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转移理论分析在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洞法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19:35
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极大便利了出行,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提高地下交通单次乘运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地铁隧道的跨度越来越大,大断面地铁隧道在隧道工程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可以说,地下轨道交通已经迎来了崭新的“大断面”时代。大断面隧道断面较大,结构形式较为扁平,施工方法多以将断面拆分为若干小洞室,按照一定开挖和支护顺序将小洞室连接成整体的方法进行,这种分步开挖的方法可确保围岩应力逐步缓慢释放,避免应力一次性释放过多引起围岩过大变形。其中围岩和支护应力在每一次小洞室的开挖中都有所变化,支护体的总体应力随洞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围岩的总体应力有所减小,相邻施工段洞室的施工,围岩的一部分应力向其他区域围岩转移,一部分向新增支护结构转移,纵观整个施工过程就是应力不断流动的过程。研究应力在各施工段转移的过程以便于针对性地关注开挖支护时的风险区域,提出有效的方法应对某些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隧道设置支护的目的,在于限制围岩变形,围岩和支护成为结构体共同承担来自地层的荷载,这在本质上与大多数结构损伤性质的加固工程别无二致。根据这一特点,本文首先由应力张量不变量和虚功原理,提出以应力张量不变量转化...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面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其中斜截面法线方向矢量为n,它与坐标轴的方向余弦分别为l、m和n
(c) 开挖区围岩应力分布 2-2 地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岩土体应力重新分布过程示意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这种应力转移方。首先对于软弱地层,隧道周围岩土体一般由软、风化岩等组成。当隧道开挖后,由于软弱地层中和转移的速度均很迅速;同时,当隧道开挖断区域也会有所增加,周围岩土体更易发生塑性屈变形使围岩破碎带变宽,平衡拱进一步向地层上大的荷载,并且浅埋的大断面隧道使平衡拱的形转移理论进行能量合理配置,对于保护软弱地层岩较大应力转移到其他部位的处理方法中,大致加固,提高围岩体的整体抗力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变量模的转化比率可真实表现某一点综合应力转移的程度。形体虚功原理表达应力转移移中对于原结构或构件的应力变化由于某一点应力复杂的而能量守恒一直是物理和力学持续受用的定律,从能量角度的数值是科学的。中提到,完全弹性体加载过程中的应变能就是各应力和相应体上积分的一半[55],虚功原理表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虚位虚功e W 等于物体的虚应变能i W :ei W W弹性体分割,并取出内部某一分割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械化施工大断面高铁隧道围岩压力测试及分布特征研究[J]. 于丽,王志龙,杨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08)
[2]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在汤家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夏凌. 交通世界. 2018(23)
[3]型钢外包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试验[J]. 卜良桃,滕道远.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8)
[4]复杂地层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力学特征模型试验[J]. 刘聪,李术才,周宗青,李利平,王康,侯福金,秦承帅,高成路. 岩土力学. 2018(09)
[5]大断面隧道CD法和CRD法施工力学特性分析[J]. 张孟帅,曾博文,范宇航. 四川建筑. 2018(02)
[6]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数值建模及力学特性分析[J]. 邓伟,师晓飞,杨果林,张华强. 公路. 2018(03)
[7]超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J]. 毛锦波. 施工技术. 2017(S2)
[8]机械设计中弹性力学的应用研究[J]. 曹晓平. 居舍. 2017(34)
[9]含水率对昔格达地层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影响研究[J]. 王志杰,杨跃. 铁道标准设计. 2017(11)
[10]超大断面隧道导洞围岩-支护结构施工力学响应规律研究[J]. 周申,张蕾,羽夏力. 公路. 2017(09)
博士论文
[1]张量理论及其在阵列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阳.复旦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热力学模型参数对部分含低碳醇二元共沸物相行为预测的影响及应用[D]. 贾慧.青岛科技大学 2018
[2]基于张量理论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D]. 周思楚.北京交通大学 2018
[3]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结构稳定性研究[D]. 陈真才.西安工业大学 2016
[4]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与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 王健.北京交通大学 2016
[5]昔格达组地层大断面隧道变形规律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 许瑞宁.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特性与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 张全全.昆明理工大学 2015
[7]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 周惠.湖南大学 2014
[8]集中荷载下预应力环形薄膜的变形问题研究[D]. 罗大星.重庆大学 2014
[9]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特征与变形性状数值计算[D]. 董自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暗挖隧道结构荷载的力学机制与计算方法[D]. 王震.北京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16909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面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其中斜截面法线方向矢量为n,它与坐标轴的方向余弦分别为l、m和n
(c) 开挖区围岩应力分布 2-2 地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岩土体应力重新分布过程示意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这种应力转移方。首先对于软弱地层,隧道周围岩土体一般由软、风化岩等组成。当隧道开挖后,由于软弱地层中和转移的速度均很迅速;同时,当隧道开挖断区域也会有所增加,周围岩土体更易发生塑性屈变形使围岩破碎带变宽,平衡拱进一步向地层上大的荷载,并且浅埋的大断面隧道使平衡拱的形转移理论进行能量合理配置,对于保护软弱地层岩较大应力转移到其他部位的处理方法中,大致加固,提高围岩体的整体抗力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变量模的转化比率可真实表现某一点综合应力转移的程度。形体虚功原理表达应力转移移中对于原结构或构件的应力变化由于某一点应力复杂的而能量守恒一直是物理和力学持续受用的定律,从能量角度的数值是科学的。中提到,完全弹性体加载过程中的应变能就是各应力和相应体上积分的一半[55],虚功原理表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虚位虚功e W 等于物体的虚应变能i W :ei W W弹性体分割,并取出内部某一分割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械化施工大断面高铁隧道围岩压力测试及分布特征研究[J]. 于丽,王志龙,杨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08)
[2]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在汤家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夏凌. 交通世界. 2018(23)
[3]型钢外包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试验[J]. 卜良桃,滕道远.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8)
[4]复杂地层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力学特征模型试验[J]. 刘聪,李术才,周宗青,李利平,王康,侯福金,秦承帅,高成路. 岩土力学. 2018(09)
[5]大断面隧道CD法和CRD法施工力学特性分析[J]. 张孟帅,曾博文,范宇航. 四川建筑. 2018(02)
[6]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数值建模及力学特性分析[J]. 邓伟,师晓飞,杨果林,张华强. 公路. 2018(03)
[7]超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J]. 毛锦波. 施工技术. 2017(S2)
[8]机械设计中弹性力学的应用研究[J]. 曹晓平. 居舍. 2017(34)
[9]含水率对昔格达地层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影响研究[J]. 王志杰,杨跃. 铁道标准设计. 2017(11)
[10]超大断面隧道导洞围岩-支护结构施工力学响应规律研究[J]. 周申,张蕾,羽夏力. 公路. 2017(09)
博士论文
[1]张量理论及其在阵列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阳.复旦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热力学模型参数对部分含低碳醇二元共沸物相行为预测的影响及应用[D]. 贾慧.青岛科技大学 2018
[2]基于张量理论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D]. 周思楚.北京交通大学 2018
[3]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结构稳定性研究[D]. 陈真才.西安工业大学 2016
[4]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与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 王健.北京交通大学 2016
[5]昔格达组地层大断面隧道变形规律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 许瑞宁.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特性与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 张全全.昆明理工大学 2015
[7]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 周惠.湖南大学 2014
[8]集中荷载下预应力环形薄膜的变形问题研究[D]. 罗大星.重庆大学 2014
[9]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特征与变形性状数值计算[D]. 董自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暗挖隧道结构荷载的力学机制与计算方法[D]. 王震.北京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16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91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