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优化
发布时间:2021-11-03 09:50
装卸区取送作业是货运站和货物中转装卸较多的技术站作业的一项重要的调车作业,是保证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货物交付能力、车辆运转效率、货运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合理确定装卸区取送作业顺序,使技术站货运站到、解、编、发技术作业与取送调车作业紧密的结合起来,能有效减少铁路货物车辆在末端转运站的待送、待取等由非生产所造成的滞留时间,提升调车机车运行效率,减少铁路货物车辆的使用周期本质上也是为了减少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研究、借鉴前人在该领域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研究“最后一公里”取送车系统作业问题为核心,由特殊到一般,从研究放射形装卸区取送问题着手,挖掘与混合型装卸区问题的异同,进而建立“最后一公里”混合型装卸区一般取送模型,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系统的描述了“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的内容、装卸区布置的方式、取送系统的特征,介绍了“最后一公里”车辆由技术站货运站至装卸站、及装卸站至装卸点的运到期限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最后一公里”取送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论文研究放射形装卸区取送问题,分析该布置形式下装卸区特点及作业特点,指出了取送作业的批次划分的条件,作业逆序约束条...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图1.?1?2013-2018年铁路货运量及增速变化图??Figl.l?Change?of?railway?freight?volume?and?growth?rate?in?2013-2018??
我国铁路线网中,货运站、区段站货运业务大,作业任务繁重,与中转车作业??相比,本站货物作业车为将货物送达目的地需要在车站进行取送作业,业务量大,??车辆在站停留的时间长,而在货物运输整个过程中,货物在“最后一公里”所花费??的在站停时约占总停留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最后一公里”取送系统中,货物??为从货运站至装卸站、装卸站至装卸点所等待取送作业的时间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既然无法改变货物在技术站作业及货物作业时间,就要尽量节省作业之间的??衔接时间,找到最优的取送的时机、次数及顺序,优化调车的作业,能很大程度上??缩短本站货物作业的滞留时间,从而压缩货物作业车在站停时。此外,优化调机取??送作业,会使整个系统工作衔接更紧密,也让取送成本更加经济。??将货运站作业看做末端运输系统,调车作业系统作为其的子系统,涵盖了各项??调车作业如列车的解、编、取送、摘挂等,不同的调车作业之间相互协调,交错联??系,彼此促进又互相制约。而取送车系统又可以看做调车系统的一部分,作为调车??系统的关键,合理的安排取送可以满足对货物时限性的要求,也影响着车站接发货??物列车正点率、在站作业车辆的周转时间以及车站部分运输生产指标。对“最后一??
,能按时完成货物装卸;及时取车,货车才能准时编组,??按时到达。因此,改善货车调车的技术作业,优化取送列车车流,对压缩其在货运??站停留时间进而使货物列车正点出发有着重要的意义。??2.1取送车作业简介??“为使货物快速送达目的地,对在车站到达的直达与非直达货物列车,需要在??本站或者周边装卸站进行装卸作业的,在作业地点与货运站之间来回取车、送车的??调车作业称之为取送作业”。在铁路运输生产中,货物列车往往到达站与卸车站、??卸车站与卸车点往往不在同一地方,同时列车的到发、解编、货物装卸这些作业地??点也不在同一个地方,往往这时候就需要用取送车来完成上述作业及地点的衔接,??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货物作业车在车站停留时间中,为装卸货物所等待调??车作业而产生的非生产时间占有很大的比重,要想缩短这些时间,必须制定合理的??调车方案,以免影响各项作业的衔接程度以及列车正常的运行。本站货物作业车在??车站的作业过程及所涉及到的参数如图2.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综合优化方法[J]. 肖杰,林柏梁,王家喜,刘畅,李建. 中国铁道科学. 2016(02)
[2]铁路货运机车动态周转与运用优化方法研究[J]. 王龙,马建军,林柏梁,陈雷,温旭红. 铁道学报. 2014(11)
[3]非直达车流取送方案的中断时间筛选法研究[J]. 谢金宝.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9(03)
[4]直达车流取送问题的模型及其算法[J]. 杨信丰,李引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02)
[5]铁路运输动态车流组织的策略优化模型研究[J]. 梁栋,林柏梁.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01)
[6]放射形专用线非直达车流取送车问题研究[J]. 王慈光.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6(03)
[7]层次分析法在取送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中的应用[J]. 赵洋,方晓平.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5(07)
[8]直达列车多点装卸取送顺序优化的表上移动法[J]. 宋建业.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01)
[9]关于应用技术分析方法合理配置取送调车机的探讨[J]. 关振东. 中国铁道科学. 2001(04)
[10]基于遗传算法的重载与非重载去向开行方案比较研究[J]. 李鹏,吴小强,林柏梁. 中国铁道科学. 2000(03)
硕士论文
[1]基于运到时限的编组站车流接续优化研究[D]. 袁宏亮.西南交通大学 2016
[2]铁路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作业优化[D]. 靳磊.北京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3480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图1.?1?2013-2018年铁路货运量及增速变化图??Figl.l?Change?of?railway?freight?volume?and?growth?rate?in?2013-2018??
我国铁路线网中,货运站、区段站货运业务大,作业任务繁重,与中转车作业??相比,本站货物作业车为将货物送达目的地需要在车站进行取送作业,业务量大,??车辆在站停留的时间长,而在货物运输整个过程中,货物在“最后一公里”所花费??的在站停时约占总停留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最后一公里”取送系统中,货物??为从货运站至装卸站、装卸站至装卸点所等待取送作业的时间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既然无法改变货物在技术站作业及货物作业时间,就要尽量节省作业之间的??衔接时间,找到最优的取送的时机、次数及顺序,优化调车的作业,能很大程度上??缩短本站货物作业的滞留时间,从而压缩货物作业车在站停时。此外,优化调机取??送作业,会使整个系统工作衔接更紧密,也让取送成本更加经济。??将货运站作业看做末端运输系统,调车作业系统作为其的子系统,涵盖了各项??调车作业如列车的解、编、取送、摘挂等,不同的调车作业之间相互协调,交错联??系,彼此促进又互相制约。而取送车系统又可以看做调车系统的一部分,作为调车??系统的关键,合理的安排取送可以满足对货物时限性的要求,也影响着车站接发货??物列车正点率、在站作业车辆的周转时间以及车站部分运输生产指标。对“最后一??
,能按时完成货物装卸;及时取车,货车才能准时编组,??按时到达。因此,改善货车调车的技术作业,优化取送列车车流,对压缩其在货运??站停留时间进而使货物列车正点出发有着重要的意义。??2.1取送车作业简介??“为使货物快速送达目的地,对在车站到达的直达与非直达货物列车,需要在??本站或者周边装卸站进行装卸作业的,在作业地点与货运站之间来回取车、送车的??调车作业称之为取送作业”。在铁路运输生产中,货物列车往往到达站与卸车站、??卸车站与卸车点往往不在同一地方,同时列车的到发、解编、货物装卸这些作业地??点也不在同一个地方,往往这时候就需要用取送车来完成上述作业及地点的衔接,??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货物作业车在车站停留时间中,为装卸货物所等待调??车作业而产生的非生产时间占有很大的比重,要想缩短这些时间,必须制定合理的??调车方案,以免影响各项作业的衔接程度以及列车正常的运行。本站货物作业车在??车站的作业过程及所涉及到的参数如图2.1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综合优化方法[J]. 肖杰,林柏梁,王家喜,刘畅,李建. 中国铁道科学. 2016(02)
[2]铁路货运机车动态周转与运用优化方法研究[J]. 王龙,马建军,林柏梁,陈雷,温旭红. 铁道学报. 2014(11)
[3]非直达车流取送方案的中断时间筛选法研究[J]. 谢金宝.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9(03)
[4]直达车流取送问题的模型及其算法[J]. 杨信丰,李引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02)
[5]铁路运输动态车流组织的策略优化模型研究[J]. 梁栋,林柏梁.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01)
[6]放射形专用线非直达车流取送车问题研究[J]. 王慈光.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6(03)
[7]层次分析法在取送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中的应用[J]. 赵洋,方晓平.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5(07)
[8]直达列车多点装卸取送顺序优化的表上移动法[J]. 宋建业.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01)
[9]关于应用技术分析方法合理配置取送调车机的探讨[J]. 关振东. 中国铁道科学. 2001(04)
[10]基于遗传算法的重载与非重载去向开行方案比较研究[J]. 李鹏,吴小强,林柏梁. 中国铁道科学. 2000(03)
硕士论文
[1]基于运到时限的编组站车流接续优化研究[D]. 袁宏亮.西南交通大学 2016
[2]铁路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作业优化[D]. 靳磊.北京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3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47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