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水位升降对红黏土路基模型的沉降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5 21:51
  红黏土分布在我国十多个省,其属于区域性特殊黏性土。我国季风气候明显,季节性降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变化,引起红黏土路基开裂、沉降,进而使得道路发生破坏。本文以临桂红黏土为研究对像,自主研制了路基模型箱、地下水位控制系统,建立了高速公路半幅1:10路基模型,并通过直剪试验、湿化崩解试验开展不同次数干湿循环后红黏土性质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的成果如下:(1)进行红黏土基本物性试验,辅助分析季节性地下水对红黏土路基模型沉降的影响及红黏土土体强度、湿化特性的影响。(2)进行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季节性地下水水位升降过程,分析红黏土路基内部水分、整体沉降变化规律。发现路基工后沉降曲线趋势近似对数函数曲线;路基土的内部沉降小于地表沉降;地下水升降使路基再次沉降。地下水入渗使得路基土体发生湿化现象,导致土体剥落进而引发路基沉降产生。(3)通过直剪试验发现:红黏土试样不断地经过干湿循环会导致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在一个干湿循环后的红黏土试样抗剪强度降低最为显著,土样经过干湿循环的次数越多,抗剪强度降低幅度开始逐渐趋于平缓。试样经过干湿循环的次数越多,粘聚力呈下降趋势,而内摩擦角整体呈现上升趋势。(4)通过湿化崩解试...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水位升降对红黏土路基模型的沉降影响分析


技术路线图

击实曲线,天平,黏土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图2.1红黏土击实曲线2.2.2试样制备(1)试验取土:试验用土来自桂林市临桂区某工地,取土深度为3.5-5.0米;(2)将红黏土进行自然风干,利用木锤锤击敲碎并过2mm筛;(3)测量红黏土风干含水率;(4)利用千斤顶制备规格为20mm×61.8mm的环刀试样,土样压实度控制在93%,含水率控制在30%;(5)制备好环刀样后对红黏土进行先饱和增湿、烘干脱湿为一次循环的干湿循环,每次循环最后一次增湿用喷壶洒水至试样初始质量,并且用保鲜膜密封静置2d使试样内部水分均匀。循环次数为0、1、2、3次。制样仪器和制备好的试样及经过不同次数干湿循环后的试验如图2.2-2.12所示。图2.2千斤顶图2.3百分天平

击实曲线,千斤顶,黏土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图2.1红黏土击实曲线2.2.2试样制备(1)试验取土:试验用土来自桂林市临桂区某工地,取土深度为3.5-5.0米;(2)将红黏土进行自然风干,利用木锤锤击敲碎并过2mm筛;(3)测量红黏土风干含水率;(4)利用千斤顶制备规格为20mm×61.8mm的环刀试样,土样压实度控制在93%,含水率控制在30%;(5)制备好环刀样后对红黏土进行先饱和增湿、烘干脱湿为一次循环的干湿循环,每次循环最后一次增湿用喷壶洒水至试样初始质量,并且用保鲜膜密封静置2d使试样内部水分均匀。循环次数为0、1、2、3次。制样仪器和制备好的试样及经过不同次数干湿循环后的试验如图2.2-2.12所示。图2.2千斤顶图2.3百分天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泥改性膨胀土在侵蚀环境下的干湿循环效应研究[J]. 黄伟,汪时机,程明书,李贤,王晓琪,沈泰宇.  硅酸盐通报. 2018(02)
[2]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地铁沉降监测中的应用[J]. 冯子帆,成枢,邱健,荆晓宇.  四川建材. 2017(12)
[3]红黏土工程性状的干湿循环效应试验研究[J]. 穆坤,孔令伟,张先伟,尹松.  岩土力学. 2016(08)
[4]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湿陷特性试验研究[J]. 王飞,李国玉,穆彦虎,吴亚虎,范善智.  冰川冻土. 2016(02)
[5]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J]. 陈开圣.  公路. 2016(02)
[6]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湿化特性试验研究[J]. 易亮,朱建群,龚琰.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7]膨胀岩湿化崩解特性及膨胀性快速鉴别研究[J]. 蔡耀军,王小波,李亮,张胜军,练操.  人民长江. 2015(07)
[8]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Dis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rple Mudstone under Different Hydrothermal Conditions[J]. ZHANG Dan1,2,3,CHEN Anqiang1,2,3,LIU Gangcai1,3* 1 Key Laboratory.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arth Surface Process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Chengdu 610041,China 2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engdu 610041,China 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 Chin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2(01)
[9]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J]. 陈善雄,王星运,许锡昌,余飞,秦尚林.  岩土力学. 2011(11)
[10]非饱和红黏土三轴试验研究[J]. 龙万学,陈开圣,肖涛,彭小平.  岩土力学. 2009(S2)



本文编号:3286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286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3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