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商业中心型轨交站点出入口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17:33
  现阶段我国城轨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地铁作为城市中长距离、大运量、全天候的高速捷运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开发时序不同步、运营管理权属不统一等问题,造成城市中心区内站点出入口的布局、功能设计与城市空间相脱节。如何在轨道交通带动沿线土地增值的同时,实现城市空间对轨道交通的“反哺”,实现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建设。针对上述问题,论文选取位于城市中心区内商业中心型站点出入口为研究对象,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站点出入口布局两大方面对商业中心型站点出入口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做出研究。论文运用文献搜集法、实地调研法及大数据背景下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通过调研,系统分析了商业中心型站点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一体化设计理论研究,构建方法框架,形成“一个目标,两个对象,四个层级,八大元素,四大原则及提出一体化策略”的研究思路,整合影响要素,针对现存的问题分类讨论一体化设计策略。论文主要从在出入口整体布局、交通流线、城市开敞空间和建筑空间四个方面入手,并根据每个方面典型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对其影响要素的分析,针对站点出入口与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现存问题...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商业中心型轨交站点出入口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


017年轨道交通运营情况

轨道交通,里程


莆蠢?年左右,运营里程将增至1万公里①(图1.2)。地铁作为城市重要公共交通,其具有运输量大、安全、环保等优点,同时有效缩短人们出行时间,推动城市内需,能有效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轨道交通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结构,如部分欧美国家、日本等国家,在城市的全天候、大运量、中长距离的高效运输系统中,地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铁出入口空间不仅仅是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集散口,亦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子系统,是轨交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1.2中国轨道交通50年运营里程统计Fig.1.2ChinaRailTransit50-yearoperatingmileagestatistics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Mts8xGC4STqUFeM6anBrg1.1.2商业中心型站点出入口与城市空间矛盾浮现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一般会覆盖城市中心区大部分重要商圈即城市商业中心区。以服务高密度中心区巨大的人流运输,不仅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问题,其对区域商业氛围的激活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是引导城市发展的基础,加速经济增长的纽带。商业中心型站点位于城市中心区,作为站点与城市空间的中介空间,完成城市空间内不同功能转换的节点空间,是实现城市各功能空间与流线组织一体化的重要“转折点”。将公共交通与商务、娱乐和办公等多种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的轨道交通站点设计能强烈的吸引市民,活跃轨道站点辐射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并且能给市民的出行、购物、工作提供方便。然而现状中有①数据来源:仅以公开公布数据为准,由于轨道交通(城轨和铁路)项目进展期间,线路规划、车站选择等存在一定的变数。

示意图,站点,范围,示意图


1绪论131.4概念界定1.4.1研究对象概念界定①商业中心型站点商业中心型站点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周边功能业态开发较为成熟且趋于稳定,业态类型丰富多样,是一个以商业办公和娱乐为主,居注教育等为辅的综合型区域。其商业业态呈高密聚集状态,是城市经济活力的中心区。商业中心型站点有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功能类型站点(公共型、居住型和交通型)的特点: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城市高密度城区;在分布特征上看,位于商圈中心区域或者周边区域;人流空间分布特点上,以高密度聚集型人流为主,且明显高于周边区域。②站点出入口空间站点②出入口是供乘客进出站的通过型建筑设施,包括地下通道、地铁出入口地面厅和出入口的外延空间(图1.3),是以空间的方式连接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从建筑学角度,站点出入口即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一个界面或是相邻空间的过渡区。界面是“出入口”的狭义层面理解,是发生空间转换的二维空间[58,59];空间是广义层面的理解,是狭义的界面基础上加上周边的延伸空间[60],包括多层次、多维度交通、建筑等物质空间,也包括场所环境等精神空间,是衔接地铁站与城市空间的独特空间。图1.3站点出入口研究范围示意图Fig.1.3Schematicdiagramofsiteentranceandexitresearch图片来源:作者绘制②本文中“站点”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包括地铁、轻轨等,不以制式区分。线路一般敷设在地下隧道内,部分线路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敷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度超过100 m的地铁出入口消防疏散方案研究[J]. 杜宇,姚显贵,于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12)
[2]以公交和步行为导向的当代城市中心区空间重塑策略研究[J]. 孙彤宇,赵玉玲.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05)
[3]城市公共空间人群涌现现象、机理及意义——关于高密人流区域“行为-时空-安全”关联性研究[J]. 褚冬竹,魏书祥.  建筑学报. 2018(08)
[4]北京地铁16号线出入口建筑标准化设计[J]. 白智强,冀程.  都市快轨交通. 2018(04)
[5]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轨道交通站点空间一体化规划策略研究[J]. 刘浩.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4)
[6]基于IPA-KANO方法的寒地地铁出入口设计要素品质归属研究[J]. 杜煜,陈剑飞.  建筑学报. 2018(S1)
[7]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布局与分类研究[J]. 张雪原,崔叙.  城市建筑. 2018(17)
[8]我国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再思考[J]. 陈天,石川淼,崔玉昆.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02)
[9]山地滨水城市慢行系统设计探析——以渝中半岛为例[J]. 阎波,李宗虎.  中国园林. 2018(04)
[10]重庆市中心型轨道站点地区紧凑度研究[J]. 潘坤,袁红,王智勇,余亿.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01)

硕士论文
[1]利用SCD和POI数据研究武汉居民通勤出行与站点分类[D]. 刘子靖.武汉大学 2018
[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优化策略研究[D]. 郭大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3]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综合开发利用设计研究[D]. 王祥玉.大连理工大学 2017
[4]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节点耦合视角下的站点周边地区发展研究[D]. 田国敏.长安大学 2017
[5]城市地铁出入口建筑的地域性风貌设计研究[D]. 宋妮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6]哈尔滨市地铁出入口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 孟凡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7]使用后评价视角下城市地铁站使用者出入选择偏好研究[D]. 袁帅.天津大学 2016
[8]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体系时空效率研究[D]. 杨佳璇.天津大学 2015
[9]重庆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空间利用研究[D]. 赵畅.重庆大学 2014
[10]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与商业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D]. 付剑桥.重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28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528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