(1.32)??=?max(min(vmax,0_7(]x?-?6)),0)?(1.33)??其中A和k:是两个不同的敏感系数。Aun?=?是两车之间的速度差。最大行??驶速度vmax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昊;关伟;;交通流理论的新进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1期

2 吴清松,姜锐,李晓白,贾斌,胡茂彬;微观宏观方法相结合推进交通流理论新发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3期

3 俞洁,杨成斌;交通流理论发展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傅裕寿;交通流理论[J];力学与实践;1989年04期

5 姚荣涵;潘宝峰;赵胜川;;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9年02期

6 朱兴林;刘泓君;;交通流理论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25期

7 王明祺;交通流理论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1995年03期

8 张君纬;戴为民;张郃生;王福建;;交通流中临界车间作用的研究[J];河北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9 倪本会;交通流理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

10 文哲;张培林;袁子文;;枯水期长江中游船舶交通流特征分析[J];物流技术;201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永现;交通震荡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建模仿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张红;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公路交通流短时预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3 刘钊;面向复杂通航系统的船舶交通流特征及演化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4 艾文欢;交通流非线性现象分支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5 辛秀颖;基于行为的无信号灯控制下人车混行交通流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容颖;考虑驾驶人特性的微观交通流建模及其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田钧方;基于基本图和三相交通流理论的离散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黎茂盛;平衡交通流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樊月珍;基于交通流的车辆动态路径诱导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的分形理论与系统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志成;面向交通流稳定性的高速公路典型养护作业区限速调控方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罗肖霞;基于AIS的繁忙水域船舶交通流时空特征度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闵佳元;机场航空器地面交通流随机演化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夏运达;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道路交通流复杂特性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5 李媛媛;基于相空间重构和SVR的短时间交通流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6 武毅;基于三相交通流理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闫浩;移动瓶颈扰动下三项交通流临界问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8 马皓;高速公路隧道客货分流策略管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9 杨娜;偶发性拥挤路段相邻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10 谢耀漩;Prigogine-Herman交通流中观模型的平衡解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7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57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