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模型的高墩连续梁桥减隔震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09:03
随着我国交通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墩桥梁的数量与日俱增,高烈度区高墩桥梁的抗震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针对高墩桥梁结构整体刚性不足的特点,分析了以耗能为主的多种减隔震措施的控制效果,探讨了组合减隔震措施的优势。本研究从适用于平坦地形的等墩高模型到适用于复杂地形的非等墩高模型,从单质点悬臂梁简化模型到基于某实际桥梁工程的数值模型,从普通地震波输入到近场脉冲型地震波输入等不同的简化程度和研究角度,通过高墩连续梁桥减隔震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支座、阻尼器的分布方案进行讨论,对各减隔震装置的参数确定进行了优选。研究发现:(1)单质点悬臂梁简化模型中单独采用摩擦摆支座(Friction Pendulum System-FPS)、粘滞阻尼器(Fluid Viscous Damping-FVD)和组合这两种减隔震措施时,虽然对规则高墩桥梁有一定隔、减震效果,但组合减隔震的优势并不突出。另外单质点悬臂梁简化模型不能反映不同墩、不同墩梁连接处的非线性响应,该参数分析结论仅适合做一些定性的估计和判断。(2)等墩高高墩模型中采用FPS减隔震措施、盆式橡胶支座(GPZ)与FVD组合减隔震措施和FPS与FVD组合减隔...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活跃地震带分布图
1图 1-1 中国活跃地震带分布图 图 1-2 中国地形阶梯分布图为重要的交通工程和防灾减灾生命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通网络的完善取得了快速、长足的发展。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3(e) 石蓑衣大桥墩身弯曲塑性破坏 (f) 乌溪桥剪切破坏图 1-3 几种典型桥梁震害图1.3 减隔震技术传统的抗震方法主要通过扩大截面尺寸,提高强度来增强构件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延性方法主要强调受力构件的弹塑性力学性能,通过屈服阶段的柔性和滞回来隔离和消耗地震能量;减隔震方法通过引入特殊的附加装置,延长结构周期或(和)增大体系阻尼耗能以达到隔、减震的目的。比较而言,前两种设计方法均以结构构件的损伤为代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摩擦摆支座的简化模拟方法(英文)[J]. 王燕华,冯岩,吴京.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8(04)
[2]减隔震组合技术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应用研究[J]. 丁洁民,涂雨,吴宏磊,王世玉.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2)
[3]摩擦摆支座力学性能探究与其应用分析[J]. 李晓东,火娟,赵健. 建筑结构. 2018(19)
[4]变摩擦-摩擦摆支座减震机理及减震效果有限元分析[J]. Kol Channara,张玉霞,孔德文,范峰,支旭东. 施工技术. 2018(14)
[5]强震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J]. 赵人达,贾毅,占玉林,王永宝,廖平,李福海,庞立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5)
[6]地震动速度脉冲对减隔震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J]. 喻隽雅,袁万城,党新志.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8(02)
[7]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石岩,王东升,韩建平,孙治国,张展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7(05)
[8]摩擦摆隔震支座力学模型的探讨[J]. 龚健.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09)
[9]桩-土共同作用建模方法对桥梁地震响应预计的影响研究[J]. 曾勇. 工程与建设. 2016(03)
[10]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张喜刚,刘高,马军海,吴宏波,付佰勇,高原. 科学通报. 2016(Z1)
博士论文
[1]铁路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 夏修身.兰州交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地震作用下土—桩—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 李强.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
[2]双柱式高墩连续梁桥减隔震分析[D]. 刘珺.华东交通大学 2017
[3]脉冲型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 楚芹.北京交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25632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活跃地震带分布图
1图 1-1 中国活跃地震带分布图 图 1-2 中国地形阶梯分布图为重要的交通工程和防灾减灾生命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通网络的完善取得了快速、长足的发展。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3(e) 石蓑衣大桥墩身弯曲塑性破坏 (f) 乌溪桥剪切破坏图 1-3 几种典型桥梁震害图1.3 减隔震技术传统的抗震方法主要通过扩大截面尺寸,提高强度来增强构件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延性方法主要强调受力构件的弹塑性力学性能,通过屈服阶段的柔性和滞回来隔离和消耗地震能量;减隔震方法通过引入特殊的附加装置,延长结构周期或(和)增大体系阻尼耗能以达到隔、减震的目的。比较而言,前两种设计方法均以结构构件的损伤为代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摩擦摆支座的简化模拟方法(英文)[J]. 王燕华,冯岩,吴京.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8(04)
[2]减隔震组合技术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应用研究[J]. 丁洁民,涂雨,吴宏磊,王世玉.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2)
[3]摩擦摆支座力学性能探究与其应用分析[J]. 李晓东,火娟,赵健. 建筑结构. 2018(19)
[4]变摩擦-摩擦摆支座减震机理及减震效果有限元分析[J]. Kol Channara,张玉霞,孔德文,范峰,支旭东. 施工技术. 2018(14)
[5]强震区多跨长联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J]. 赵人达,贾毅,占玉林,王永宝,廖平,李福海,庞立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5)
[6]地震动速度脉冲对减隔震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J]. 喻隽雅,袁万城,党新志.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8(02)
[7]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石岩,王东升,韩建平,孙治国,张展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7(05)
[8]摩擦摆隔震支座力学模型的探讨[J]. 龚健.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09)
[9]桩-土共同作用建模方法对桥梁地震响应预计的影响研究[J]. 曾勇. 工程与建设. 2016(03)
[10]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张喜刚,刘高,马军海,吴宏波,付佰勇,高原. 科学通报. 2016(Z1)
博士论文
[1]铁路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 夏修身.兰州交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地震作用下土—桩—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 李强.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
[2]双柱式高墩连续梁桥减隔震分析[D]. 刘珺.华东交通大学 2017
[3]脉冲型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 楚芹.北京交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25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92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