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效应的透水性沥青路面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4 13:26
透水性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道路路面,是解决现有城市严重的路面积水和地下水缺少,构建“海绵城市”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透水性沥青路面采用间断级配结构设计以及与道路排水系统结合,使得雨水可以迅速排出路面,从而达到消除路面严重积水、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和提高交通安全舒适性等目的。本文以四川盆地某中部城市道路改建工程为背景,针对透水性沥青路面建设中存在的材料选择,级配设计以及性能评价等问题开展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与普通路面设计相比,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透水性沥青路面的材料、结构设计中考虑透水性与结构强度两者之间矛盾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当前国内对透水性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不够完善,因此,研究对“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性沥青路面的如何合理设计是重中之重。(2)通过类比常规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对透水性沥青路面材料中的粗集料、细集料以及沥青等进行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公路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对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指标进行研究,从而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性沥青路面的设计过程中结构组合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3)考虑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最佳沥青用量两方面问题进行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并进...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连接的管道布置方案
可以选择是否埋设管道,当地区雨量较小且车道的通行能力较弱时,为了节约资金可以不埋设管道,雨水会沿透水砖等路面材料的空隙直接流入路表以下,渗入土壤的雨水主要起到补充地下水,改善地基土的温湿度和微生物环境等目的。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较强且地区短强暴雨较多时,需要在基层与面层的层间处埋设一定数量的管道,如图 2-2 所示。
粗集料Fig.3-1:Coarseaggrega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的城市高架、立交排水系统优化设计[J]. 付瑾.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14)
[2]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 徐振强. 上海城市管理. 2015(01)
[3]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 张旺,庞靖鹏. 水利发展研究. 2014(09)
[4]浅谈路面结构的组成、使用性能以及设计内容[J]. 张雷. 北方交通. 2014(07)
[5]透水性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研究综述[J]. 高岩,郑丹丹,朱坤佳,王兴国. 公路工程. 2013(04)
[6]透水混凝土生态环境效益分析[J]. 赵红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11)
[7]基于空隙模型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设计[J]. 邱青云,魏庆朝,关彦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1(04)
[8]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J]. 张新会. 内蒙古水利. 2011(01)
[9]中国公路学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J]. 路径. 运输经理世界. 2011(01)
[10]多孔排水沥青路面[J]. 邹艳琴,陈博,陶家朴.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0(11)
硕士论文
[1]海绵城市理念及在城市除涝规划中的研究应用[D]. 郭佳香.扬州大学 2017
[2]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 孙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3]生态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 同卫刚.长安大学 2015
[4]纤维排水沥青混合料试验评价[D]. 刘文松.长安大学 2011
[5]透水型+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开发研究[D]. 王涛.重庆交通大学 2009
[6]透水性沥青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与路用性能研究[D]. 蒋玮.长安大学 2008
[7]透水沥青路面性能研究及其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铺面比例的优化设计[D]. 于红润.北京交通大学 2007
[8]快速无损检测设备在高等级公路路面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郭艳红.东南大学 2006
[9]纤维改性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性能研究[D]. 刘刚.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高速公路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D]. 郭勇.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5822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连接的管道布置方案
可以选择是否埋设管道,当地区雨量较小且车道的通行能力较弱时,为了节约资金可以不埋设管道,雨水会沿透水砖等路面材料的空隙直接流入路表以下,渗入土壤的雨水主要起到补充地下水,改善地基土的温湿度和微生物环境等目的。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较强且地区短强暴雨较多时,需要在基层与面层的层间处埋设一定数量的管道,如图 2-2 所示。
粗集料Fig.3-1:Coarseaggrega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的城市高架、立交排水系统优化设计[J]. 付瑾.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14)
[2]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 徐振强. 上海城市管理. 2015(01)
[3]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 张旺,庞靖鹏. 水利发展研究. 2014(09)
[4]浅谈路面结构的组成、使用性能以及设计内容[J]. 张雷. 北方交通. 2014(07)
[5]透水性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研究综述[J]. 高岩,郑丹丹,朱坤佳,王兴国. 公路工程. 2013(04)
[6]透水混凝土生态环境效益分析[J]. 赵红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11)
[7]基于空隙模型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设计[J]. 邱青云,魏庆朝,关彦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1(04)
[8]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J]. 张新会. 内蒙古水利. 2011(01)
[9]中国公路学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J]. 路径. 运输经理世界. 2011(01)
[10]多孔排水沥青路面[J]. 邹艳琴,陈博,陶家朴.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0(11)
硕士论文
[1]海绵城市理念及在城市除涝规划中的研究应用[D]. 郭佳香.扬州大学 2017
[2]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 孙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3]生态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 同卫刚.长安大学 2015
[4]纤维排水沥青混合料试验评价[D]. 刘文松.长安大学 2011
[5]透水型+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开发研究[D]. 王涛.重庆交通大学 2009
[6]透水性沥青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与路用性能研究[D]. 蒋玮.长安大学 2008
[7]透水沥青路面性能研究及其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铺面比例的优化设计[D]. 于红润.北京交通大学 2007
[8]快速无损检测设备在高等级公路路面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郭艳红.东南大学 2006
[9]纤维改性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性能研究[D]. 刘刚.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高速公路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D]. 郭勇.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5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47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