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侯马北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10:00
  随着中国铁路网络布局的日益完善和运输企业改革持续深入,铁路运输组织朝市场化方向不断迈进,在“蓝天保卫战”、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推动下,更多人认可了铁路高效运输对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铁路枢纽是连接各条铁路干线与错综复杂的各支线间的纽带,在路网上处于主导、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体的运输效率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评价侯马北编组站二级四场系统能力协调优化问题,提出协调优化措施。本文首先对国内和国外的既有成果进行梳理,针对二级四场编组站各车场车流交换更为复杂的特殊性,提出传统的协调度模型并不适用于所研究的编组站,以不均衡车流影响作为基础,对各车场能力运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通过调研写实对侯马北站到达列车规律进行分布拟合验证,确定其服从爱尔兰分布。在车流的规律性到达基础上以3h时段划分对影响因素进行整合,构建了以影响因素为指标的系统能力协调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继而得到各子系统及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程度,并与实际作业对比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本文针对编发子系统作为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的瓶颈环节,从内部提高车场能力运用的扩改建,到外部车流机车的衔接、合署办公...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侯马北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优化研究


论文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调车,平面,示意图


侯马北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优化研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5(4)上行场(Ⅳ场)负责列车到发与编组,设有10条到发线,Ⅰ道为客车线,3、4、6道可接发超限列车,计算机联锁。侯马方向同蒲上行进站坡度为5.27‰的上坡,侯西联络线上行进站坡度为5.09‰的上坡。图3-1侯马北站平面示意图3.1.2车站作业组织1.技检作业情况侯马北枢纽共配有列检技检组6.5组。其中,侯马北站四场3组,侯马北站二场2组,曲沃站1.5组,日均人工技检作业81.4列。2.调车作业情况侯马北枢纽共配有调车机6台。其中,侯马北站调车机5台,包括承担解编作业专用调车机4台,专用线取送作业的区域调车机1台,具体分工如下:驼峰区作业的调车机两台:甲调(负责解体列车)和丁调(负责解体作业及工务段材料线的取送作业)。峰尾作业的调车机也有两台:乙调(峰尾区B13-B24道作业,负责编组列车、段管线取送作业)和丙调(在峰尾区B1-B12道作业,负责列车的编组和站修线、车辆检修基地的取送作业)。在区域调车机不在站的情况下,负责专用线的取送作业。丁调在驼峰区作业,。曲沃站配有区域调车机1台,承担专用线取送及站内改编作业。3.驼峰作业情况侯马北站编组场头部设有自动化驼峰1座,峰高2.75m,双推单溜的溜放模式,连续溜放的调车模式。驼峰采用的是自动集中联锁设备,运用的调速系统是TBZKⅡ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第二、三位制动位为TJK电控风动减速器,

直方图,组距,直方图,太原


侯马北编组站系统能力协调优化研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93.2.3列车到达规律分布假设通过一组观测数据可以对随机变量分布形式进行假设。常见分布形式包括0-1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选择随机变量服从何种分布,需对数据进行处理,方可假设分布形式,而直方图作为最直观简明的统计方式是观察首眩从表3-2和表3-3中摘取组距和对应频率为样本绘制直方图,结果如图3-2和图3-3是对应的直方图。直方图可以明显显示出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车流到达间隔存在峰值,峰值两边对应的时间间隔样本是逐渐较少的。图3-2侯马北站太原、月山方向组距——频率直方图图3-3侯马北站侯马方向组距——频率直方图观察图3-2和图3-3可以看出,图形不属于正态分布,也不是负指数分布,与爱尔兰分布图形较类似,因此可以假设其均服从爱尔兰分布,之后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度分析[J]. 常烃,贾玉成.  人民长江. 2020(02)
[2]黄河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及影响因素[J]. 焦念涛,郑向敏,殷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6)
[3]港口陆海统筹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J]. 张金刚,马冬梅.  水利经济. 2020(02)
[4]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京津冀13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研究[J]. 杨慧.  经济与管理. 2020(02)
[5]柳州南站运输组织优化研究[J]. 王东君.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10)
[6]新丰镇编组站运输组织优化对策探讨[J]. 赵军锋.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05)
[7]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子系统协调度分析——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例[J]. 赵丹丹,刘春明,鲍丙飞,许波.  经济地理. 2018(04)
[8]基于摄动分析的编组站编发系统能力研究[J]. 姜秀山,张润,于立凯.  物流技术. 2017(11)
[9]考虑随机因素的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方法[J]. 谢迎春,佟罡,冯俊杰.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6(10)
[10]提高丰台西编组站作业效率的探讨[J]. 徐明.  铁道货运. 2014(07)

博士论文
[1]基于铁路货物运输作业过程的点线能力协调问题研究[D]. 孙琦.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 任俊.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编组站子系统能力协调及优化研究[D]. 汪敏.兰州交通大学 2015
[3]编组站列车到达规律及到解系统能力协调研究[D]. 陈鹏.北京交通大学 2014
[4]成都北编组站能力协调与加强措施研究[D]. 谢飞.西南交通大学 2012
[5]编组站列车解编协调优化相关问题研究[D]. 孟润虎.西南交通大学 2010
[6]铁路枢纽点线能力协调性研究[D]. 赵鹏.中南大学 2010
[7]编组站能力协调研究[D]. 唐睿.西南交通大学 2009
[8]编组站系统结构分析及能力协调研究[D]. 代科建.西南交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3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513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