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中的相位差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中的相位差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是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信号控制效率的有效手段。其中,相位差的优化研究又是区域协调控制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对于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中的相位差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路网的实际情况,在区域信号控制中,对于干线的协调控制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首先对区域路网中的干线相位差优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将干线相位差的优化方法推广到区域。本文研究工作总结如下:第一,干线相位差的优化。传统干线相位差控制或以车辆延误最小、或以绿波带宽最大为控制目标,未建立两者间的解析关系。首先,本文基于车辆到达率与驶离率分析车辆排队变化情况,提出相邻路口间子绿波带宽的计算公式;其次,定量分析了该模型计算所得带宽与各路口车辆延误之间所呈线性关系。考虑到各路段上车辆运行状况的差异,提出以子绿波带内通过车辆数最大为控制目标,采用几何函数分配绿波带宽,使得绿波带宽与车辆排队延误同时得到控制;再次,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目标函数。最后,对比传统数解法分析了该干线相位差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第二,区域相位差的优化。传统区域相位差优化未考虑车辆到达率与相位差之间的关系,故本文采用元胞传输模型建模路网交通流演化,分析了车辆到达率随路口相位差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基于此对本文提出的干线相位差模型进行改进。结合路网分解算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区域相位差滚动式优化的相位差优化模型,并结合仿真路网进行算例分析。第三,综合仿真分析。为了验证本文区域相位差滚动式优化模型的控制应用效果,本文运用VISSIM仿真软件模拟三种不同的交通需求,分别与未对相位差进行优化的路网运行状况和利用图解法优化相位差后的路网运行状况进行对比,针对不同交通需求,对仿真软件输出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采用本文所提方法对路网进行相位差优化后,路网平均延误和平均停车次数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且与图解法相比,在交通需求偏大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 相位差 元胞传输模型 动态规划 多带宽相位差优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5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2.1 干线相位差优化9
- 1.2.2 区域相位差优化9-11
- 1.3 研究内容11-13
- 第二章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多带宽干线相位差优化13-26
- 2.1 引言13
- 2.2 动态规划算法13-14
- 2.3 多带宽干线相位差优化模型14-20
- 2.3.1 车辆驶出率和到达率14-15
- 2.3.2 绿波带宽及车辆延误分析15-19
- 2.3.3 控制目标函数19-20
- 2.4 基于动态规划的目标优化求解20-21
- 2.5 算例分析21-25
- 2.6 小结25-26
- 第三章 基于干线协调的区域相位差滚动式优化方法26-50
- 3.1 引言26
- 3.2 CTM模型26-29
- 3.3 基于CTM的网络交通流模型29-33
- 3.4 干线相位差滚动式优化模型33-38
- 3.4.1 车辆到达率与相位差的关系35-36
- 3.4.2 绿波带宽及车辆延误分析36-38
- 3.5 基于干线协调的区域相位差优化38-41
- 3.5.1 路网分解算法38-40
- 3.5.2 路网相位差优化算法40-41
- 3.6 算例分析41-48
- 3.6.1 网络交通流建模42-44
- 3.6.2 路网分解44-45
- 3.6.3 路网相位差优化45-48
- 3.7 小结48-50
- 第四章 综合仿真分析50-62
- 4.1 引言50
- 4.2 仿真环境50-52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52-61
- 4.4 小结61-6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交通信号倒计时装置国内外应用现状及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8期
2 颜建全;为什么交通信号用红黄绿三色?[J];福建农业;1996年04期
3 鲁阳;;话说交通信号[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3年02期
4 张铭续;交通信号不可以“蓝”代“绿”[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0年06期
5 刘焕成,刘智勇,尹征琦,朱劲;交通信号声讯器及模糊技术的应用[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刘怡光,游志胜,曹丽萍;交通信号的一种控制模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7 王学堂;城市交通信号整体优化理论的概念与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欧伟民;交通信号智能控制器[J];机电一体化;2002年01期
9 王文涛;美国的城市交通信号管理[J];现代交通管理;2003年01期
10 邸志坚;;交通信号的组成[J];建筑工人;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宝宁;屈更生;杨少飞;;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科学节能共建和谐社会[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戴文涛;章友俊;;市政工程中的交通信号(监控)工程设计[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水工业电工专委会第一届第二次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智勇;马凤伟;;城市交通信号的在线强化学习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项俊平;陈宗海;;基于灰色定性理论的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模型[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5 张磊;李翼;锁延锋;;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等保测评方法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刘广萍;裴玉龙;冯岩;;城市干道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案研究[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李建斌;高成修;;城市道路网络多交叉路口交通信号实时优化控制模型与算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4年
8 王军华;;LED交通信号产品光、色、电参数的测量[A];走近CIE 26th——中国照明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大农;魏然;田歌;苏鑫;;过渡信号与驾驶安全[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10 李强伟;;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可变相序策略[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莹石 张公辉 孙乃栋;“村村通”不能忽视交通信号“空白”[N];新华日报;2006年
2 陈镌娟;交通信号试行“串联”管控[N];厦门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宁建新;交通信号“智能升级”二期正在筹建[N];南京日报;2010年
4 李文杰;树立规则意识 遵守交通信号[N];兰州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范胜利;交通信号有待改进[N];华夏时报;2005年
6 记者 李国 实习生 张剑超;重庆部分交通信号设置遭质疑[N];工人日报;2013年
7 记者 刘鹏飞;我市城区将新增6处交通信号指示灯[N];郴州日报;2008年
8 杨红兵;遵守交通信号是对生命权的保护与尊重[N];中国消费者报;2012年
9 陆文军;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拥有“中国心”[N];商务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可寒 通讯员 苏华 谢崇华;遵守交通信号,文明礼让迎奥运[N];法治快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东霞;基于物理排队的城市动态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于万霞;基于流量预测的城市单交叉路口多相位交通信号的控制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3 臧利林;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郭海锋;局部拥挤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黄辉先;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6 叶宝林;城市路网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辉;联网联控交通信号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穆元杰;车路协同下交通信号无线发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4 崔琳娜;基于Agent的自适应交通信号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厦门理工学院;2015年
5 常新;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交通信号预测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张星愿;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中的相位差优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晶;交通信号系统对交通环境影响的系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黄伯清;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仿真及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莹;自适应交通信号调度算法的建模、设计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许钊;城市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关键词: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中的相位差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6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