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滞阻尼器的损伤对悬索桥抗震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7 20:4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建造趋向超高、大跨等高难度结构。面对更加苛刻的结构需求,刚度和阻尼不断降低,建筑对外部荷载的敏感性更高,这就推进了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便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中,黏滞阻尼器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许多建筑控制的首选,但因为其自身构造原因,黏滞阻尼器普遍存在漏液问题,所以,黏滞阻尼器损伤对结构振动控制的影响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一典型双塔悬索桥为例,利用Adina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引入了非线性间隙单元,建立了可模拟损伤的阻尼器计算模型。对受控桥梁模型进行了自振特性分析和不同损伤工况下的动力时程分析。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对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概述,包括其发展历程、分类及各种控制形式的特点;阐述了国内关于外阻尼器损伤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的研究;建立了一座双塔悬索桥的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跨度为150米+460米+150米,塔高102米。其次,介绍了结构被动耗能体系,具体说明了附加阻尼对最大位移和耗散能量等地震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阻尼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建立了黏滞阻尼器计算模型,并...
【文章来源】: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地震中破坏的建筑物??Fig.?1.1?Infrastructure?destroyed?in?earthquake??1.2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绪论??M2?」??Xa??■?>?■??Ml??Xi??',^D1??图1.2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Fig.?1.2?Active?tuned?mass?damper??半主动控制系统只需要很少的能量输入,即可改变控制系统自身的力学性能,从而达??到实时调整结构刚度和阻尼特性的FI的。半t动控制系统主要有:变刚度控制系统(图1.3)??(AVS)MI、变阻尼控制系统(图1.4)(AVD)I?1、半主动摩擦阻尼器17|1、磁流变阻尼器(MRD)??1721、半主动TMD1731和半主动调液柱阻尼器(TLCD)?[741。相对于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控制力或者控制参数可调节,灵活多变:相对于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所需的能量输入少,??稳定性好。??WWW-????????/VV^VVW??'?'vYvAA?VvV?m?i?...??/?C|?Cj???—[E??—Ur??????????.0770.??图1.3半主动变刚度系统??Fig.?1.3?Semi-Active?varied?damping?system??,?m?1?C2?tn.??Ld????图1.4半主动变阻尼系统??Fig.?1.4?Semi-Active?varied?stiffriess?system??混合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使用于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控制方式。主动控制??控制效果好,但造价高,实现技术M杂。被动控制造价低,可靠性好。将两者结合,可取??3??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绪论??M2?」??Xa??■?>?■??Ml??Xi??',^D1??图1.2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Fig.?1.2?Active?tuned?mass?damper??半主动控制系统只需要很少的能量输入,即可改变控制系统自身的力学性能,从而达??到实时调整结构刚度和阻尼特性的FI的。半t动控制系统主要有:变刚度控制系统(图1.3)??(AVS)MI、变阻尼控制系统(图1.4)(AVD)I?1、半主动摩擦阻尼器17|1、磁流变阻尼器(MRD)??1721、半主动TMD1731和半主动调液柱阻尼器(TLCD)?[741。相对于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控制力或者控制参数可调节,灵活多变:相对于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所需的能量输入少,??稳定性好。??WWW-????????/VV^VVW??'?'vYvAA?VvV?m?i?...??/?C|?Cj???—[E??—Ur??????????.0770.??图1.3半主动变刚度系统??Fig.?1.3?Semi-Active?varied?damping?system??,?m?1?C2?tn.??Ld????图1.4半主动变阻尼系统??Fig.?1.4?Semi-Active?varied?stiffriess?system??混合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使用于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控制方式。主动控制??控制效果好,但造价高,实现技术M杂。被动控制造价低,可靠性好。将两者结合,可取??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多级性能设防目标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基础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及分析[J]. 叶昆,骆江成,朱宏平. 建筑结构学报. 2018(10)
[2]隔震结构等效线性化计算方法对比研究[J]. 余文正,陶忠,潘文,白羽,吴克川,张龙飞. 建筑结构学报. 2018(01)
[3]自复位可更换软钢耗能支撑性能研究[J]. 张艳霞,李振兴,刘安然,李瑞,刘学春. 工程力学. 2017(08)
[4]基础隔震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及问题[J]. 尚守平,崔向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5]工程结构用液体黏滞阻尼器的漏油原因分析[J]. 陈永祁. 钢结构. 2008(09)
[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利用“双功能”软钢阻尼器的抗震设计[J]. 李宏男,李钢,李中军,邢福国. 建筑结构学报. 2007(04)
[7]安装软钢阻尼器的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 李玉顺,沈世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2)
[8]基于智能算法的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J]. 李宏男,常治国,王苏岩. 振动工程学报. 2004(03)
[9]设置FVD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控制研究[J]. 魏文晖,瞿伟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10]X形和三角形钢板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Ⅰ)——基于双线性本构关系[J]. 李冀龙,欧进萍. 世界地震工程. 2004(01)
硕士论文
[1]轻钢增层混合结构基础隔震简化分析[D]. 罗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2]粘滞阻尼器在结构抗震中的应用与研究[D]. 罗军峰.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06510
【文章来源】: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地震中破坏的建筑物??Fig.?1.1?Infrastructure?destroyed?in?earthquake??1.2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绪论??M2?」??Xa??■?>?■??Ml??Xi??',^D1??图1.2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Fig.?1.2?Active?tuned?mass?damper??半主动控制系统只需要很少的能量输入,即可改变控制系统自身的力学性能,从而达??到实时调整结构刚度和阻尼特性的FI的。半t动控制系统主要有:变刚度控制系统(图1.3)??(AVS)MI、变阻尼控制系统(图1.4)(AVD)I?1、半主动摩擦阻尼器17|1、磁流变阻尼器(MRD)??1721、半主动TMD1731和半主动调液柱阻尼器(TLCD)?[741。相对于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控制力或者控制参数可调节,灵活多变:相对于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所需的能量输入少,??稳定性好。??WWW-????????/VV^VVW??'?'vYvAA?VvV?m?i?...??/?C|?Cj???—[E??—Ur??????????.0770.??图1.3半主动变刚度系统??Fig.?1.3?Semi-Active?varied?damping?system??,?m?1?C2?tn.??Ld????图1.4半主动变阻尼系统??Fig.?1.4?Semi-Active?varied?stiffriess?system??混合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使用于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控制方式。主动控制??控制效果好,但造价高,实现技术M杂。被动控制造价低,可靠性好。将两者结合,可取??3??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绪论??M2?」??Xa??■?>?■??Ml??Xi??',^D1??图1.2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Fig.?1.2?Active?tuned?mass?damper??半主动控制系统只需要很少的能量输入,即可改变控制系统自身的力学性能,从而达??到实时调整结构刚度和阻尼特性的FI的。半t动控制系统主要有:变刚度控制系统(图1.3)??(AVS)MI、变阻尼控制系统(图1.4)(AVD)I?1、半主动摩擦阻尼器17|1、磁流变阻尼器(MRD)??1721、半主动TMD1731和半主动调液柱阻尼器(TLCD)?[741。相对于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控制力或者控制参数可调节,灵活多变:相对于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所需的能量输入少,??稳定性好。??WWW-????????/VV^VVW??'?'vYvAA?VvV?m?i?...??/?C|?Cj???—[E??—Ur??????????.0770.??图1.3半主动变刚度系统??Fig.?1.3?Semi-Active?varied?damping?system??,?m?1?C2?tn.??Ld????图1.4半主动变阻尼系统??Fig.?1.4?Semi-Active?varied?stiffriess?system??混合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使用于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控制方式。主动控制??控制效果好,但造价高,实现技术M杂。被动控制造价低,可靠性好。将两者结合,可取??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多级性能设防目标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基础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及分析[J]. 叶昆,骆江成,朱宏平. 建筑结构学报. 2018(10)
[2]隔震结构等效线性化计算方法对比研究[J]. 余文正,陶忠,潘文,白羽,吴克川,张龙飞. 建筑结构学报. 2018(01)
[3]自复位可更换软钢耗能支撑性能研究[J]. 张艳霞,李振兴,刘安然,李瑞,刘学春. 工程力学. 2017(08)
[4]基础隔震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及问题[J]. 尚守平,崔向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5]工程结构用液体黏滞阻尼器的漏油原因分析[J]. 陈永祁. 钢结构. 2008(09)
[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利用“双功能”软钢阻尼器的抗震设计[J]. 李宏男,李钢,李中军,邢福国. 建筑结构学报. 2007(04)
[7]安装软钢阻尼器的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 李玉顺,沈世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2)
[8]基于智能算法的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J]. 李宏男,常治国,王苏岩. 振动工程学报. 2004(03)
[9]设置FVD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控制研究[J]. 魏文晖,瞿伟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10]X形和三角形钢板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Ⅰ)——基于双线性本构关系[J]. 李冀龙,欧进萍. 世界地震工程. 2004(01)
硕士论文
[1]轻钢增层混合结构基础隔震简化分析[D]. 罗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
[2]粘滞阻尼器在结构抗震中的应用与研究[D]. 罗军峰.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06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30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