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公路设计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01: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观光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公路兼具交通与旅游双重功能,是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国内也开始逐渐重视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研究。如何平衡旅游元素与传统公路设计的关系,是公路设计者需要面对的挑战。本文,首先对旅游公路的定义进行了整理归纳,提出了以服务旅游作为其重要特征的公路体系作为旅游公路的概念核心,而将滨海旅游公路定义为旅游公路下具有滨海特性的一个类别,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其次,从公路总体方案、路基路面方案、桥梁方案、交叉方案、服务设施方案和慢行系统方案对美国加州1号公路进行了考察分析,总结出其技术特点;同时比较美国加州1号公路所经西海岸与广东省滨海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得出1号公路对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的借鉴意义。再次,从总体布局、车行系统设计、慢行系统设计、服务设施设计、视域景观设计等五个方面提炼出滨海旅游公路的设计理念,即滨海旅游公路在总体布局上应形成一个以车行系统为主体、慢行系统为辅体,精心设计服务设施,重视视域景观设计的公路体系,而在具体设计上,...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绿道研究概况
1.2.2 风景道研究概况
1.2.3 绿色公路研究概况
1.2.4 旅游公路研究概况
1.2.5 滨海旅游公路研究概况
1.2.6 国内外较为成功的案例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滨海旅游公路概念及特征分析
2.1 旅游公路的概念
2.2 滨海旅游公路的特征
2.2.1 海岸地理特征
2.2.2 滨海旅游公路建设条件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加州1号公路考察分析
3.1 美国1号公路基本情况
3.1.1 概述
3.1.2 美国加州1号公路建设条件
3.1.2.1 沿线地形地貌、岸线类型和特点
3.1.2.2 沿线气候条件
3.1.2.3 沿线地质条件
3.1.2.4 沿线行政区划
3.1.3 美国1号公路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特征对比
3.2 公路车行系统方案分析
3.2.1 路段功能分析
3.2.2 路线选线方案分析
3.2.3 路线线形指标分析
3.2.4 路线运行速度分析
3.2.5 公路横断面分析
3.3 公路视域景观分析
3.4 路基路面方案分析
3.4.1 路基方案
3.4.2 坡面防护方案
3.4.3 支挡方案
3.4.4 排水方案
3.4.5 路面方案
3.5 桥梁方案分析
3.6 交叉方案分析
3.6.1 立体交叉方案
3.6.2 平面交叉方案
3.7 服务设施方案分析
3.7.1 临停休息型服务设施
3.7.2 观光旅游型服务设施
3.7.3 补给型服务设施
3.7.4 露营地
3.7.5 度假村
3.8 慢行系统方案分析
3.9 美国1号公路对国内滨海旅游公路建设的主要借鉴意义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滨海旅游公路设计理念
4.1 滨海旅游公路设计主要相关理论
4.1.1 灵活设计理论
4.1.2 视觉资源管理理论
4.1.3 游憩理论
4.1.4 服务区规划设计理论
4.2 滨海旅游公路设计方法
4.3 总体布局理念
4.4 车行系统设计理念
4.4.1 路线方案设计理念
4.4.2 车行系统设计标准选用理念
4.4.3 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服务水平评定
4.4.4 海岸线距离多因素评价体系
4.5 慢行系统设计理念
4.6 服务设施设计理念
4.7 视域景观设计理念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段规划设计
5.1 概述
5.1.1 项目背景
5.1.2 建设必要性
5.2 建设条件
5.2.1 经济社会现状
5.2.2 交通发展现状
5.2.3 旅游业发展现状
5.2.4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
5.2.5 旅游资源分析
5.2.6 其他建设影响因素
5.3 建设方案
5.3.1 纵向路段划分及归类
5.3.2 技术标准
5.3.3 横断面设计
5.3.4 特色路段主题确定
5.3.5 服务设施设计
5.3.6 视域景观设计
5.3.7 其余各专业设计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成果体系运营模式探讨[J]. 贾绍明,冯忠居,余国红,黄成造,李卫民,邱志雄.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07)
[2]“交通+旅游”深入融合的广东滨海公路规划研究[J]. 金双泉. 综合运输. 2017(09)
[3]对旅游公路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 尹建坤. 交通企业管理. 2011(08)
[4]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 胡剑双,戴菲. 中国园林. 2010(12)
[5]绿色公路定量研究的构思[J]. 黄裕婕,沈毅,秦晓春.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10)
[6]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J]. 秦晓春,沈毅,邵社刚,黄裕婕.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10)
[7]海洋灾害对滨海公路的影响及对策[J]. 刘峥. 公路与汽运. 2010(03)
[8]内蒙古草原旅游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 刘晨慧,戚春华,朱守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9]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山区生态公路建设研究[J]. 罗吉智. 西部交通科技. 2009(09)
[10]关于我国旅游公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 孟强.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9(08)
博士论文
[1]基于旅游资源学视角的旅游公路网布局理论与方法研究[D]. 田雨佳.长安大学 2012
[2]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量化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 毕仁忠.长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风景道规划设计理论、案例与实践应用[D]. 廉俊娇.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体系及选划研究[D]. 罗丹.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乡村旅游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 陈江妹.浙江农林大学 2012
[4]山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 张金龙.长安大学 2012
[5]基于价值管理的绿色公路目标体系构建研究[D]. 盘钦卿.重庆交通大学 2012
[6]山区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蒋威锋.长安大学 2011
[7]旅游公路景观评价研究[D]. 安振华.长安大学 2009
[8]基于绿视率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研究[D]. 吴立蕾.上海交通大学 2008
[9]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运用研究及实践探索[D]. 黄哲.湖南大学 2005
[10]川西地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黄瑞.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38809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绿道研究概况
1.2.2 风景道研究概况
1.2.3 绿色公路研究概况
1.2.4 旅游公路研究概况
1.2.5 滨海旅游公路研究概况
1.2.6 国内外较为成功的案例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滨海旅游公路概念及特征分析
2.1 旅游公路的概念
2.2 滨海旅游公路的特征
2.2.1 海岸地理特征
2.2.2 滨海旅游公路建设条件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加州1号公路考察分析
3.1 美国1号公路基本情况
3.1.1 概述
3.1.2 美国加州1号公路建设条件
3.1.2.1 沿线地形地貌、岸线类型和特点
3.1.2.2 沿线气候条件
3.1.2.3 沿线地质条件
3.1.2.4 沿线行政区划
3.1.3 美国1号公路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特征对比
3.2 公路车行系统方案分析
3.2.1 路段功能分析
3.2.2 路线选线方案分析
3.2.3 路线线形指标分析
3.2.4 路线运行速度分析
3.2.5 公路横断面分析
3.3 公路视域景观分析
3.4 路基路面方案分析
3.4.1 路基方案
3.4.2 坡面防护方案
3.4.3 支挡方案
3.4.4 排水方案
3.4.5 路面方案
3.5 桥梁方案分析
3.6 交叉方案分析
3.6.1 立体交叉方案
3.6.2 平面交叉方案
3.7 服务设施方案分析
3.7.1 临停休息型服务设施
3.7.2 观光旅游型服务设施
3.7.3 补给型服务设施
3.7.4 露营地
3.7.5 度假村
3.8 慢行系统方案分析
3.9 美国1号公路对国内滨海旅游公路建设的主要借鉴意义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滨海旅游公路设计理念
4.1 滨海旅游公路设计主要相关理论
4.1.1 灵活设计理论
4.1.2 视觉资源管理理论
4.1.3 游憩理论
4.1.4 服务区规划设计理论
4.2 滨海旅游公路设计方法
4.3 总体布局理念
4.4 车行系统设计理念
4.4.1 路线方案设计理念
4.4.2 车行系统设计标准选用理念
4.4.3 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服务水平评定
4.4.4 海岸线距离多因素评价体系
4.5 慢行系统设计理念
4.6 服务设施设计理念
4.7 视域景观设计理念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段规划设计
5.1 概述
5.1.1 项目背景
5.1.2 建设必要性
5.2 建设条件
5.2.1 经济社会现状
5.2.2 交通发展现状
5.2.3 旅游业发展现状
5.2.4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
5.2.5 旅游资源分析
5.2.6 其他建设影响因素
5.3 建设方案
5.3.1 纵向路段划分及归类
5.3.2 技术标准
5.3.3 横断面设计
5.3.4 特色路段主题确定
5.3.5 服务设施设计
5.3.6 视域景观设计
5.3.7 其余各专业设计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成果体系运营模式探讨[J]. 贾绍明,冯忠居,余国红,黄成造,李卫民,邱志雄.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07)
[2]“交通+旅游”深入融合的广东滨海公路规划研究[J]. 金双泉. 综合运输. 2017(09)
[3]对旅游公路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 尹建坤. 交通企业管理. 2011(08)
[4]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 胡剑双,戴菲. 中国园林. 2010(12)
[5]绿色公路定量研究的构思[J]. 黄裕婕,沈毅,秦晓春.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10)
[6]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J]. 秦晓春,沈毅,邵社刚,黄裕婕.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10)
[7]海洋灾害对滨海公路的影响及对策[J]. 刘峥. 公路与汽运. 2010(03)
[8]内蒙古草原旅游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 刘晨慧,戚春华,朱守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9]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山区生态公路建设研究[J]. 罗吉智. 西部交通科技. 2009(09)
[10]关于我国旅游公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 孟强.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9(08)
博士论文
[1]基于旅游资源学视角的旅游公路网布局理论与方法研究[D]. 田雨佳.长安大学 2012
[2]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量化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 毕仁忠.长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风景道规划设计理论、案例与实践应用[D]. 廉俊娇.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开放式景区游憩绿道体系及选划研究[D]. 罗丹.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乡村旅游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 陈江妹.浙江农林大学 2012
[4]山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 张金龙.长安大学 2012
[5]基于价值管理的绿色公路目标体系构建研究[D]. 盘钦卿.重庆交通大学 2012
[6]山区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 蒋威锋.长安大学 2011
[7]旅游公路景观评价研究[D]. 安振华.长安大学 2009
[8]基于绿视率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研究[D]. 吴立蕾.上海交通大学 2008
[9]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运用研究及实践探索[D]. 黄哲.湖南大学 2005
[10]川西地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黄瑞.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38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03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