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投资运营主体不一致的新增落地互通经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7 18:36
  近年来,高速公路沿线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增设互通的要求。由于新增高速公路互通项目的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不一致,即:地方政府投资、高速公路公司收费管理;同时,高速公路新增互通项目不单独产生效益,即:虽然收费站设在互通,但所收过路费是高速公路所承载的。这样,再采用原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就不太适合了。所以,针对此类项目的交通经济特性,研究投资/运营主体不一致情况下高速公路新增互通项目经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分析了投资运营主体不一致的高速公路互通项目的交通经济特点,总结了现有经济评价方法对于高速公路落地互通项目评价的不足和局限性,研究了增量分析法在新增落地互通项目经济评价中的有效性,以及系统动力学应用于求解增量诱导效益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建立SP(Stated Preference)-重力模型求解转移交通量,计算得到各互通增量车流;其次,通过增量国民经济效益费用识别,研究提出了基于增量车流计算的增量产出效益以及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增量诱导效益计算方法,研究了建设期增量经济费用的改进影子价格测算方法以及改进外差成本的新增间接经济费用计算方...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2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交通经济特性分析
        2.1.1 高速公路落地互通涵义及影响区域
        2.1.2 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不一致性
        2.1.3 经济评价特性
    2.2 增量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其有效性
        2.2.1 增量分析法基本原理
        2.2.2 在新增高速公路互通项目经济评价中应用的有效性分析
    2.3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2.3.1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2.3.2 系统动力学应用于求解增量诱导效益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P-重力模型公式的交通量预测结果修正
    3.1 新增高速公路落地互通项口的交通量分配特点
        3.1.1 与一般高速公路项目交通量分配区别
        3.1.2 传统分配方法应用于新增高速公路落地互通项目的局限性
    3.2 基于SP-重力模型公式求解转移交通量
        3.2.1 互通出行SP调查
        3.2.2 SP-重力模型的构建
        3.2.3 模型参数分析
        3.2.4 模型应用及精度检验
    3.3 新增互通特征年交通量结果修正
        3.3.1 交通量参数解释
        3.3.2 增量车流分析及交通量结果修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的识别与计算
    4.1 不同视角的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识别
        4.1.1 投资主体视角下增量国民经济效益和增量费用识别
        4.1.2 运营主体视角下增量财务效益和费用识别
    4.2 基于增量车流计算的增量产出效益
        4.2.1 基于增量车流带来的增量产出效益分析
        4.2.2 增量产出效益模型构建
    4.3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增量诱导效益
        4.3.1 互通诱导效益系统分析
        4.3.2 诱导效益因果回路图确定
        4.3.3 诱导效益动力学存量流量图及方程
    4.4 基于改进影子价格测算方法的建设期增量经济费用
        4.4.1 一般投入物影子价格测算方法改进
        4.4.2 基于最佳替代用途的新增占用土地费用
    4.5 基于改进外差成本的新增间接经济费用
    4.6 基于有无对比法的增量财务效益
        4.6.1 有无项目情况下运营财务变化
        4.6.2 增量财务效益模型构建
    4.7 基于有无对比法的增量财务费用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量评价指标选取与综合评价
    5.1 增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5.1.1 增量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的选取
        5.1.2 增量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
    5.2 评价参数解释
        5.2.1 社会折现率解释
        5.2.2 财务基准收益率解释
    5.3 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5.3.1 与传统评价内容的不同
        5.3.2 与传统评价计算范围的不同
    5.4 综合评价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项目概况
    6.2 特征年交通量预测
        6.2.1 基于“四阶段法”的交通量预测
        6.2.2 基于“广义费用重力公式”的转移交通量计算
    6.3 对投资主体的国民经济评价计算
        6.3.1 增量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6.3.2 增量国民经济费用计算
        6.3.3 增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6.4 对运营主体的增量财务效益计算
        6.4.1 增量财务效益计算
        6.4.2 增量财务费用计算
        6.4.3 财务评价指标计算
    6.5 综合评价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附录B.1 互通-诱导效益学模型语言程序
    附录B.2 交通节点车辆组成调查表
    附录B.3 项目增量现金流量表
    附录B.4 系统动力学参数汇总表



本文编号:3751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751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e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