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冲击拉伸原理的无缝钢轨应力放散方案研究与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1-10-05 00:05
  无缝线路的出现是陆运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轨头用量,使得线路和火车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线路养护费用很大程度的缩减,同时使得火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与舒适。但是由于无缝线路单条钢轨长度增长了许多,而轨缝的宽度却没有变化,这就导致了相对传统线路,无缝线路要承受更大的温度应力。这让养护工作中钢轨应力放散的工作比重一直在增加。目前线路应力放散工作①使用的设备比较老旧,其应力放散效率低、操作复杂、需要人力资源多等特点使得它们逐渐不能满足铁路线的工作需求量。二期应力放散方案对设备布置位置也不够准确,导致应力放散不够均匀。这种情况下开发更高效的设备与探究更加准确地放散方案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原应力放散设备(人力滑车)的工作原理开发出新的能够满足现实工作需求的应力放散设备(自动撞轨车)。在新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出更高效、更精确的应力放散工艺。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自动撞轨车的开发,主要有电机的选型匹配、同步带设计、平衡机构设计和快速链接机构设计。2.根据自动撞轨车能有挺较为准确的撞击力的前提下,利用ANSYS分析计算钢轨在温升为35℃,其分析内部的温度应力分布规律。给钢轨施加5MPa的预应...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冲击拉伸原理的无缝钢轨应力放散方案研究与装置设计


图1.?1线路胀轨图??

线路图,应力放散,无缝线路,现状


?第1章绪论???邏??图1.2线路断轨图??1.2无缝线路应力放散现状??线路发生胀轨或者断轨是钢轨内部温度应力积累的结果,在温度应力下铁??路发生胀轨跑道分三个阶段,分别为稳定阶段、胀轨阶段和跑道阶段[27]。第一??阶段是温度应力积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钢轨不会发生变形;第二阶段是温??度应力到达钢轨变形的临界阶段,此时如果钢轨受到列车碾压带来的干扰力,??钢轨便会发生变形;第三阶段是温度应力超过临界力的阶段,此时大变形才会??产生,钢轨跑出轨道[28]。为了避免线路积累温度应力,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应??力放散是十分必要的。??1.2.1需要应力放散的几种情况??因为应力放散的繁杂性,所以在以下的几种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应力放散作??业_]:??1.没有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无缝线路的锁定,此时在温度变化很大??的时候钢轨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温度拉力或者压力,为此,必须放散应力;??2.在冬季时,把固定区域内的钢轨锯断后,如果没有按照锁定轨温锁轨,??直接就对钢轨进行焊接,经过了列车长期碾压可能把应力进行了调整,从而改??4??

人力,滑轨,耳环,钢轨


?第1章绪论????图1.3液压拉伸机??人力滑车工作方式是利用人力驱动撞轨车使其获得一定速度。利用拉伸应??力波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消除内应力的原理,当具有速度的撞轨车撞击在卡轨器??上,会产生应力波进入钢轨内部,从而达到消除钢轨应力的目的。其结构主要??是由车架、滑轮和耳环组成。在耳环上绑上绳子,以便工人拉动钢轨人力滑车。??结构如图1.4所示:??c-A??nr??图1.4人力滑轨车??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载铁路曲线养护方法探讨[J]. 张京.  中国设备工程. 2020(02)
[2]铁路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J]. 于丰博.  南方农机. 2019(24)
[3]见证国家沧桑巨变 助推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与展望[J]. 沈锐.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9(06)
[4]探究铁路线路养护常见问题与对策[J]. 罗鹏.  建材与装饰. 2019(34)
[5]铁路无缝线路的养护维修探讨[J]. 口鑫.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21)
[6]高速铁路无缝钢轨断缝瞬态冲击行为分析[J]. 徐井芒,王凯,高原,马前涛,董志国,刘奕斌,王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20(06)
[7]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J]. 缴春安.  科技风. 2019(26)
[8]浅谈对铁路无缝线路胀轨问题的几点探讨[J]. 张博涵.  门窗. 2019(13)
[9]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J]. 李福尧.  居业. 2019(03)
[10]铁路线路病害原因与维修养护措施解析[J]. 张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05)

硕士论文
[1]基于巴克豪森方法检测的钢轨温度应力的研究[D]. 闫小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18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418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