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限速控制对快速道路出口匝道功能区交通运行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可变限速控制对快速道路出口匝道功能区交通运行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出口匝道作为快速道路的瓶颈之一,在高交通需求下会出现通行能力骤降现象,从而降低快速道路出口匝道功能区的通行效率,而可变限速控制作为一种实时动态控制手段,可有效缓解这一现象。目前对可变限速控制对出口匝道功能区宏观和微观交通特性影响机理的分析存在不足,对其仿真模型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对SPELIALIST控制算法中各参数组合的适用范围和控制效果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和不足,本文基于国内外实测交通流数据,揭示可变限速控制对宏观和微观交通运行特性的影响机理,探究SPECIALIST控制算法下驾驶行为的内在规律,搭建可变限速控制下出口匝道功能区的元胞自动机仿真平台,结合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法和方差分析法选取仿真模型的关键参数,基于遗传算法对关键参数进行自动标定,采用出口匝道功能区的实测车头时距分布和车速分布对仿真模型进行校核。提出可变限速控制方案及其参数选择的决策流程,将不同可变限速控制方案加载到仿真平台上,比较各方案下的道路通行效率和车辆延误,选择最优参数组合优化可变限速控制策略。选择南京内环快速路双桥门立交区域的出口匝道进行案例分析,基于仿真输出比较可变限速控制前后的交通流特性,分析本研究提出的模型构建、标定、校核和策略优化过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限速值范围内,限速值越小时通行能力对应的关键密度越大;过低限速值则会导致交通流紊乱。当限速值低至80 km/h时,驾驶员的遵从意愿显著下降;低至70 km/h时,驾驶员平均期望车速则超过限速值。基于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可知,道路密度为5 veh/km时,最优策略为可变限速控制开启的速度-流量阈值为60 km/h和1656 veh/h,相应的可变限速控制区域长度为500 m,可变限速控制时长为64s;密度为10 veh/km时,对应速度-流量阈值为60 km/h和1656 veh/h,控制区长度为1500 m,控制时长为79s;密度为15 veh/km时,对应速度-流量阈值为50 km/h和1490 veh/h,相应控制区长度为500 m,控制时长为72 s;当可用距离较长时,15 veh/km密度条件下的速度-流量阈值为80 km/h和2200 veh/h,相应控制区域长度为2000 m,控制时长为80 s:20 veh/km密度下,不宜采用SPECIALIST控制算法。选择南京双桥门立交区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能够有效仿真出瓶颈位置的通行能力骤降现象,能够模拟可变限速控制实施后缓解通行能力骤降以及增加可变限速控制区域交通流稳定性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出口匝道功能区 遵从度 SPECIALIST控制算法 元胞自动机模型 可变限速控制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3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13-15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6
- 1.5 本章小结16-18
- 第二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18-26
- 2.1 数据采集18-20
- 2.2 数据处理20-24
- 2.3 本章小结24-26
- 第三章 可变限速控制对快速道路出口匝道功能区交通运行影响26-42
- 3.1 可变限速控制策略26-28
- 3.2 可变限速控制下交通流基本图分析28-32
- 3.3 可变限速控制下车速特性分析32-35
- 3.4 可变限速控制下车头时距特性分析35-38
- 3.5 驾驶员可变限速遵从度分析38-39
- 3.6 本章小结39-42
- 第四章 可变限速控制下出口匝道功能区元胞自动机模型仿真42-60
- 4.1 基本元胞自动机模型42-43
- 4.2 可变限速控制下出口匝道功能区元胞自动机模型43-47
- 4.3 模型标定参数选择方法47-48
- 4.4 遗传算法48-49
- 4.5 出口匝道功能区元胞自动机模型标定49-58
- 4.6 本章小结58-60
- 第五章 出口匝道上游可变限速控制策略优化及案例分析60-76
- 5.1 可变限速控制方案优化60-67
- 5.2 南京市案例分析67-74
- 5.3 本章小结74-7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6-78
- 6.1 研究成果与结论76-77
- 6.2 创新点77
- 6.3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4
- 附录一84-86
- 致谢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王武宏;郭伟伟;蒋晓蓓;;基于元胞自动机仿真的可变车道控制技术[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S1期
2 郭唐仪;Lin Xiaoli;Kracht Matthias;;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事故预测模型优选及弹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张美慧;李志斌;陈若昀;闵静;;基于遗传算法的PARAMICS可变限速仿真参数自动标定[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年05期
4 卢川;王朝阳;项乔君;马永锋;;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1年06期
5 王薇;杨兆升;赵丁选;;有限阶段马尔可夫决策的可变限速控制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6 余凯;张存保;石永辉;;基于多元因素的高速公路可变限速值计算方法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01期
7 赵海娟;陆键;马永锋;;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几何安全设计研究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年02期
8 张思才;张方晓;;一种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的改进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年02期
9 熊烈强,邵春福,王富,李杰;出口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分析计算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杨晓光,狄姗;城市高架路出口匝道衔接路段交通组织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可变限速控制对快速道路出口匝道功能区交通运行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3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