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地下救援站近接交叉施工方案比选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00:41
国内外对近接交叉隧道施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有研究在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条件下小净距交叉隧道的施工问题。本文结合在建的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项目,对救援疏散通道下穿既有主洞的影响进行分析。考虑到云屯堡隧道处于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条件下,本文通过强度折减法对救援疏散通道影响范围进行分区,并利用萨道夫斯基公式计算爆破安全距离,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层次权重分析法得到非爆破区的最优施工方案。本文得到结论如下:(1)采用强度折减法得到新建下穿隧道对既有隧道的稳定性影响范围。隧底救援疏散通道施工至距离既有隧道21.6m位置开始对既有隧道产生影响。(2)引入萨道夫斯基公式,并考虑装药结构、堵塞长度、孔径、孔深、排距、孔距、高差、距离、段数、最大段药量、总装药量及洞径等因素。首先通过岩石损伤理论计算Ⅴ级围岩控制爆破振动速度为3cm/s,然后通过经验求得Ⅴ级围岩单段爆破最大炸药量为2.5kg,再结合现场试验拟合衰减系数获得拟合公式,并基于该公式计算安全距离应大于18.9m。(3)确定了救援站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的非爆区域,在非爆开挖条件下提出了四种下穿施工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既有隧道应力和位移变化,...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云屯堡隧道地理位置图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5页由中铁二局承建的隧道进口段,长 111.22m,线路纵坡依次为 16.1‰、17.6‰、上坡。设置了 4 座横洞进行施工,辅助坑道布置如图 1-2 所示。图 1-2 云屯堡隧道辅助坑道布置示意图右侧疏散救援平导与 4 号横洞间设置隧底疏散联络通道,该通道下穿正洞及散救援平导,长 195.05m。救援站正洞拱顶上方(约 15m)设置平行于隧道的排烟烟道与正洞间设置竖井烟道,救援疏散通道如图 1-3 所示。
图 1-2 云屯堡隧道辅助坑道布置示意图右侧疏散救援平导与 4 号横洞间设置隧底疏散联络通道,该通道下穿正洞及左侧疏散救援平导,长 195.05m。救援站正洞拱顶上方(约 15m)设置平行于隧道的排烟道,排烟道与正洞间设置竖井烟道,救援疏散通道如图 1-3 所示。图 1-3 隧道紧急救援站布置示意图1.3.2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叉隧道工程设计要点及控制[J]. 易律. 科技风. 2019(07)
[2]新建隧道交叉下穿既有公路施工技术分析[J]. 沈伟. 智能城市. 2019(03)
[3]立体交叉隧道爆破动力响应和安全范围研究[J]. 朱正国,杨利海,王道远,武杰,孙明磊. 铁道工程学报. 2019(01)
[4]大断面铁路交叉隧道爆破动力响应研究[J]. 仲帅,杨博,李成献,戎贺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8(04)
[5]公路隧道与辅助通道交叉结构稳定性分析[J]. 张俊. 路基工程. 2018(06)
[6]水压爆破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李国军.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11)
[7]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J]. 苏超,茆晓静,赵业彬,魏琳帆. 水力发电. 2018(03)
[8]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软岩大变形特征及地质成因分析[J]. 陈桂虎,韩爱果,陈锦涛. 铁道建筑. 2017(10)
[9]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动态风险分析及系统研发[J]. 张超,张社荣,崔溦,王超.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03)
[10]浅埋超近距离交叉隧道施工顺序数值模拟研究[J]. 李存军. 重庆建筑. 2013(05)
博士论文
[1]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硬岩EDZ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 李志鹏.中国地质大学 2016
[2]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 郭子红.重庆大学 2010
[3]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D]. 龚伦.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 巨能攀.成都理工大学 2005
[5]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力学原理与对策的研究[D]. 仇文革.西南交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Hoek-Brown准则的爆破损伤对岩石力学性质及边坡稳定的影响[D]. 徐帅.浙江大学 2018
[2]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安全信息可视化模型研究与应用[D]. 薛烈.天津大学 2014
[3]中条山公路隧道地下风机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D]. 郇澜.西安科技大学 2012
[4]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及支护方法[D]. 陈冉升.兰州大学 2012
[5]立体交叉、并行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扰动效应及控制技术研究[D]. 曹琦.中南大学 2012
[6]葡萄山公路隧道通风机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D]. 丁葆琛.重庆大学 2010
[7]水介质耦合钻孔爆破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D]. 吴志刚.西南交通大学 2009
[8]立体交叉隧道不同近接距离对围岩压力和衬砌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D]. 赵则超.西南交通大学 2009
[9]近距离重叠盾构隧道施工影响的数值模拟[D]. 郭晨.西南交通大学 2009
[10]超大直径深竖井施工技术优化研究[D]. 徐海宁.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2808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云屯堡隧道地理位置图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5页由中铁二局承建的隧道进口段,长 111.22m,线路纵坡依次为 16.1‰、17.6‰、上坡。设置了 4 座横洞进行施工,辅助坑道布置如图 1-2 所示。图 1-2 云屯堡隧道辅助坑道布置示意图右侧疏散救援平导与 4 号横洞间设置隧底疏散联络通道,该通道下穿正洞及散救援平导,长 195.05m。救援站正洞拱顶上方(约 15m)设置平行于隧道的排烟烟道与正洞间设置竖井烟道,救援疏散通道如图 1-3 所示。
图 1-2 云屯堡隧道辅助坑道布置示意图右侧疏散救援平导与 4 号横洞间设置隧底疏散联络通道,该通道下穿正洞及左侧疏散救援平导,长 195.05m。救援站正洞拱顶上方(约 15m)设置平行于隧道的排烟道,排烟道与正洞间设置竖井烟道,救援疏散通道如图 1-3 所示。图 1-3 隧道紧急救援站布置示意图1.3.2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叉隧道工程设计要点及控制[J]. 易律. 科技风. 2019(07)
[2]新建隧道交叉下穿既有公路施工技术分析[J]. 沈伟. 智能城市. 2019(03)
[3]立体交叉隧道爆破动力响应和安全范围研究[J]. 朱正国,杨利海,王道远,武杰,孙明磊. 铁道工程学报. 2019(01)
[4]大断面铁路交叉隧道爆破动力响应研究[J]. 仲帅,杨博,李成献,戎贺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8(04)
[5]公路隧道与辅助通道交叉结构稳定性分析[J]. 张俊. 路基工程. 2018(06)
[6]水压爆破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 李国军.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11)
[7]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研究[J]. 苏超,茆晓静,赵业彬,魏琳帆. 水力发电. 2018(03)
[8]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软岩大变形特征及地质成因分析[J]. 陈桂虎,韩爱果,陈锦涛. 铁道建筑. 2017(10)
[9]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动态风险分析及系统研发[J]. 张超,张社荣,崔溦,王超.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5(03)
[10]浅埋超近距离交叉隧道施工顺序数值模拟研究[J]. 李存军. 重庆建筑. 2013(05)
博士论文
[1]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硬岩EDZ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 李志鹏.中国地质大学 2016
[2]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 郭子红.重庆大学 2010
[3]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D]. 龚伦.西南交通大学 2008
[4]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 巨能攀.成都理工大学 2005
[5]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力学原理与对策的研究[D]. 仇文革.西南交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Hoek-Brown准则的爆破损伤对岩石力学性质及边坡稳定的影响[D]. 徐帅.浙江大学 2018
[2]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安全信息可视化模型研究与应用[D]. 薛烈.天津大学 2014
[3]中条山公路隧道地下风机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D]. 郇澜.西安科技大学 2012
[4]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及支护方法[D]. 陈冉升.兰州大学 2012
[5]立体交叉、并行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扰动效应及控制技术研究[D]. 曹琦.中南大学 2012
[6]葡萄山公路隧道通风机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D]. 丁葆琛.重庆大学 2010
[7]水介质耦合钻孔爆破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D]. 吴志刚.西南交通大学 2009
[8]立体交叉隧道不同近接距离对围岩压力和衬砌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D]. 赵则超.西南交通大学 2009
[9]近距离重叠盾构隧道施工影响的数值模拟[D]. 郭晨.西南交通大学 2009
[10]超大直径深竖井施工技术优化研究[D]. 徐海宁.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2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94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