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山地城市畸形交叉口交通冲突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03:27
  山地城市由于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方面的限制,存在大量的畸形交叉口。这些畸形交叉口因特殊的道路线形,其交通运行特征与平原城市标准十字交叉口存在较大的差别。调查研究发现,畸形交叉口相较于标准十字交叉口,不同方向车辆之间存在更加严重的交通冲突,这极大地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增加了交叉口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深入分析山地城市析畸形交叉口交通冲突的诱发因素,研究山地城市畸形交叉口交通冲突机理对山地城市交通安全改善与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基本概念、城市布局、交通特性这三个方面对山地城市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从几何特性和交通特征的角度细致地分析了山地城市畸形交叉口的特性;其次,借鉴现有交通冲突的理论成果,以TTC(冲突碰撞时间)为量化指标,对四类主要的交通冲突进行了严重程度阈值划分,确定了直左冲突作为所有交通冲突类型中频率最大、严重程度最高的冲突类型,并研究了该类冲突在各畸形交叉口的时空分布特征;随后,从“人车路”的角度,选取了交通量、交叉口类型、信号控制等九大影响因素,对山地城市畸形交叉口直左交通冲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选择以区域直左冲突频数为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广义线性基本理论的交通冲突预...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地城市畸形交叉口交通冲突机理研究


–1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交叉口,角度,坡度,道路


15图2–1交叉口交叉角度⑤按交叉道路坡度大小分类一般而言,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考虑到交通安全,设计者会尽可能的减少道路的坡度大校此外,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44]中对于道路坡度设置也有明确的要求。重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道路或多或少均存在一定的坡度,有些路段的坡度甚至达到10%以上。对于交叉口而言,相交道路坡度的存在不仅会使驾驶员存在视距上的问题,而且也加大驾驶员对于行车速度的把控。坡度越大,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感和行车操作难度也越大,存在安全隐患也越大。因此,根据相交道路坡度大小和坡长,把交叉路段分长纵坡(坡度大于5%,且坡长大于50m),短纵坡(坡度大于5%,且坡长小于50m),无纵坡(坡度小于5%)三种类型。2.2.2畸形交叉口调查结果①调查流程与调查方法通过对畸形交叉口的基本分类,本次调查中的交叉口均选自重庆市主城区次干路及次干路等级以上的道路,包括19处交叉口(2处标准十字交叉口和17处畸形交叉口),采集的时段为工作日的平峰时段和高峰时段,其中,平峰时段包含白天非高峰时段(早10:00以后)和晚间非高峰时段(晚20:00以后)。②畸形交叉口调查结果1)畸形交叉口基本现状本人对重庆地区畸形交叉口的初步调查,得到了17处具有代表性的畸形交叉口,其基本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频率分布,车头时距,频率分布,车型


175)平均值为2.7s,其频率分布图中两波峰集,其中小波峰集位于1.0s—2.5s,大波峰集位于2.5s—3.5s区间内。数据分析得出,大货车和摩托车车头时距的变化相对较大,就大货车而言,一方面,由于大货车的制动性能较差,驾驶员对车辆间距的控制能力不如小型车,车头时距波动较大,另一方面,正因为货车的控制难度大,驾驶员在交叉口更倾向于谨慎驾驶,从而导致车头时距偏大;摩托车驾驶者相较于客车和货车的驾驶人员,驾驶操作空间更大,也更具有随意性,从而导致车头时距分布较广。图2–2实测各车型的车头时距频率分布图3)畸形交叉口几何交通调查结果为使后续畸形交叉口分析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根据上一节所提出的分类标准,确定了8处畸形交叉口和2处标准十字交叉口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这些重点筛选的交叉口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共采集20小时的视频数据(每个交叉口两小时)。同时,结合2.2节中对畸形交叉口的分类方法,把重点研究的交叉口共分为六类,其中五类为畸形交叉口,分别为:长纵坡—十字形、长纵坡—X形、无纵坡—X形、无纵坡—Y形、长纵坡—Y形,另一类为标准十字交叉口。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调查的交叉口路段均为次干路等级及以上,调查的交叉口均有信号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ET算法的匝道合流区交通冲突识别模型[J]. 马艳丽,祁首铭,吴昊天,范璐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8(02)
[2]基于贝叶斯多元泊松-对数正态分布的交通冲突模型[J]. 郭延永,刘攀,吴瑶,杨梦琳.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1)
[3]基于运行参数-几何参数关系的信号控制方法——以K型交叉口为例[J]. 裴煦,丁柏群.  城市交通. 2017(06)
[4]基于交通冲突模型的信号交叉口渠化岛设置方法[J]. 郭延永,刘攀,吴瑶,周继彪.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7(04)
[5]交通冲突判别的车辆运动模式分析方法[J]. 孙宗元,方守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6]城市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冲突及其严重程度模型[J]. 高志军,马路,闫学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03)
[7]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冲突特征与影响因素[J]. 王雪松,罗楝.  城市交通. 2016(06)
[8]基于多普勒雷达交通实时监控的交通冲突判别技术研究[J]. 王进展,曲大义,曹俊业,万孟飞,许翔华,李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32)
[9]基于交通冲突模型的信号交叉口右转设施安全分析[J]. 郭延永,刘攀,徐铖铖,吴瑶.  中国公路学报. 2016(11)
[10]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冲突研究[J]. 王玉全,邢芳,郭伟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06)

博士论文
[1]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技术[D]. 郭延永.东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山地城市交通干道绿波联动控制研究[D]. 胡伟.重庆交通大学 2012
[2]山区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与改扩建技术研究[D]. 薛娟.重庆交通大学 2011
[3]交通冲突判别方法研究[D]. 郭伟伟.吉林大学 2008
[4]重庆市畸形交叉口交通治理及模拟研究[D]. 张建旭.重庆交通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521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521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a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