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02:39
  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旧料,尤其是应用广泛的厂拌热再生技术,既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也可以获得优质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但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混溶的充分程度,以及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对温度离析引起的路面质量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促进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混溶程度,提高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本文从宏观试验的角度引入了评价老化沥青转移程度的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混合料的拌和条件(RAP预热温度、拌合时间、沥青膜厚度等)对老化沥青转移程度的影响。并通过实测试验结果对全面试验结果进行预测,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旧沥青转移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合顺序的研究,根据新沥青添加的时机选择两种拌合顺序。通过示踪剂对新沥青进行标记,在新沥青不同的添加顺序下,使RAP与新集料进行拌合,拌合后根据粒径的大小将RAP从中分离,通过SEM电镜观测示踪剂在沥青层断面的分布深度,从而计算新-旧沥青的混溶程度。根据上述试验得到的拌合条件对常规和优化两种混合料进行了高、低温及水稳定性能的测试,并与常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除动稳定度略低于常规拌合...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


图2-1磁铁矿性状??2.2.2有效再生率具体测定方法??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


图2-2误差计算沥青胶浆分布状态图??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


图2-4训练参数设置??■4^?Neural?Network?Training?(nntraintoo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有效再生率的影响分析[J]. 杨林,李文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5)
[2]利用Cryo-SEM和图像处理技术评价老化和再生沥青低温抗裂性的新方法[J]. 冯新军,陈旺,Ali Mokhtari,Hosin David Lee,R.Christopher Williams.  中外公路. 2018(05)
[3]铣刨速度对RAP材料影响的试验研究[J]. 周小红,周平平,孙海峰.  价值工程. 2018(28)
[4]厂拌热再生中老化沥青有效再生率的研究[J]. 苏卫国,张旺.  公路工程. 2017(06)
[5]铣刨工艺对RAP变异性和级配的影响[J]. 张明杰,祁文洋.  石油沥青. 2016(04)
[6]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剂与旧沥青混溶状态测试方法——文献综述[J]. 许鹰,季节,张克东.  公路工程. 2016(01)
[7]旧沥青与再生剂混溶性对再生沥青性能的影响[J]. 巴卫强,张艳华,曹恒涛.  公路与汽运. 2015(05)
[8]沥青老化微观机理分析[J]. 李晶,刘宇,张肖宁.  硅酸盐通报. 2014(06)
[9]高掺配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 时彪,季节,曹东伟.  公路. 2013(09)
[10]TG-2型土壤固化剂水泥石灰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试验[J]. 杨林,张秉夏.  公路交通科技. 2013(09)

博士论文
[1]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的再生路面设计研究[D]. 祝谭雍.东南大学 2017
[2]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 耿九光.长安大学 2009
[3]沥青路面老化行为与再生技术研究[D]. 芦军.长安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高RAP掺量下新旧沥青混溶状态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 任永凯.北京建筑大学 2018
[2]基于组分调配的复合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 陈振侃.华南理工大学 2017
[3]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柴子钦.重庆交通大学 2017
[4]再生剂在热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评价方法[D]. 张东方.重庆交通大学 2017
[5]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的制备及路用性能研究[D]. 孟建玮.重庆交通大学 2017
[6]高RAP掺量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李子豪.湖北工业大学 2017
[7]红外热像仪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杨晓光.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8]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累积变形及荷载敏感性研究[D]. 娄深鑫.东南大学 2016
[9]高比例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微观机理与性能试验研究[D]. 王勋.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0]RAP加工工艺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李佳坤.重庆交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38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038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