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体验视角下范家屯镇慢行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18:53
伴随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小城镇经济高速增长,用地规模持续扩张,机动车出行频率大幅上涨,使得机动化交通与慢行交通、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和问题日益显著。以范家屯镇为代表的寒地水网小城镇由于受到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掣肘,其绿色发展方式仍处在探索阶段。通过构建特色水网慢行系统,将水网环境融入慢行交通,并结合范家屯镇丰富的景观体验,有利于提升范家屯镇公共空间吸引力,从而鼓励人们慢行出行。对促进范家屯镇活力提升、地方特色彰显、持续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概念、类型、模式方面梳理了景观体验相关研究内容。然后从慢行交通特点、慢行系统构成要素、慢行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方面对慢行系统进行研究。将慢行系统构成要素划分成网络、廊道、组团、设施、景观5要素。对比各类慢行系统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后,最终选取适宜性分析法展开后续研究;归纳景观体验视角下寒地水网小城镇慢行系统建设特点为场景体验丰富性、季节活动多样性、出行环境舒适性;选取3个典型的寒地水网小城镇,分析其慢行系统规划,为后续范家屯镇慢行系统规划研究提供参考。其次,本文以吉林省范家屯镇为寒地水网小城镇的典型实例,深入剖析其慢行系统建设基础。...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严寒地区分布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6-图1-2、图1-3)。通过大量的优秀案例,剖析人与空间产生紧密联系的场所背后隐藏的空间逻辑,由感知来引发对城市空间的思考[11]。图1-2视觉感知[11]图1-3触觉感知[11]1.4.1.2水网城镇方面国外对于水网城镇这种特殊类型的小城镇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城镇空间扩张过程中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和更新、生态角度的水景观保护及利用等。R.Forman在《景观生态学》中,从景观结构与形态两方面的特质来研究其对于生物、甚至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水系规划与城镇空间演变的密切关系[12]。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奠基人AndresDuany和ElizabethPlater-Zyberk夫妇提出的新城市主义生态学思想中认为,由于小城镇各方面更接近大自然,小城镇的发展与大城市相比,理性因素占比较少,非理性成分会更多。不论是小城镇平面历史的转变、还是空间演进的印记都表明了在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始终会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特色保存下来,这个核心特色将持续影响小城镇的现在以及未来[13]。发达国家滨水区域的开发和实际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一开始的由盛转衰、到如今从衰落逐步复兴。其景观形态也逐渐形成人工景观——自然景观——自然生态景观的历程[14],建设手段由直接感观操作——以技术手段为先导、向理性开发建设模式转变。在滨水区的建设与实践方面的理论体系已较为丰富、相对完整。欧美与日本等国是最早进行实践并对此展开研究的国家。他们对于城市设计尺度下的滨水空间开发、衰败街区的更新等方面十分关注。此外,滨水区域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滨水城市整体的形象与风貌塑造、连续岸线景观设计等方面也存在较多研究[15]。B.S.Hoyle《滨水区更新》一书中,对滨水区域开发的积极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6-图1-2、图1-3)。通过大量的优秀案例,剖析人与空间产生紧密联系的场所背后隐藏的空间逻辑,由感知来引发对城市空间的思考[11]。图1-2视觉感知[11]图1-3触觉感知[11]1.4.1.2水网城镇方面国外对于水网城镇这种特殊类型的小城镇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城镇空间扩张过程中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和更新、生态角度的水景观保护及利用等。R.Forman在《景观生态学》中,从景观结构与形态两方面的特质来研究其对于生物、甚至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水系规划与城镇空间演变的密切关系[12]。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奠基人AndresDuany和ElizabethPlater-Zyberk夫妇提出的新城市主义生态学思想中认为,由于小城镇各方面更接近大自然,小城镇的发展与大城市相比,理性因素占比较少,非理性成分会更多。不论是小城镇平面历史的转变、还是空间演进的印记都表明了在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始终会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特色保存下来,这个核心特色将持续影响小城镇的现在以及未来[13]。发达国家滨水区域的开发和实际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一开始的由盛转衰、到如今从衰落逐步复兴。其景观形态也逐渐形成人工景观——自然景观——自然生态景观的历程[14],建设手段由直接感观操作——以技术手段为先导、向理性开发建设模式转变。在滨水区的建设与实践方面的理论体系已较为丰富、相对完整。欧美与日本等国是最早进行实践并对此展开研究的国家。他们对于城市设计尺度下的滨水空间开发、衰败街区的更新等方面十分关注。此外,滨水区域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滨水城市整体的形象与风貌塑造、连续岸线景观设计等方面也存在较多研究[15]。B.S.Hoyle《滨水区更新》一书中,对滨水区域开发的积极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步行性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国际经验[J]. 刘涟涟,尉闻.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4)
[2]基于协同规划的步行城市建设策略——以墨尔本为例[J]. 王祝根,昆廷·史蒂文森,何疏悦.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1)
[3]基于数据自适应的上海衡复历史街区慢行系统研究与设计[J]. 曹哲静,龙瀛,刘钊启,刘希宇,陈金留. 城市设计. 2017(02)
[4]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设计实践——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公共活动空间网络规划[J]. 田宝江,钮心毅.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2)
[5]包头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及实践[J]. 孙明伟,李季. 规划师. 2017(02)
[6]日本城市绿视率计量方法与评价应用[J]. 肖希,韦怡凯,李敏.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2)
[7]旅游导向下的哈尔滨市红星镇总体规划修编实践[J]. 秦磊,孙明. 规划师. 2016(08)
[8]黄浦江滨江地区慢行系统规划研究及实践初探[J]. 奚文沁,陈敏,卞硕蔚,陈丽红,王健. 交通与运输. 2016(03)
[9]基于GIS的紫金山风景区绿道选线适宜性研究[J]. 严军,王雪童,戴康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15(05)
[10]生态网络引导下的小城镇绿道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北部新区为例[J]. 原煜涵,张晓巍. 小城镇建设. 2015(04)
博士论文
[1]江汉平原水网地区农村聚落空间演变机理及其调控策略研究[D]. 汪民.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城市水景观体系规划研究[D]. 黄静.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关键技术指标研究[D]. 谷晓旭.长安大学 2012
[4]景观体验研究[D]. 余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5]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与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 武贤慧.长安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县域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研究[D]. 唐文.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环境行为学理念下寒地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 王思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3]基于体验的城市湿地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吴疆.西南交通大学 2017
[4]寒地城市可步行性测度及优化研究[D]. 鲁钰雯.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5]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策略研究[D]. 郑无喧.苏州科技大学 2016
[6]山地城镇水系景观规划历史经验与实践应用[D]. 陈心怡.重庆大学 2016
[7]“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设计方法研究[D]. 张育.重庆大学 2016
[8]苏南历史文化城镇群时空演变研究[D]. 高小琼.南京师范大学 2016
[9]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研究[D]. 罗仁明.福建农林大学 2016
[10]基于内生发展理论的凉泉镇社区规划研究[D]. 张慧.沈阳建筑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3388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严寒地区分布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6-图1-2、图1-3)。通过大量的优秀案例,剖析人与空间产生紧密联系的场所背后隐藏的空间逻辑,由感知来引发对城市空间的思考[11]。图1-2视觉感知[11]图1-3触觉感知[11]1.4.1.2水网城镇方面国外对于水网城镇这种特殊类型的小城镇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城镇空间扩张过程中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和更新、生态角度的水景观保护及利用等。R.Forman在《景观生态学》中,从景观结构与形态两方面的特质来研究其对于生物、甚至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水系规划与城镇空间演变的密切关系[12]。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奠基人AndresDuany和ElizabethPlater-Zyberk夫妇提出的新城市主义生态学思想中认为,由于小城镇各方面更接近大自然,小城镇的发展与大城市相比,理性因素占比较少,非理性成分会更多。不论是小城镇平面历史的转变、还是空间演进的印记都表明了在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始终会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特色保存下来,这个核心特色将持续影响小城镇的现在以及未来[13]。发达国家滨水区域的开发和实际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一开始的由盛转衰、到如今从衰落逐步复兴。其景观形态也逐渐形成人工景观——自然景观——自然生态景观的历程[14],建设手段由直接感观操作——以技术手段为先导、向理性开发建设模式转变。在滨水区的建设与实践方面的理论体系已较为丰富、相对完整。欧美与日本等国是最早进行实践并对此展开研究的国家。他们对于城市设计尺度下的滨水空间开发、衰败街区的更新等方面十分关注。此外,滨水区域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滨水城市整体的形象与风貌塑造、连续岸线景观设计等方面也存在较多研究[15]。B.S.Hoyle《滨水区更新》一书中,对滨水区域开发的积极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6-图1-2、图1-3)。通过大量的优秀案例,剖析人与空间产生紧密联系的场所背后隐藏的空间逻辑,由感知来引发对城市空间的思考[11]。图1-2视觉感知[11]图1-3触觉感知[11]1.4.1.2水网城镇方面国外对于水网城镇这种特殊类型的小城镇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城镇空间扩张过程中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和更新、生态角度的水景观保护及利用等。R.Forman在《景观生态学》中,从景观结构与形态两方面的特质来研究其对于生物、甚至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水系规划与城镇空间演变的密切关系[12]。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奠基人AndresDuany和ElizabethPlater-Zyberk夫妇提出的新城市主义生态学思想中认为,由于小城镇各方面更接近大自然,小城镇的发展与大城市相比,理性因素占比较少,非理性成分会更多。不论是小城镇平面历史的转变、还是空间演进的印记都表明了在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始终会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特色保存下来,这个核心特色将持续影响小城镇的现在以及未来[13]。发达国家滨水区域的开发和实际建设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一开始的由盛转衰、到如今从衰落逐步复兴。其景观形态也逐渐形成人工景观——自然景观——自然生态景观的历程[14],建设手段由直接感观操作——以技术手段为先导、向理性开发建设模式转变。在滨水区的建设与实践方面的理论体系已较为丰富、相对完整。欧美与日本等国是最早进行实践并对此展开研究的国家。他们对于城市设计尺度下的滨水空间开发、衰败街区的更新等方面十分关注。此外,滨水区域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滨水城市整体的形象与风貌塑造、连续岸线景观设计等方面也存在较多研究[15]。B.S.Hoyle《滨水区更新》一书中,对滨水区域开发的积极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步行性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国际经验[J]. 刘涟涟,尉闻.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4)
[2]基于协同规划的步行城市建设策略——以墨尔本为例[J]. 王祝根,昆廷·史蒂文森,何疏悦.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1)
[3]基于数据自适应的上海衡复历史街区慢行系统研究与设计[J]. 曹哲静,龙瀛,刘钊启,刘希宇,陈金留. 城市设计. 2017(02)
[4]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设计实践——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公共活动空间网络规划[J]. 田宝江,钮心毅.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2)
[5]包头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策略及实践[J]. 孙明伟,李季. 规划师. 2017(02)
[6]日本城市绿视率计量方法与评价应用[J]. 肖希,韦怡凯,李敏.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2)
[7]旅游导向下的哈尔滨市红星镇总体规划修编实践[J]. 秦磊,孙明. 规划师. 2016(08)
[8]黄浦江滨江地区慢行系统规划研究及实践初探[J]. 奚文沁,陈敏,卞硕蔚,陈丽红,王健. 交通与运输. 2016(03)
[9]基于GIS的紫金山风景区绿道选线适宜性研究[J]. 严军,王雪童,戴康龙. 林业科技开发. 2015(05)
[10]生态网络引导下的小城镇绿道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北部新区为例[J]. 原煜涵,张晓巍. 小城镇建设. 2015(04)
博士论文
[1]江汉平原水网地区农村聚落空间演变机理及其调控策略研究[D]. 汪民.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城市水景观体系规划研究[D]. 黄静.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关键技术指标研究[D]. 谷晓旭.长安大学 2012
[4]景观体验研究[D]. 余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5]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与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 武贤慧.长安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县域绿道选线适宜性评价研究[D]. 唐文.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环境行为学理念下寒地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 王思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3]基于体验的城市湿地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吴疆.西南交通大学 2017
[4]寒地城市可步行性测度及优化研究[D]. 鲁钰雯.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5]苏南小城镇水乡特色维育策略研究[D]. 郑无喧.苏州科技大学 2016
[6]山地城镇水系景观规划历史经验与实践应用[D]. 陈心怡.重庆大学 2016
[7]“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设计方法研究[D]. 张育.重庆大学 2016
[8]苏南历史文化城镇群时空演变研究[D]. 高小琼.南京师范大学 2016
[9]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滨水区植物空间尺度研究[D]. 罗仁明.福建农林大学 2016
[10]基于内生发展理论的凉泉镇社区规划研究[D]. 张慧.沈阳建筑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3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29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