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钢拱塔斜拉桥的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8 10:09

  本文关键词:钢拱塔斜拉桥的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斜拉桥是由梁、塔和拉索三大主要部分组成,由于其独有的自重轻、跨越能力强等特点,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也衍生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斜拉桥,比如在桥塔上做各种变化的斜拉桥以及在主梁截面形式和材料方面变化的斜拉桥。本论文着眼于钢拱塔斜拉桥的新颖形式,以沈阳三好桥为工程实例,旨在研究钢拱塔斜拉桥在温度作用下的温度场和作用效应。首先介绍了钢拱塔斜拉桥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然后,详细论述了桥梁结构的基本温度理论,其中介绍了温度场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求解方法。由于钢拱塔斜拉桥中钢拱塔的独特形式,使得我们有必要对钢拱塔进行独立研究。因此,简要介绍了大型钢构件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引起的温度效应分析原理。并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FEA对太阳辐射温度作用分析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对钢构件的温差公式进行了拟合。结合工程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建立钢拱塔施工过程的Midas FEA有限元模型,确定温度荷载的取值,分析了自重作用和自重与温度共同作用对钢拱塔的影响。通过对桥梁结构温度研究的理论准备,结合工程具体实例,利用Midas FEA对主梁截面温度梯度进行分析并拟合公式;运用Midas Civil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主桥实体模型,分析了结构在体系温差、索、塔与主梁间的温差以及混凝土主梁在拟合温差梯度模式,钢拱塔在拟合温度梯度作用下的作用效应。
【关键词】:钢拱塔斜拉桥 太阳辐射 钢箱温度场 温度梯度 温度作用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1;U448.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斜拉桥的发展8
  • 1.2 钢拱塔斜拉桥的结构特征与发展历程8-10
  • 1.3 斜拉桥温度效应研究现状10-14
  • 1.3.1 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分析理论的研究现状10-11
  • 1.3.2 各国规范关于温度梯度的规定11-13
  •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13-14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14-15
  • 第二章 钢拱塔斜拉桥温度场分析理论15-20
  • 2.1 温度场的形成、分类及特点15-16
  • 2.1.1 温度场的形成15
  • 2.1.2 温度场的分类及特点15-16
  • 2.2 热传递与温度场定解条件16-20
  • 2.2.1 热传递的方式16-18
  • 2.2.2 热传导微分方程及其初始条件、边界条件18-20
  • 第三章 大型钢箱构件在日照作用下温度场分析20-31
  • 3.1 钢箱结构温度场的形成21
  • 3.2 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21-24
  • 3.2.1 天文参数计算21-22
  • 3.2.2 太阳直接辐射22-23
  • 3.2.3 散射和地面反射23-24
  • 3.2.4 总辐射24
  • 3.3 验证钢箱构件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24-29
  • 3.3.1 Midas FEA有限元分析25-28
  • 3.3.2 有限元分析温度场与实测结果对比28-29
  • 3.4 钢箱构件日照竖向温度梯度公式拟合29-30
  • 3.5 本章小结30-31
  • 第四章 钢拱塔温度场及温度效应分析31-37
  • 4.1 钢拱塔基本参数31
  • 4.2 本章分析的基本假设31-32
  • 4.3 钢拱塔力学性能分析32-36
  • 4.3.1 重力作用下钢拱塔力学性能32-33
  • 4.3.2 温度作用下钢拱塔力学性能33-36
  • 4.4 本章小结36-37
  • 第五章 钢拱塔斜拉桥温度作用效应研究37-52
  • 5.1 工程概况37
  • 5.2 钢拱塔斜拉桥温度场的确定37-39
  • 5.3 混凝土主梁竖向温度梯度的计算39-41
  • 5.4 钢拱塔斜拉桥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1-42
  • 5.4.1 建立原则41
  • 5.4.2 各类构件的模拟41-42
  • 5.5 钢拱塔斜拉桥温度效应分析42-48
  • 5.5.1 体系升降温差效应42-44
  • 5.5.2 混凝土主梁与钢拱塔温度梯度作用效应44-46
  • 5.5.3 索、塔与主梁温差作用46-48
  • 5.6 温差效应影响分析48-51
  • 5.6.1 温度作用位移、应力效应分析48-50
  • 5.6.2 温度作用下拉索的索力变化分析50-51
  • 5.7 本章小结51-5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本文结论52
  • 6.2 问题与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亨锦,王凯,李承根;浅谈部分斜拉桥[J];桥梁建设;2002年01期

2 陈亨锦;王凯;李承根;;浅谈部分斜拉桥[J];OVM通讯;2002年03期

3 郑一峰,黄侨,张宏伟;部分斜拉桥斜拉索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2005年02期

4 王小洁;;斜拉桥拉索动力模型修正方法[J];公路与汽运;2006年04期

5 马洪山;;斜拉桥拉索减振方法与展望[J];硅谷;2009年06期

6 薛花娟;缪芳;陈灵芝;;长大斜拉桥缆索体系减振技术[J];现代冶金;2009年02期

7 薛花娟;陈灵芝;赵成哲;;长大斜拉桥缆索体系减振关键技术介绍[J];公路;2009年05期

8 Frilz Leonhardt;成井信;潘蜀健;;斜拉桥近年的发展和展望[J];国外桥梁;1982年03期

9 金东灿,吴亮明;联邦德国的斜拉桥[J];铁道建筑;1984年04期

10 易圣涛;;我国斜拉桥的现状和问题[J];公路;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海帆;史家钧;;斜拉桥的拉索振动及其控制[A];全国索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2 何宪飞;陈艾荣;项海帆;;多跨斜拉桥斜拉索疲劳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3 乐鹏飞;;低塔斜拉桥[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0年

4 詹胜;徐幼麟;沈其民;周海俊;;斜拉桥拉索风雨振动试验新装置[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5 李寿英;陈政清;;斜拉桥拉索安装亮化灯具的风致稳定性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6 李毅佳;陈志华;王小盾;;斜拉桥索的抑振措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顾明;黄麟;王国砚;;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8 余康烨;杨文兵;;中跨斜拉桥拉索振动及其抑振研究[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钱雪松;;斜拉桥拉索的减振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周亚刚;孙利民;;斜拉桥减振辅助索的参数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兰山;激情化作彩虹飞[N];科技日报;2004年

2 李雪林;让桥梁在大风中巍然屹立[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江;桁架箱梁斜拉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陈向东;轻轨车辆与斜拉桥动态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雷宇;组合梁斜拉桥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侯立群;大型斜拉桥基于健康监测的模型修正、损伤诊断与预警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唐涛;斜拉桥结构体系使用安全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赵翔;拉索损伤对斜拉桥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王福春;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塔斜拉桥力学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王修勇;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新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江锋;薄壁箱梁混合单元及其在斜拉桥双重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禹见达;磁流变阻尼器对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达洁;碳纤维拉索斜拉桥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李锋丹;单索面大挑臂斜拉桥非线性稳定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常正强;铁路四线重载钢桁梁斜拉桥静动力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凯;PC箱梁曲线斜拉桥的静力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葛昆鹏;斜拉桥索梁锚固区局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珂;空间扭索面斜拉桥换索技术[D];长安大学;2015年

7 李洋;混凝土连续刚构和斜拉桥损伤敏感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8 朱鸿雯;斜拉桥拉索的损伤检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9 李慧欣;落地支架法施工斜拉桥张拉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阔;长山大桥的优化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钢拱塔斜拉桥的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58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2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