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双车和三车系统运行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00:16
  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其运营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直接量测法需要在桥梁布置大量的传感器,从海量的数据中来识别桥梁的模态参数,其昂贵的成本和繁琐的操作很难满足于目前桥梁检测的需求,具有便捷、经济和高效等优势的间接量测法应运而生,该方法仅需在过桥车辆上安装传感器,对该信号进行分析即可获取桥梁的模态参数。本文基于车桥耦合模型,以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在本团队单车系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考虑牵引车的作用,引入双车系统和三车系统,开展了桥梁结构的频率、模态振型识别和刚度识别相关的理论推导、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工作,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考虑实际工程中路面粗糙度的影响,提出了双车系统拖动两次和三车系统拖动一次消除路面粗糙度影响的方法。双车系统中牵引车分别拖动两辆参数成比例(不能相同)的检测车以同一路径依次匀速通过桥梁,对两辆检测车的加速度作差消除路面粗糙度的影响;三车系统中牵引车同时拖动两辆参数成比例(可以相同)的检测车匀速依次通过桥梁,对两辆检测车的加速度先对桥梁位置进行同步再作差消除路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分别对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上的验证。...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双车和三车系统运行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初步研究


牵引车照片

示意图,底盘,配重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2后,然后对准圆球卡住连接在一起,如图4.7。“铰性”连接中间采用U型环连接起来,如图4.8所示。在拖动过程中,该连接受力绷直后,可以很好的提供拉力。在试验前一般利用“刚性”连接的稳定来拖动检测车到实测桥梁,然后在试验中采用“铰性”连接来试验。(a)检测车正面照3501300350300300300配重区配重区配重区配重区3501300350450100(b)检测车骨架规格的示意图(c)检测车的正面规格的示意图(有外壳)图4.4检测车参数Fig.4.4Theparameteroftestvehicle图4.5检测车底盘Fig.4.5Thechassisoftestvegicle图4.6配重钢板Fig.4.6Themassblock

示意图,配重,钢板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2后,然后对准圆球卡住连接在一起,如图4.7。“铰性”连接中间采用U型环连接起来,如图4.8所示。在拖动过程中,该连接受力绷直后,可以很好的提供拉力。在试验前一般利用“刚性”连接的稳定来拖动检测车到实测桥梁,然后在试验中采用“铰性”连接来试验。(a)检测车正面照3501300350300300300配重区配重区配重区配重区3501300350450100(b)检测车骨架规格的示意图(c)检测车的正面规格的示意图(有外壳)图4.4检测车参数Fig.4.4Theparameteroftestvehicle图4.5检测车底盘Fig.4.5Thechassisoftestvegicle图4.6配重钢板Fig.4.6Themassblock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虑粗糙度影响间接测量梁刚度的损伤识别方法参数研究[J]. 阳洋,蒋明真,王立磊,项超.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6)
[2]考虑粗糙度影响的桥梁损伤识别间接测量方法[J]. 阳洋,项超,蒋明真,李卫东,况杨.  中国公路学报. 2019(01)
[3]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J].   人民公交. 2018(05)
[4]桥梁事故的统计特征分析及安全风险防控原则[J]. 赵少杰,唐细彪,任伟新.  铁道工程学报. 2017(05)
[5]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4[J]. 马建,孙守增,杨琦,赵文义,王磊,马勇,刘辉,张伟伟,陈红燕,陈磊,康军.  中国公路学报. 2014(05)
[6]美韩桥梁垮(坍)塌事故处置的启示与思考[J]. 汪广丰.  中国市政工程. 2012(06)
[7]敲击扫描式梁式结构损伤检测方法[J]. 向志海,戴晓玮,张尧,陆秋海.  固体力学学报. 2011(S1)
[8]201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摘)[J].   交通财会. 2011(05)
[9]OpenSees系统识别工具箱开发及应用[J]. 阳洋,周锡元,金国芳.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1)
[10]连续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直接刚度方法[J]. 阳洋,周锡元,金国芳,刘荷.  工程力学. 2010(07)

硕士论文
[1]梁式结构基于间接测量法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 贾宝玉龙.重庆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98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298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