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盾构检修井加固区域沉降分析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U455.43;U231.3
【部分图文】:
用钢构件连接,分段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实际施工情况确定。由于我国建筑行业不断的转型升级,在基坑支护领域,绿色、经济、可循等理念不断发展,市场中出现了多种可循环装配式的建筑结构,尤其在市政、铁工程中的小型竖井应用上,装配式结构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有的装配式结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装配结构、装配式钢结构以及组合式结构三种形式。实际用中主要分为预制混凝土沉井、装配式钢结构支护、组合结构桩、组合结构沉等。其中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如预制混凝土沉井在富水软弱土层地区效果高、装配式钢结构在无水砂土地层效果较好、组合结构桩在软土、粘土地层效较好等。合理的应用装配式结构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也能将可循绿色等理论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使得工程质量、工程工期、工程效益不断达最优状态。传统形式竖井与钢结构装配式竖井之间的对比:
图 1-2 传统形式竖井与钢结构装配式竖井对比情况1.2.3 端头加固技术1.加固方式研究:盾构始发接收井常用的端头加固技术有高压旋喷注浆技术、深孔注浆法、混凝土灌注桩法、深层搅拌桩法、人工冻结法和降水法等等。各自工法都有其特点及试用地层,实际工程中端头加固常采用一种或多种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体加固。现有的端头加固技术案例研究较多,总结如下。杨永浩等(1992)指出盾构机掘进产生的偏差度与工作井、始发接收井进出洞口周边地质环境有关,其在软弱土复杂地层表现更为明显。其在文章中表明在软土地区使用深层搅拌桩法要比旋喷法和注浆法更容易控制,同时经济上也有较明显的优势。张庆贺等(1994)指出在地下结构实施之前,应根据技术、经济指标比选,因地制宜的选择盾构工作井封门方案及土体加固技术。其表示化学加固技术从技术层面上讲比降水加固技术更有保障,从经济上讲又比冻结发更加经济,
程概况涉及两次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的现场监测试验,两次试验均依托于北机场线工程的某标段土建施工项目,现简称为北京新机场线 M1 标京新机场线 M2 标段,下面分别介绍两处现场检修井工程的具体过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 M1 标段盾构检修工程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工程 M1 标段沿环路高速自南向北进行下穿施工地铁 19 号线线路并行。盾构区间采用 2 台外径 9.1m 的土压平衡盾掘进施工。两台盾构前后相差约 200-300 环距离,约 400-500m。M位于多条繁忙道路交汇处,附近车辆十分密集,对施工技术及环境修井北侧为北京 19 号线某车站施工深基坑,由于相近较远,不考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晋;;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隧道质量控制简析[J];智能城市;2019年04期
2 曲勰;;软土地区隧道盾构法施工下穿既有隧道影响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18年30期
3 刘新;;兰州砂卵石地层盾构法施工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分析[J];建设科技;2016年22期
4 张恒春;张清遐;牛巧云;;盾构法施工同步注浆施工工艺分析[J];河南科技;2017年15期
5 王永喜;郝亚雄;;长距离硬岩掘进中的盾构机主轴承系统管理与维护保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22期
6 余长江;;城市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42期
7 顾艳阳;;降低盾构法施工成本的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3年01期
8 向昌平;;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建设运用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8期
9 王世明;;延安东路越江隧道盾构段施工评价初探[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10 唐经世;高国安;何大比;;盾构机械的研究(1)[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海;盾构直削始发接收支护结构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汪洋;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刘义;地下铁道并行盾构隧道扩建车站结构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4 韩磊;非常规覆土大盾构隧道管片施工荷载及土压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杨悦;TBM(盾构)施工斜井管片和锚喷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6 张琼方;软土地区盾构作用下土体及邻近已建隧道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8 钟小春;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胡国良;盾构模拟试验平台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杜军;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探测图像识别及沉降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才;大纵坡小曲线半径盾构隧道下穿对铁路变形的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2 刘胜欢;盾构近距离穿越地下交通环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3 张洋;郑州粉土地层中盾构施工对临近桩基的影响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4 孔德骏;填海地质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下穿机场施工的环境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林杨辉;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过海段施工技术及风险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6 张浩若;盾构双线隧道施工开挖面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胡茂兴;大直径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栗宁;装配式盾构检修井加固区域沉降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邓根;多因素下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10 徐英晋;同步注浆条件下盾构施工引起的隧道和地表沉降及其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9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5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