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混溶和加热关键技术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9 23:25
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道路养护技术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加热和混溶仍然是导致就地热再生施工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主要对就地热再生技术中的加热和混溶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一个案例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工程应用。本文首先在翻阅借鉴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技术原理、工艺类型、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就地热再生施工设备进行详细介绍。针对就地热再生技术中新旧沥青的混溶问题,本文设计了采用沥青的红外光谱作为评估工具和方形石块作为示踪剂的实验方法,提出旧沥青流动度(P值)和再生沥青混溶度(R值)作为衡量指标,来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中新旧沥青的混溶问题。通过调整新料添加比例、拌和温度、拌和时间和再生剂添加量等因素,来研究不同因素对新旧沥青混溶效果的影响。针对施工过程中对于路面的加热存在的影响因素复杂,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室内加热实验方法,通过改装的室内加热实验装置、钻孔试验板和温度探测器等工具,研究油石比、加热源温度、加热源高度及风速等因素对沥青路面加热效果的影响。为了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工程应用,在xx路养护工程中采用该技术对沥青路面进行维修。...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就地热再生技术工艺过程
图 2-2 沥青混合料成分再生老化是沥青路面产生各种病害的重要原因,沥青的四组分包括分和胶质。沥青的老化在宏观上表现为沥青变脆变硬,流动性上表现为沥青质和胶质含量增加,芳香分含量减少,主要是沥气氧化。对于老化沥青的再生主要通过以下 3 种方法进行。加再生剂生剂可以起到溶解分散沥青质的作用,补充芳香分,若老化沥则要求再生剂拥有越高的分散溶解沥青质的能力。加新沥青老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当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偏低时量新的软沥青,来达到调和老化沥青和恢复老化沥青混合料性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路开放交通的时间越久,沥青受各种影响因素作用的时间就越久,沥青路加深。路面不同深度老化程度不同,道路表面的沥青暴露在环境中,受到阳光、水等因素的作用,使路面随着所在深度变化,沥青老化的程度也不相同。,将沥青路面表面层 5 厘米钻取芯样,按每层 1 厘米厚度进行分层,抽提性能,不同深度沥青针入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2-3 和图 2-4 所示[36],研距沥青路面表面 0-2 厘米范围内,沥青的针入度随着时间延长下降较为显青路面中,越接近道路表面,沥青的老化越严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厂拌热再生中老化沥青有效再生率的研究[J]. 苏卫国,张旺. 公路工程. 2017(06)
[2]就地热再生过程中的沥青路面加热功率控制[J]. 董强柱,顾海荣,张珲,李金平,岳珂.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4)
[3]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剂与旧沥青混溶状态测试方法——文献综述[J]. 许鹰,季节,张克东. 公路工程. 2016(01)
[4]就地热再生加热机分级加热技术分析[J]. 陶清容,郭伟. 科技信息. 2014(13)
[5]再生剂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J]. 徐静,刘加平,洪锦祥. 公路. 2013(08)
[6]《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发布[J]. 乔望.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3(07)
[7]养护技术再现政策利好[J]. 张宁. 中国公路. 2012(21)
[8]基于FTIR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特性分析[J]. 赵永利,顾凡,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2011(05)
[9]老化沥青热再生有效再生率检测方法[J]. 杨毅文,马涛,卞国剑,金晶,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2011(03)
[10]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机械分析[J]. 王晓辉. 山西建筑. 2008(11)
博士论文
[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关键技术研究[D]. 董强柱.长安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高RAP掺量下新旧沥青混溶状态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 任永凯.北京建筑大学 2018
[2]昌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 邹友泉.长安大学 2017
[3]热再生机组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研究[D]. 郭福栋.山东大学 2016
[4]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D]. 李铉国.东南大学 2015
[5]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和温度及老化试验研究[D]. 叶操.华南理工大学 2012
[6]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中的适应性研究[D]. 莫丽威.重庆交通大学 2012
[7]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D]. 刘金玲.大连理工大学 2009
[8]“汉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研究[D]. 马尉倘.长安大学 2007
[9]沥青路面再生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 汤磷.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研究[D]. 江燕青.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52336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就地热再生技术工艺过程
图 2-2 沥青混合料成分再生老化是沥青路面产生各种病害的重要原因,沥青的四组分包括分和胶质。沥青的老化在宏观上表现为沥青变脆变硬,流动性上表现为沥青质和胶质含量增加,芳香分含量减少,主要是沥气氧化。对于老化沥青的再生主要通过以下 3 种方法进行。加再生剂生剂可以起到溶解分散沥青质的作用,补充芳香分,若老化沥则要求再生剂拥有越高的分散溶解沥青质的能力。加新沥青老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当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偏低时量新的软沥青,来达到调和老化沥青和恢复老化沥青混合料性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路开放交通的时间越久,沥青受各种影响因素作用的时间就越久,沥青路加深。路面不同深度老化程度不同,道路表面的沥青暴露在环境中,受到阳光、水等因素的作用,使路面随着所在深度变化,沥青老化的程度也不相同。,将沥青路面表面层 5 厘米钻取芯样,按每层 1 厘米厚度进行分层,抽提性能,不同深度沥青针入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2-3 和图 2-4 所示[36],研距沥青路面表面 0-2 厘米范围内,沥青的针入度随着时间延长下降较为显青路面中,越接近道路表面,沥青的老化越严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厂拌热再生中老化沥青有效再生率的研究[J]. 苏卫国,张旺. 公路工程. 2017(06)
[2]就地热再生过程中的沥青路面加热功率控制[J]. 董强柱,顾海荣,张珲,李金平,岳珂.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4)
[3]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剂与旧沥青混溶状态测试方法——文献综述[J]. 许鹰,季节,张克东. 公路工程. 2016(01)
[4]就地热再生加热机分级加热技术分析[J]. 陶清容,郭伟. 科技信息. 2014(13)
[5]再生剂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J]. 徐静,刘加平,洪锦祥. 公路. 2013(08)
[6]《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发布[J]. 乔望.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3(07)
[7]养护技术再现政策利好[J]. 张宁. 中国公路. 2012(21)
[8]基于FTIR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特性分析[J]. 赵永利,顾凡,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2011(05)
[9]老化沥青热再生有效再生率检测方法[J]. 杨毅文,马涛,卞国剑,金晶,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2011(03)
[10]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机械分析[J]. 王晓辉. 山西建筑. 2008(11)
博士论文
[1]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关键技术研究[D]. 董强柱.长安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高RAP掺量下新旧沥青混溶状态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 任永凯.北京建筑大学 2018
[2]昌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 邹友泉.长安大学 2017
[3]热再生机组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研究[D]. 郭福栋.山东大学 2016
[4]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D]. 李铉国.东南大学 2015
[5]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和温度及老化试验研究[D]. 叶操.华南理工大学 2012
[6]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中的适应性研究[D]. 莫丽威.重庆交通大学 2012
[7]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工艺研究[D]. 刘金玲.大连理工大学 2009
[8]“汉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研究[D]. 马尉倘.长安大学 2007
[9]沥青路面再生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 汤磷.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研究[D]. 江燕青.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52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35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