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长江感潮河段桥墩冲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03:11

  本文关键词:长江感潮河段桥墩冲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桥梁建筑水毁的诱因大多是桥墩局部冲刷,关于桥墩局部冲刷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而且,自上个世纪初叶以来,长江拦、蓄、引、调水利工程逐渐增多,导致下游河床冲刷,必然对桥墩冲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另外,随着河口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江、跨海大桥工程不断涌现,其大型桥墩结构种类增多,加之其地处潮流控制区域,水流运动形式为复杂的双向流,原有局部冲刷深度公式难以适用,所以急需对潮流作用下桥墩冲刷进行深入研究。桥墩冲刷研究方法一般可分为原型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模型实验,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然而水下自然因素格外复杂多变,导致实验结果无法充分体现实际冲刷情况,而原型观测却可以准确提供桥墩冲刷现状,是研究当前桥墩冲刷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有必要运用新的观测手段对众多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影响下的桥墩冲刷地形进行有效观测,深入桥墩局部冲刷的研究。本文运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感潮河段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和上海长江大桥等7座大桥桥墩冲刷地形及周边床面地貌进行高精度观测,并利用多普勒声学流速剖面仪ADCP进行走航流速观测和北港洪枯季定点水文观测,研究各桥梁桥墩冲刷坑几何形态及局部冲刷深度,再结合常用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的结果,分析比较各公式实用性。收集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时期的长江口航行图及历史海图资料,通过分析桥梁所处河段等深线和横断面变化特征,探讨重大水利工程对桥墩冲刷的影响,这将为桥墩局部冲刷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预测重大水利工程影响下长江感潮河段桥墩最大冲刷深度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径流与潮流作用下桥墩冲刷坑形态不同。径流作用下大型圆形围堰桥墩(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冲刷坑形态呈前深后浅的“C”型;潮流界以下潮流作用下桩基承台桥墩(上海长江大桥)冲刷坑形态呈“双肾”型;径流与潮流作用下的长矩形桥墩(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上海长江大桥),其冲刷形态除了桥墩处存在局部冲刷坑以外,在局部冲刷坑的外侧还存在因水流与桥墩整体作用而形成的床面冲刷坑。2、水流形态与桥墩结构对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各桥墩实测最大局部冲刷深度:铜陵长江公路大桥4#墩为14.6 m,芜湖长江大桥11#墩为12.2m,大胜关长江大桥6#墩为10.6m,南京长江大桥8#墩为7.6 m,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汉)南塔墩为14.8m,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塔墩为7.3 m。上海长江大桥南、北主墩分别为2.7m和4.2m。径流作用下的桩基承台桥墩(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最大局部冲刷深度小于围堰桥墩(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第二长江大桥)最大局部冲刷深度;潮流作用下桩基承台桥墩(上海长江大桥)的最大冲刷深度小于径流作用下的桩基承台桥墩(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最大冲刷深度;长矩形桥墩(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上海长江大桥)外侧最大床面冲刷深度为桥墩局部冲刷最大深度的47%-155%。3、改进潮流作用下沙波分布区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针对潮流作用下上海长江大桥桥墩位处沙波床面,在前人提出的潮流作用下沙波床面桥墩局部冲刷改进计算公式基础上,提出了使用推移质起动流速代替沙波整体起动流速的潮流作用下沙波分布区桥墩局部冲刷深度改进公式,并基于ADCP实测推移质运动速度与流速的相关性,确定推移质起动流速。并利用该推移质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改进公式与《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推荐的65-2式、65-1修正式,共同计算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本文改进公式计算结果最接近实测值,该公式可为潮流作用下沙波分布区的桥梁设计和运行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流域重大水利工程导致桥墩冲刷加剧。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坝下输沙量减少,通过1998年与2013年水深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三峡工程蓄水后下游感潮河段7.座大桥所处河床均发生了冲刷,桥墩安全堪忧。铜陵长江公路大桥#、5#墩附近河床平均冲深1.7 m;芜湖长江大桥4#~12#墩附近河床平均冲深3.4m;大胜关长江大桥7#-9#墩附近河床平均冲深8m;南京长江大桥2#~5#墩附近河床平均冲深2.2 m,6#、7#墩附近河床平均冲深2.8 m;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汉)南塔墩附近河床平均冲深2.6 m;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桥墩附近河床冲淤变化不明显;上海长江大桥南、北主墩附近河床冲深约3.2 m。
【关键词】:长江感潮河段 多波束 桥墩局部冲刷 河床冲淤变化 三峡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2.32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9
  • 第一章 绪论19-27
  • 1.1 研究意义19
  • 1.2 相关研究发展与现状19-24
  • 1.2.1 桥墩局部冲刷19-22
  • 1.2.2 桥墩局部冲刷的研究方法22-23
  • 1.2.3 桥墩局部冲刷主要计算方法23-24
  • 1.2.4 重大水利工程对桥墩冲刷影响研究24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4-27
  • 1.3.1 研究目标24-25
  • 1.3.2 研究内容25-26
  • 1.3.3 技术路线26-27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桥梁简介27-33
  • 2.1 研究区域概况27-29
  • 2.1.1 水文特征28
  • 2.1.2 潮汐、潮流28-29
  • 2.2 长江感潮河段桥墩结构29-33
  • 2.2.1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29-30
  • 2.2.2 芜湖长江大桥30
  • 2.2.3 大胜关长江大桥30
  • 2.2.4 南京长江大桥30-31
  • 2.2.5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31
  • 2.2.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31
  • 2.2.7 上海长江大桥31-33
  • 第三章 数据获取与处理33-39
  • 3.1 数据获取33-36
  • 3.1.1 多波束水深数据33-35
  • 3.1.2 流速数据35
  • 3.1.3 沉积物采集35-36
  • 3.1.4 航行图与海图资料36
  • 3.2 数据处理36-39
  • 3.2.1 多波束数据处理36
  • 3.2.2 水文数据处理36
  • 3.2.3 沉积物处理36
  • 3.2.4 推移质速度估算36-37
  • 3.2.5 航行图与海图数字化37-39
  • 第四章 桥墩冲刷实测结果与分析39-61
  • 4.1 径流作用下桥墩冲刷39-48
  • 4.1.1 桥梁附近流速及径流量40
  • 4.1.2 桥墩区域床面形态特征40-43
  • 4.1.3 实测冲刷坑形态43-46
  • 4.1.4 实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46-48
  • 4.2 潮流作用下桥墩冲刷48-57
  • 4.2.1 北港流速及径流量48-49
  • 4.2.2 北港及其邻近水域推移质运动速度49-53
  • 4.2.3 上海长江大桥桥墩区域床面形态特征53-54
  • 4.2.4 上海长江大桥桥墩冲刷坑形态54-55
  • 4.2.5 上海长江大桥桥墩局部冲刷深度55-56
  • 4.2.6 上海长江大桥桥墩南北侧冲刷坑差异56-57
  • 4.3 长江感潮河段桥墩冲刷特征分析57-61
  • 4.3.1 桥墩冲刷坑形态特征57-59
  • 4.3.2 桥墩局部冲刷深度59-61
  • 第五章 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与分析61-67
  • 5.1 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方法61-63
  • 5.1.1 65-2计算公式61-62
  • 5.1.2 65-1修正计算公式62
  • 5.1.3 沙波改进计算公式62-63
  • 5.1.4 推移质改进计算公式63
  • 5.2 径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计算与分析63-65
  • 5.3 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与分析65-66
  • 5.4 本章小结66-67
  • 第六章 重大水利工程对长江感潮河段桥墩冲刷的影响分析67-84
  • 6.1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67-70
  • 6.1.1 大桥所在河段等深线变化特征68
  • 6.1.2 大桥所在河段河槽横断面变化特征68-70
  • 6.2 芜湖长江大桥70-72
  • 6.2.1 大桥所在河段等深线变化特征70-71
  • 6.2.2 大桥所在河段河槽横断面变化特征71-72
  • 6.3 大胜关长江大桥72-75
  • 6.3.1 大桥所在河段等深线变化特征73
  • 6.3.2 大桥所在河段河槽断面变化特征73-75
  • 6.4 南京长江大桥75-77
  • 6.4.1 大桥所在河段等深线变化特征76
  • 6.4.2 大桥所在河段河槽断面变化特征76-77
  • 6.5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汉)77-80
  • 6.5.1 大桥所在河段等深线变化特征78
  • 6.5.2 大桥所在河段河槽断面变化特征78-80
  • 6.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80-82
  • 6.6.1 大桥所在河段等深线变化特征80-81
  • 6.6.2 大桥所在河段河槽断面变化特征81-82
  • 6.7 上海长江大桥所在河段断面变化特征82-83
  • 6.8 本章小结83-8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4-87
  • 7.1 本文结论84-86
  • 7.2 不足与展望86-87
  • 参考文献87-92
  •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92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92-93
  • 致谢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刘仰韶,邓桂萍;某受撞击桥墩工作性能的评估[J];广东公路交通;2005年03期

2 梁锴;方理刚;段靓靓;;冲刷对桥墩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3 张海东;;桥墩附近基坑开挖对桥墩基础影响的数值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27期

4 高银水;;浅谈斜坡桥墩设计[J];今日科苑;2007年24期

5 谢寿平;;临近输油管道桥墩基础开挖爆破方案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6 孙兆强;向秀平;尚仲虎;李军;姚建平;寇广增;杨志华;高峰;;魏荆输油管道汉江跨越管桥桥墩基础加固[J];石油工程建设;2011年05期

7 张建军;;桥墩沉降及加固方法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1期

8 覃兆海;陈良志;;大水平力作用下组合墩台在引桥墩设计中的应用[J];港工技术;2009年01期

9 余贤高;吴晓阳;;桥墩基础的水下控制爆破[J];采矿技术;2010年04期

10 何继善,柳建新;综合物探方法在检测桥墩及墩基础中的应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雅梅;刘桦;薛雷平;;桥墩基础上波流力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兴杰;程和琴;王冬梅;杨忠勇;宋泽坤;胡浩;;桥墩周边流场模拟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3 杨作兴;彭济南;刘民;;岩锚加桩处理桥墩下沉开裂施工技术[A];地面岩石工程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树卿;;宁岢线48号桥桥墩病害整治[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苏文丽;富立彬;李随敏;郑来国;;宁岢线48号桥桥墩加固整治[A];发展重载运输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铁路重载运输货车暨工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务部分)[C];2011年

6 詹建辉;宛劲松;岳磊;;荆州长江公路大桥通航安全风险评估及桥墩防撞加固措施研究[A];湖北公路交通防灾救灾安保工程专家论坛专辑[C];2008年

7 胡守海;代平玉;宋社强;李胜涛;;兴隆水利枢纽左岸交通桥9号桥墩基础水下高喷加固施工技术[A];2013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2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屈匡时;;芜湖长江大桥正桥水中桥墩基础设计[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丁明波;陈兴冲;;客运专线桥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谢建纲;;武汉长汉公路桥特大型深水桥墩基础精密控制测量[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悦平;除险加固为韶城桥梁强筋骨[N];韶关日报;2006年

2 记者 裘立华 舒继华;“优良工程”“桥裂裂”,为何无人被问责[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左旭;让每座桥都成为城市景点[N];洛阳日报;2009年

4 新华社记者 裘立华 舒继华;优良工程何以退化成“桥裂裂”[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庄元;桥梁通航论证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楚龙;船撞桥墩仿真分析及下构安全概率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不都热合曼(Shukur Rahman);兰青线湟水河2号桥桥墩基础加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俞艳;山区河流桥墩基础冲刷计算与防护方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吉鸿敏;圆柱桥墩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陆雪骏;长江感潮河段桥墩冲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郑毅;既有铁路桥墩健全度评估方法及自振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许保华;桥墩周围通航宽度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郭超;桥墩冲刷与波流力的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8 王坤;海洋深水环境桥墩基础抗冲刷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高苏;基于有限元法的桥墩对桥跨横向振动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于哲;城市高架桥梁基础约束刚度识别及桥墩抗震性能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长江感潮河段桥墩冲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51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