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穿越断层破碎带小净距隧道浅埋入口段施工方法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22:4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工程大量涌现,小净距隧道凭借净距灵活多变、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便于控制等优点在山岭隧道建设中大放异彩。由于隧道入口段埋深较浅,岩体破碎,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边坡失稳等工程灾害。当入口段附近存在断层这一不良地质时,隧道入口段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开挖施工更加困难,技术要求更加严苛。因此,选取何种施工组合方案进行隧道开挖直接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还能缩短工期,节约成本造价。与此同时,选择与施工方法相配套的预加固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合理的管棚参数是充分发挥预加固作用的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依托浙江省苍南县境内的大坪尾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重点分析隧道入口段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变化规律,以位移变化速率及位移变化加速度为主要评判依据,判断该工程开挖方案的可行性及科学性。(2)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小净距隧道浅埋入口段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对左、右两洞设计不同的开挖组合方案,分析各开挖方案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得出最优的开挖方案。(3)在优化... 

【文章来源】: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穿越断层破碎带小净距隧道浅埋入口段施工方法优化研究


图3.1隧道入口段围岩衬砌结构??3.2大坪尾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由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构成,根据各隧道地层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施工??

测点,拱顶,隧道,地表


杆??工作情况。若出现特殊情况应提高描述频率。??(2)地表沉降测量??地表沉降基准点布置于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外,测点采用地表钻孔埋设,测点周围用??水泥砂浆固定。沿隧道轴线方向设置1?2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7?11个监测点,??间距2?5m,靠近隧道中线位置测点适当加密布置。在隧道施工前需对每测点进行初始??值读取,且首次读取时应取三次测量(三次量测差值小于±lmm)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量测过程中各项限差需进行严格控制,每个测点读数误差不宜大于〇.3mm。其测点布置??如图3.2所示。??〇?><??X?X?X?X?X?X?X?X?X??X?Q??I?i?A??图3.2大坪尾隧道地表下沉量测测点布置??(3)拱顶沉降测量??拱顶下沉测点在隧道初期支护完成后设置,每个测面布置2?3个测点,具体位于拱??顶及隧道中线左右各2?3m处。初始读数宜在3?6小时内完成,其它测量应在每次开挖??12小时内取得初读数,最晚不得超过24小时,且必须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完成。量测持??续时间宜为拱顶沉降稳定后。断面测点布置如图3.3所示。??(4)周边位移测量??周边位移测点布置于距掌子面1?2m处,预埋测点由钢筋加工而成,用冲击电锤打??入岩层,用快凝水泥或锚固剂将测点固定,并在测点端头设置保护罩。初始读数宜在3?6??小时内完成,并需要反复量测,当连续量测三次的误差小于〇.18mm时,才能确定初始??读数。其它测量应在每次开挖12小时内取得初读数,最晚不得超过24小时,但必须在??20??

断面图,隧道,断面,测点


?第三章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下一循环开挖前完成。量测持续时间宜为周边位移变形稳定后2?3周。断面测点布置如??图3.3所示。??a/?1??Si?1?\T^??I?上下合Pfr分界线??图3.3大坪尾隧道各断面上测点布置??3.3大坪尾隧道实测数据分析??监控量测对于隧道安全施工至为重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为更科学准确地掌握隧??道在掌子面掘进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更有针对性的优化下一阶段施工工艺和支护方案,??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左线布设3个监测断面,分别位于??ZK13+605、ZK13+615和ZK13+625;右线布设4个监测断面,分别位于YK13+552、??YK13+558、YK13+568?和?YK13+582。??3.3.1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左洞拱顶下沉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左洞入口段共设置三个监测断面,分别位于ZK13+605、ZK13+615、ZK13+625,??每个断面设置3个隧道拱顶沉降监测点,拱顶下沉监测的数据表示测点此次量测相对于??上次量测在竖直方向的变化,负值表示下沉。监控量测随掌子面的推进实时进行?,分析??隧道拱顶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掌握掌子面开挖对隧道围岩变形产生的影响。将三个监测??断面的代表点C点沉降值提取,绘制成隧道左洞拱顶沉降变化曲线,如图3.4所示。??从图3.4中可以看出,拱顶沉降最大值为13.87mm,位于ZKI3+6丨5,三个监测断??面的拱顶沉降变化趋势一致,拱顶沉降速率均表现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形速率大小,拱顶沉降变化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快速变形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累积损伤特征分析[J]. 曹峰,凌同华,李洁,黄阜.  振动与冲击. 2018(23)
[2]考虑注浆加固作用的非圆形隧道应力和变形解析解[J]. 李岩松,陈寿根.  中国公路学报. 2018(10)
[3]隧道施工塌方事故分析与控制[J]. 侯艳娟,张顶立,李奥.  现代隧道技术. 2018(01)
[4]分岔隧道过渡段的爆破振动特性研究[J]. 凌同华,曹峰,张胜,张亮,谷淡平.  振动与冲击. 2018(02)
[5]粉质黏土隧道超前支护作用效果研究[J]. 李术才,陈红宾,章冲,龚英杰,李会良,丁万涛,王琦.  岩土力学. 2017(S2)
[6]复杂隧道围岩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J]. 张顶立,台启民,房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2)
[7]深埋隧道断层段循环进尺优化模拟研究[J]. 凌同华,周凯,谢伟华,何瀚.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6(02)
[8]上覆岩层厚度对小净距隧道稳定性的影响[J]. 凌同华,邓杰夫,吴联迎,唐旗.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5(04)
[9]浅埋偏压大跨花岗岩残积土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研究[J]. 陈秋南,赵磊军,谢小鱼,贺成斌,曹运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9)
[10]穿越断层破碎带深埋隧道围岩失稳的突变理论分析[J]. 宋瑞刚,张顶立,文明.  土木工程学报. 2015(S1)



本文编号:3255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255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