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沿黄公路对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04:3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私家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自驾游已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旅游中自驾游游客占30-40%,支撑着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陕西沿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长期受制于交通条件的制约,经济相对滞后,沿线人民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2017年陕西沿黄公路的开通,打破了陕西沿黄地区的交通瓶颈,为沿线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一条交通通道,陕西沿黄公路已经做到了“通”和“达”,但作为一条高品质的旅游公路,如何有效的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带动晋陕黄河大峡谷旅游快速发展,推动陕西全域旅游发展和沿线旅游扶贫,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点—轴”系统理论、资源整合理论、旅游IP及“起承转合”思维,探讨了陕西沿黄公路对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作用。并结合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陕西沿黄公路旅游新业态市场需求和游客体验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通过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揭示了陕西沿黄公路对沿线旅游资源的两级整合:一级整合包括:①修建公路形成新景物;②沿线小资源单体得到利用;③将大型景区的串点连线。二级整合是串联30多处景点,凝练出两个...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众旅游时代与自驾游的兴起
1.1.2 全域旅游与旅游新业态的出现
1.1.3 旅游公路与公路旅游的形成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旅游公路与公路旅游
2.1.2 区域资源整合与线路旅游资源整合
2.1.3 晋陕黄河大峡谷与陕西沿黄公路
2.2 理论支撑
2.2.1 “点—轴”系统理论
2.2.2 资源整合与共生理论
2.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4 旅游IP与“起承转合”思维模型
2.3 文献综述
2.3.1 江河与峡谷旅游
2.3.2 公路旅游
2.3.3 旅游资源整合
第三章 晋陕黄河大峡谷旅游资源及开发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区介绍
3.1.1 研究区划界定
3.1.2 晋陕黄河大峡谷的形成
3.1.3 晋陕黄河大峡谷特征
3.2 研究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3.2.1 旅游资源简介
3.2.2 旅游资源分类
3.2.3 旅游资源评价
3.3 我国类似峡谷旅游的比较
3.3.1 国内三大著名峡谷简介
3.3.2 特征及旅游开发模式对比
3.3.3 经验及启示
3.4 旅游开发与交通制约
3.4.1 前期交通与旅游区位
3.4.2 三大核心景区孤立开发
3.4.3 经济落后与市场不足
第四章 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
4.1 陕西沿黄公路的规划与建设
4.1.1 陕西沿黄公路的提出
4.1.2 规划设计
4.1.3 勘探与建设
4.2 沿线旅游资源的一级整合
4.2.1 公路新形成景物
4.2.2 小资源单体的沿线利用
4.2.3 大型景区的串点连线
4.3 沿线旅游资源的二级整合
4.3.1 主题定位与IP凝练
4.3.2 旅游产品整合
4.4 “起承转合”旅游叙事模型
4.4.1 “起承转合”思维模型
4.4.2 增长级与发展轴序列
4.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新业态旅游市场需求与游客体验调查
5.1 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
5.1.1 问卷设计
5.1.2 调研过程
5.1.3 问卷统计
5.2 游客画像
5.2.1 游客基本特征
5.2.2 出行习惯
5.2.3 出游时节
5.2.4 人员组成
5.3 市场需求与旅游动机
5.3.1 获取途径
5.3.2 出行方式
5.3.3 旅游时间
5.3.4 旅游目的
5.3.5 消费结构
5.4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
5.4.1 游客评价
5.4.2 景区影响力
5.4.3 改进建议
第六章 陕西沿黄公路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6.1 存在问题
6.1.1 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6.1.2 旅游品质不高且类型单一
6.1.3 文化挖掘和产业融合不足
6.1.4 整体旅游形象不突出
6.2 发展对策
6.2.1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6.2.2 提升产品体系
6.2.3 注重文化挖掘及产业融合
6.2.4 打造陕西沿黄公路旅游品牌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陕西沿黄公路旅游游客体验调查问卷
附录Ⅱ 陕西沿黄公路调研照片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苗苗.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7(06)
[2]公路何以成为旅游资源[J]. 鲁宜苓,孙根年. 公路. 2017(03)
[3]“峡谷型”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怒江大峡谷为例[J]. 董培海,任一超,王芳. 保山学院学报. 2015(04)
[4]“起承转合”之说的源流[J]. 张晓伟.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4)
[5]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李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2)
[6]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公路规划研究[J]. 刘保锋. 公路. 2013(09)
[7]基于公路体验机会谱的旅游公路规划研究[J]. 邱海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8]中国旅游公路概念、类型及其效应[J]. 丁华,陈杏,张运洋.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9]国内外公路旅游客运研究进展[J]. 孙晓玲.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12)
[10]晋西北沿黄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J]. 韩瑛,郭丕斌,冯文勇.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量化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 毕仁忠.长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两廊一圈”战略下越南公路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黎友俊(LEHUU TUAN).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秦晋峡谷宜川段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 胡梦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公路旅游开发研究[D]. 万海波.云南大学 2015
[4]基于旅游资源可达性的公路网络优化方法研究[D]. 陈德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5]峡谷景观的风景游赏路线设计研究[D]. 熊雨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6]基于新浪微博的三峡游客旅游感知形象研究[D]. 何芸.西南大学 2013
[7]红水河流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丰晓旭.广西大学 2012
[8]山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 张金龙.长安大学 2012
[9]山水诗画意象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崔炜.浙江农林大学 2011
[10]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D]. 李雪瑞.南昌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18152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众旅游时代与自驾游的兴起
1.1.2 全域旅游与旅游新业态的出现
1.1.3 旅游公路与公路旅游的形成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旅游公路与公路旅游
2.1.2 区域资源整合与线路旅游资源整合
2.1.3 晋陕黄河大峡谷与陕西沿黄公路
2.2 理论支撑
2.2.1 “点—轴”系统理论
2.2.2 资源整合与共生理论
2.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4 旅游IP与“起承转合”思维模型
2.3 文献综述
2.3.1 江河与峡谷旅游
2.3.2 公路旅游
2.3.3 旅游资源整合
第三章 晋陕黄河大峡谷旅游资源及开发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区介绍
3.1.1 研究区划界定
3.1.2 晋陕黄河大峡谷的形成
3.1.3 晋陕黄河大峡谷特征
3.2 研究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3.2.1 旅游资源简介
3.2.2 旅游资源分类
3.2.3 旅游资源评价
3.3 我国类似峡谷旅游的比较
3.3.1 国内三大著名峡谷简介
3.3.2 特征及旅游开发模式对比
3.3.3 经验及启示
3.4 旅游开发与交通制约
3.4.1 前期交通与旅游区位
3.4.2 三大核心景区孤立开发
3.4.3 经济落后与市场不足
第四章 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
4.1 陕西沿黄公路的规划与建设
4.1.1 陕西沿黄公路的提出
4.1.2 规划设计
4.1.3 勘探与建设
4.2 沿线旅游资源的一级整合
4.2.1 公路新形成景物
4.2.2 小资源单体的沿线利用
4.2.3 大型景区的串点连线
4.3 沿线旅游资源的二级整合
4.3.1 主题定位与IP凝练
4.3.2 旅游产品整合
4.4 “起承转合”旅游叙事模型
4.4.1 “起承转合”思维模型
4.4.2 增长级与发展轴序列
4.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新业态旅游市场需求与游客体验调查
5.1 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
5.1.1 问卷设计
5.1.2 调研过程
5.1.3 问卷统计
5.2 游客画像
5.2.1 游客基本特征
5.2.2 出行习惯
5.2.3 出游时节
5.2.4 人员组成
5.3 市场需求与旅游动机
5.3.1 获取途径
5.3.2 出行方式
5.3.3 旅游时间
5.3.4 旅游目的
5.3.5 消费结构
5.4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
5.4.1 游客评价
5.4.2 景区影响力
5.4.3 改进建议
第六章 陕西沿黄公路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6.1 存在问题
6.1.1 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6.1.2 旅游品质不高且类型单一
6.1.3 文化挖掘和产业融合不足
6.1.4 整体旅游形象不突出
6.2 发展对策
6.2.1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6.2.2 提升产品体系
6.2.3 注重文化挖掘及产业融合
6.2.4 打造陕西沿黄公路旅游品牌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陕西沿黄公路旅游游客体验调查问卷
附录Ⅱ 陕西沿黄公路调研照片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苗苗.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7(06)
[2]公路何以成为旅游资源[J]. 鲁宜苓,孙根年. 公路. 2017(03)
[3]“峡谷型”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怒江大峡谷为例[J]. 董培海,任一超,王芳. 保山学院学报. 2015(04)
[4]“起承转合”之说的源流[J]. 张晓伟.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4)
[5]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李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2)
[6]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公路规划研究[J]. 刘保锋. 公路. 2013(09)
[7]基于公路体验机会谱的旅游公路规划研究[J]. 邱海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8]中国旅游公路概念、类型及其效应[J]. 丁华,陈杏,张运洋.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9]国内外公路旅游客运研究进展[J]. 孙晓玲.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12)
[10]晋西北沿黄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J]. 韩瑛,郭丕斌,冯文勇.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量化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 毕仁忠.长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两廊一圈”战略下越南公路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黎友俊(LEHUU TUAN).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秦晋峡谷宜川段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 胡梦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公路旅游开发研究[D]. 万海波.云南大学 2015
[4]基于旅游资源可达性的公路网络优化方法研究[D]. 陈德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5]峡谷景观的风景游赏路线设计研究[D]. 熊雨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6]基于新浪微博的三峡游客旅游感知形象研究[D]. 何芸.西南大学 2013
[7]红水河流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丰晓旭.广西大学 2012
[8]山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 张金龙.长安大学 2012
[9]山水诗画意象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崔炜.浙江农林大学 2011
[10]旅游资源整合评价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D]. 李雪瑞.南昌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18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71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