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边坡不同进洞高程的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23:59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西北地区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推动,修建了大批量的铁路、公路和地铁隧道,进而诸多铁路交通安全问题便日渐突出,有待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山岭居多,土质多为湿陷性黄土,所以穿越黄土隧道进行铁路建设时便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由于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高,而隧道洞口段又为隧道抗震的关键位置,较易发生地基失效及结构破坏。因此,开展研究黄土地区隧道洞口段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动力响应的了解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黄土隧道洞口段做地震动力响应研究,考虑了地震波入射方向对隧道洞口段的抗震影响,并将进洞高程作为一个关键参数,重点进行了仰坡坡度为60°,坡脚进洞的边坡隧道系统模型。为山岭隧道选址方式和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措施的选择,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文对国内外相关隧道震害以及抗减震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了隧道发展历程、抗震设计方法和隧道洞口段的影响因素,简明扼要的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2)根据研究内容、试验条件及相关思路,设计了相似比为1:80的隧道洞口段大型振动台试验模型,仰坡坡度6...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振动台整体构造
试验模型箱的边界处理
现场取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陶连金,李书龙,侯森,吴秉林. 世界地震工程. 2016(04)
[2]隧道地震响应模型试验箱体设计与合理性验证[J]. 仇文革,段东亚,李冰天,胡辉,代勇. 现代隧道技术. 2016(06)
[3]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J]. 孙强强,薄景山,孙有为,张兆鹏. 世界地震工程. 2016(02)
[4]不同加载方向的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J]. 侯森,陶连金,赵旭,仇文革,黄凯平,吴秉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隧道洞口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J]. 曹俊. 公路交通技术. 2015(03)
[6]隧道洞口含软弱夹层仰坡振动台试验研究[J]. 王帅帅,高波,周裕,马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1)
[7]隧道仰坡地震动力响应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吴冬,高波,申玉生,周佳媚. 岩土力学. 2014(07)
[8]隧道抗震减震的研究进展[J]. 肖强,陈小良,辛建平,刘定文. 重庆建筑. 2013(03)
[9]隧道洞口岩质高仰坡动力反应分析[J]. 赖天文,陈国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2(03)
[10]浅析动力时程分析中地震波的选取[J]. 杨川丁. 四川建材. 2012(03)
博士论文
[1]高烈度地震下隧道破坏机制及抗震研究[D]. 黄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
硕士论文
[1]高速铁路黄土隧道洞口段高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 边磊.兰州交通大学 2018
[2]地震作用下黄土隧道进洞高程对洞口段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D]. 蒲建军.兰州交通大学 2017
[3]考虑边坡进洞高程的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 张钦鹏.兰州交通大学 2017
[4]考虑边坡效应的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 孙纬宇.兰州交通大学 2016
[5]考虑边坡进洞高程效应的隧道洞口段抗震技术研究[D]. 王丽丽.兰州交通大学 2015
[6]山岭隧道洞口段桥隧结合方式研究[D]. 张文涛.西南交通大学 2013
[7]地震载荷作用下浅埋隧道支护结构的响应特性研究[D]. 李小云.西安科技大学 2011
[8]山岭隧道震害分析及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 郑清.西南交通大学 2010
[9]汶川大地震边坡工程设施震害分析[D]. 汤涌.西南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76661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振动台整体构造
试验模型箱的边界处理
现场取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陶连金,李书龙,侯森,吴秉林. 世界地震工程. 2016(04)
[2]隧道地震响应模型试验箱体设计与合理性验证[J]. 仇文革,段东亚,李冰天,胡辉,代勇. 现代隧道技术. 2016(06)
[3]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J]. 孙强强,薄景山,孙有为,张兆鹏. 世界地震工程. 2016(02)
[4]不同加载方向的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J]. 侯森,陶连金,赵旭,仇文革,黄凯平,吴秉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隧道洞口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J]. 曹俊. 公路交通技术. 2015(03)
[6]隧道洞口含软弱夹层仰坡振动台试验研究[J]. 王帅帅,高波,周裕,马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1)
[7]隧道仰坡地震动力响应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吴冬,高波,申玉生,周佳媚. 岩土力学. 2014(07)
[8]隧道抗震减震的研究进展[J]. 肖强,陈小良,辛建平,刘定文. 重庆建筑. 2013(03)
[9]隧道洞口岩质高仰坡动力反应分析[J]. 赖天文,陈国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2(03)
[10]浅析动力时程分析中地震波的选取[J]. 杨川丁. 四川建材. 2012(03)
博士论文
[1]高烈度地震下隧道破坏机制及抗震研究[D]. 黄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
硕士论文
[1]高速铁路黄土隧道洞口段高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 边磊.兰州交通大学 2018
[2]地震作用下黄土隧道进洞高程对洞口段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D]. 蒲建军.兰州交通大学 2017
[3]考虑边坡进洞高程的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 张钦鹏.兰州交通大学 2017
[4]考虑边坡效应的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 孙纬宇.兰州交通大学 2016
[5]考虑边坡进洞高程效应的隧道洞口段抗震技术研究[D]. 王丽丽.兰州交通大学 2015
[6]山岭隧道洞口段桥隧结合方式研究[D]. 张文涛.西南交通大学 2013
[7]地震载荷作用下浅埋隧道支护结构的响应特性研究[D]. 李小云.西安科技大学 2011
[8]山岭隧道震害分析及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 郑清.西南交通大学 2010
[9]汶川大地震边坡工程设施震害分析[D]. 汤涌.西南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76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47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