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与损伤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07:39

  本文关键词: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与损伤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2010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虽然已经施行多年,但还未见运用其中的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对工程结构进行模拟计算的实例,这无疑是工程设计领域的一种不足和缺陷。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新规范中建议的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方程,分别建立了微分形式的拉、压损伤演化方程;采用C++语言编写了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相应计算程序,并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软件平台上进行了二次开发。采用开发的混凝土损伤模型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在不同行车速度和不同围岩级别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计算,通过结构的损伤分布直观地了解了衬砌结构的受力特点损伤工作状态,明确了结构的危险部位。计算结果表明:(1)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位移、加速度、动应力)和损伤值随着离开振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边墙以上部位的损伤较小,拱脚部位的损伤相对较大,在轨道板下混凝土基础与仰拱交接处出现了损伤集中区域,这一部位是衬砌结构可能发生破坏的最危险区域。(2)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量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其中加速度对列车速度最为敏感;围岩级别对衬砌结构(特别是损伤集中区域)的动力响应、损伤值大小及分布影响较为显著,围岩级别越差,结构损伤程度相对越大;损伤值的增长呈现出阶跃效应。
【关键词】:混凝土 本构模型 FLAC3D 屈服准则 高速铁路 衬砌结构 列车荷载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引言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关于列车荷载振动影响方面的研究9-10
  • 1.2.2 关于混凝土材料损伤方面的研究10-12
  • 1.3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12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4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2-13
  • 1.4.2 主要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14-27
  • 2.1 概述14
  • 2.2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基本理论14-16
  • 2.2.1 损伤变量和有效应力15
  • 2.2.2 应变等价原理15-16
  • 2.3 混凝土损伤模型简介16-22
  • 2.3.1 常见混凝土损伤模型16-20
  • 2.3.2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议的表达式20-22
  • 2.4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建立22-26
  • 2.4.1 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22-23
  • 2.4.2 屈服准则与势函数23-25
  • 2.4.3 拉、压损伤分离与损伤演化方程25-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损伤模型数值程序实现及验证27-44
  • 3.1 损伤模型应力更新算法27-34
  • 3.1.1 弹性预测29-30
  • 3.1.2 塑性修正30-32
  • 3.1.3 损伤修正32-34
  • 3.1.4 应力更新34
  • 3.2 FLAC3D二次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34-39
  • 3.2.1 FLAC3D简介34-35
  • 3.2.2 FLAC3D二次开发环境35
  • 3.2.3 二次开发关键技术35-37
  • 3.2.4 程序开发流程和结果37-39
  • 3.3 损伤模型验证39-42
  • 3.3.1 单轴拉伸39-40
  • 3.3.2 单轴压缩40-41
  • 3.3.3 循环拉伸41-42
  • 3.3.4 循环压缩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基于损伤理论的高速铁路隧道动力响应分析44-81
  • 4.1 高速铁路隧道结构44-46
  • 4.2 FLAC3D动力计算理论46-48
  • 4.2.1 结构体系振动方程46
  • 4.2.2 阻尼机制46-47
  • 4.2.3 模型动力边界条件47-48
  • 4.3 高速列车荷载48-50
  • 4.4 计算模型50-52
  • 4.4.1 计算单元及网格划分50-51
  • 4.4.2 材料参数51-52
  • 4.4.3 计算步骤52
  • 4.5 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52-79
  • 4.5.1 不同本构模型下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53-55
  • 4.5.2 不同行车速度下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55-74
  • 4.5.3 不同围岩级别下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74-79
  • 4.6 本章小结79-8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1-83
  • 5.1 主要研究结论81-82
  • 5.2 研究展望82-83
  • 参考文献83-86
  • 致谢86-8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录学;;终南山隧道内轮廓及衬砌结构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9期

2 潘世强;李贻伟;;大跨度傍山棚洞衬砌结构安全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高盟;高广运;李大勇;;考虑耦合质量影响的均布突加荷载作用下衬砌结构的瞬态响应[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范文田;;圆形衬砌计算中的力学相似条件及其应用[J];唐山铁道学院学报;1964年04期

5 ;《上海地铁车辆运行对衬砌结构及周围土介质影响试验》通过技术鉴定[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7年01期

6 张小勇;龚顺风;;隧道内爆炸作用下衬砌结构损伤机理及抗爆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22期

7 何晓春;一种隧道新型衬砌的施工及体会[J];铁道建筑;2003年04期

8 陈五二;;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隧道抗水压衬砌结构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9 张孝伟;;浅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与跨度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10 杜荣强;韩金生;王海亮;李云峰;;土中爆炸衬砌变埋深应力比较分析[J];混凝土;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鹏;周雅能;李子昌;杨强;;大跨径非规则地下结构衬砌非线性配筋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建华;王卫东;周香莲;;饱和土中任意形状衬砌对弹性波的散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姚永勤;王明年;;相邻隧道施工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4 李行;;地下衬砌结构的常微分方程数值解[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5 欧小强;刘浩;;衬砌刚度对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勇;徐干成;乔春生;;公路隧道数值模拟分析及衬砌安全性评价[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昊;古银城;李学锋;;断层破碎带水压力分布及衬砌响应规律研究[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志国;杜申伟;刘会波;;高外水压力城门洞形水工隧洞衬砌结构设计探讨[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9 徐祯祥;刘月芬;;高地应力地区隧道支护衬砌的受力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陈坤;;盾构法隧道未封闭衬砌的计算模型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应国刚;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体系安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金云;软弱土层输水隧道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均勇;富水区城市隧道渗流场及衬砌结构内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高凤;考虑接触力学行为的U型渠道冻胀数值模拟与衬砌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王虎;大直径原型三环盾构管片衬砌结构火灾条件下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徐宁;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与损伤特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5 郑万坤;西安地铁地裂缝区间隧道运行期衬砌结构和围岩的力学响应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夏谦;隧道内爆炸作用衬砌结构的损伤机理和抗爆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继青;公路隧道模筑多孔混凝土衬砌结构的抗火性能理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张步才;饱水黄土隧洞支护衬砌结构设计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汪洋;隧道火灾下衬砌结构安全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廖仕超;隧道火灾下衬砌结构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与损伤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34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