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季冻区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工厂化参数分析与性能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12 20:48
  针对季冻区特点,提出采用针入度分级和PG分级评价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并给出性能评价指标和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了影响工厂化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多个参数,依据性能指标要求提出改性沥青中橡胶粉细度、橡胶粉掺量、SBS掺量及掺加顺序、发育时间、发育温度的合理取值范围;通过理论及DSC试验分析表明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后通过低温冻断试验、汉堡车辙试验和UTM疲劳试验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及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比橡胶粉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优的高低温及疲劳性能,适用于在季冻地区路面工程应用。 

【文章来源】:公路交通科技. 2015,32(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季冻区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工厂化参数分析与性能评价


美国DALWORTH橡胶改性沥青生产工艺流程

变化图,软化点,变化图,橡胶粉


izedcrumbrubber/SBScompositemodifiedasphaltinseasonalfrozenregion项目技术要求PG分级82-28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软化点TR&B/℃≥60180℃黏度/(Pa·s)1.5~4.05℃延度/cm≥2025℃弹性恢复/%≥75闪点(COC)/℃≥240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5.5质量变化/%≤0.8残留针入度比/%≥60残留延度5℃/cm≥102.2工厂化生产参数分析2.2.1橡胶粉细度在相同工艺和配方下,对采用细度分别为30,40,60,80目橡胶粉同掺量(20%)下制作的改性沥青试样性能进行测试,图2~图4为各指标随橡胶细度的变化趋势图。图2软化点变化图Fig.2Curveofsofteningpoint图3黏度变化图Fig.3Curveofviscosity图4离析指标变化图Fig.4Curveofseparationindex试验研究表明,高温状态下,橡胶粉越细,越容易在沥青中混合、溶胀,反应时间缩短,但过细的胶粉在高温沥青中容易被消化或油化,使橡胶粉沥青过早失去黏性,失去了改性的作用,同时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橡胶粉细度控制在40目~60目时,沥青黏度最佳,软化点较高,稳定性较好,因此推荐橡胶粉细度控制在40~60目。2.2.2橡胶粉掺量橡胶粉掺量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关于橡胶粉掺量问题还没能达到共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规定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量至32

变化图,黏度,变化图,橡胶粉


82-28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软化点TR&B/℃≥60180℃黏度/(Pa·s)1.5~4.05℃延度/cm≥2025℃弹性恢复/%≥75闪点(COC)/℃≥240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5.5质量变化/%≤0.8残留针入度比/%≥60残留延度5℃/cm≥102.2工厂化生产参数分析2.2.1橡胶粉细度在相同工艺和配方下,对采用细度分别为30,40,60,80目橡胶粉同掺量(20%)下制作的改性沥青试样性能进行测试,图2~图4为各指标随橡胶细度的变化趋势图。图2软化点变化图Fig.2Curveofsofteningpoint图3黏度变化图Fig.3Curveofviscosity图4离析指标变化图Fig.4Curveofseparationindex试验研究表明,高温状态下,橡胶粉越细,越容易在沥青中混合、溶胀,反应时间缩短,但过细的胶粉在高温沥青中容易被消化或油化,使橡胶粉沥青过早失去黏性,失去了改性的作用,同时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橡胶粉细度控制在40目~60目时,沥青黏度最佳,软化点较高,稳定性较好,因此推荐橡胶粉细度控制在40~60目。2.2.2橡胶粉掺量橡胶粉掺量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关于橡胶粉掺量问题还没能达到共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规定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量至3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沥青混凝土路面现状及养护技术分析[J]. 郭大鹏.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03)
[2]工厂化橡胶沥青AR-SMA13混合料在工程中应用研究[J]. 张英海,唐军,沈理斌.  山西建筑. 2012(17)
[3]脱硫橡胶沥青溶胀原理及路用性能[J]. 杨毅文,袁浩,马涛.  公路交通科技. 2012(02)
[4]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J]. 崔亚楠,邢永明,张淑艳.  新型建筑材料. 2010(12)
[5]工厂化胶粉改性沥青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张宏雷,李金亮,王仕峰,张勇,张隐西.  公路. 2010(10)
[6]废旧轮胎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 毛朝国.  福建建材. 2010(04)
[7]橡胶粉改性沥青降噪机理及试验研究[J]. 王云鹏,韦大川,李世武,杨志发,隗海林.  公路交通科技. 2008(12)
[8]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分析[J]. 张宗辉.  石油沥青. 2008(01)

博士论文
[1]沥青路面病害检测与养护决策研究[D]. 白日华.吉林大学 2013
[2]废旧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研究[D]. 王涛.中国石油大学 2010
[3]聚合物改性沥青多相体系形成和稳定的研究[D]. 李军.中国石油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与疲劳性能研究[D]. 李廉.长安大学 2012
[2]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D]. 王伟.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33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133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