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下沉管隧道热力耦合分析及防火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火灾下沉管隧道热力耦合分析及防火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研究具有排烟结构的大跨沉管隧道火灾下力学行为,综合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和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无防火措施下的温度场及结构响应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防火材料的实验炉高温试验研究防火效果与防火方案。结果表明火灾位置的不同对结构影响区别较大,结构应力重分布显著,部分位置有开裂、压溃可能,产生最大变形3.6mm,防火宜采用双层搭接防火板。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沉管隧道 火灾 热力耦合 防火实验
【分类号】:U459.5;U458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沉管隧道在过江、过海隧道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已在香港地区和广州、上海等市建成多座,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1]。但由于隧道深埋于水下,空间有限且出入口十分受限,火灾作为隧道的主要灾害,对人员的生命和设备的运行造成巨大威胁,甚至影响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合华;沈奕;闫治国;;火灾下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2 段文玺;建筑结构的火灾分析和处理(二)——火灾温度场计算之一[J];工业建筑;1985年08期
3 杨秀军;颜静仪;顾思思;;基于运营安全性的沉管隧道火灾场景设计[J];公路隧道;2013年03期
4 崔铁军;马云东;;均匀火灾温场下隧道管片受力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5期
5 杨高尚;安永林;彭立敏;张进华;;Simulation of smoke flow and longitudinal ventilation in tunnel fire[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6年03期
6 席宁中;于海成;;对大面积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辩证思考[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治国;隧道衬砌结构火灾高温力学行为及耐火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华;港珠澳海底隧道火灾工况下排烟口几何尺寸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利,徐志胜;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诊断[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赵军;高丹盈;;高温后聚丙烯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3 方高倪;李宁波;;某多层商住楼局部火灾后的检测分析与加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4 徐海生;王修信;;火灾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5 章伟;蒋首超;;隧道结构防火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6 黄鑫;叶献国;;高温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热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刘焕磊;李新;李堂飞;;火灾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8 潘一平;赵红莉;吴德兴;李伟平;;隧道火灾集中排烟模式下的排烟效率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9 姚坚;朱合华;闫治国;曾令军;;隧道衬砌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10 姚坚;朱合华;闫治国;强健;;隧道衬砌受火温度的评估方法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彬;混凝土高温静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立闻;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帆;大空间及框架钢结构受火全过程数值模拟及损伤评估[D];清华大学;2010年
4 宋天诣;火灾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朱大雷;火灾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热弹塑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黄鹏飞;钢筋混凝土在环境腐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的损伤失效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7 袁伟斌;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宋剑;海洋平台结构在偶然灾害作用下的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晓东;H型截面钢框架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林晓康;火灾后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波涛;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永梅;方钢管混凝土火灾条件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晓战;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与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代兵权;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赵亮平;高温中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赵芳;混凝土基本构件内部温度场的测定与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哲;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俞泽;火灾下钢结构的失效分析与防火保护[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建宇;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在不同火灾场景下的安全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张婷婷;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高温性能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伯龙,陆洲导,胡克旭;高温(火灾)下混凝土与钢筋的本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年01期
2 沈蓉,凤凌云,戎凯;高温(火灾)后钢筋力学性能的评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1年02期
3 王明年,杨其新,曾艳华,袁雪戡,杨钟;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网络通风研究[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4 蒋树屏;关于猫狸岭隧道火灾的调查与启示[J];地下空间;2002年02期
5 陈立道,王锦,吴晓宇;道路隧道火灾预防与控制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6 闫治国,杨其新;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7 黄钟晖;盾构法隧道管片衬砌纵缝接头受力模型的研究[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8 闫治国,朱合华,何利英;欧洲隧道防火计划(UPTUN)介绍及启示[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9 徐琳;张旭;;集中排烟水平隧道排风诱导风速CFD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0 刘正根;黄宏伟;赵永辉;谢雄耀;;沉管隧道实时健康监测系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治国;隧道衬砌结构火灾高温力学行为及耐火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吴珂;长隧道火灾湍流燃烧模拟及结构防火安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沛哲;二郎山半横向通风公路隧道的火灾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2 张发勇;双洞长大公路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章玉伟;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系统火灾工况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强健;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火灾损伤与灾后评估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邓芸芸;公路隧道重大危险源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李想;集中排烟模式下长大公路隧道火灾及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施工照片[J];岩土工程界;2003年08期
2 ;沉管隧道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J];岩土工程界;2003年10期
3 楼和岳;丹麦与瑞典越海连接工程提出沉管隧道延伸段新方案[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4年03期
4 ;水下沉管隧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J];中国公路学报;1997年01期
5 于书翰;沉管隧道管段预制方式的选择[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S2期
6 詹德新,王兴权,刘祖源,肖明清;沉管隧道及其相关模型试验[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王兴铎;水下沉管隧道的发展及施工技术[J];中国铁路;2001年05期
8 庄道庆;沉管隧道的防水技术[J];东海海洋;2001年03期
9 唐英,管敏鑫,万晓燕;沉管隧道接头的理论分析及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1期
10 路石;上海黄浦江第一座沉管隧道6月建成[J];铁道建筑;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星;王克丽;景诗庭;;沉管隧道基础处理[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2 管敏鑫;严金秀;唐英;;沉管隧道技术在我国的应用[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3 金锋;;广州珠江沉管隧道设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张庆贺;高卫平;;沉管隧道施工阶段不同工况的受力性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5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方法与特点[A];华东地区第九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方法与特点[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叶亮;丁文其;朱令;景骞;刘鹏;;基于正交设计的沉管隧道变形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伟;李蓉;;长江沉管隧道水下地基注浆加固材料研究[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常翔;张献伟;;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重难点浅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常翔;张献伟;;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重难点浅析[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艳;北方首条沉管隧道 七项技术国内第一[N];工人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伍振 龙艳 李振勇;我国北方首条沉管隧道贯通[N];人民铁道;2012年
3 陈国雄邋通讯员 张健文;广州打捞局成功采用新工艺[N];中国水运报;2007年
4 通讯员 龙艳 李振勇;中国铁建召开沉管隧道技术交流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2年
5 记者 伍振 通讯员 龙艳;国内高震区首条沉管隧道创新成果丰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6 桂慧樵 周万里;亚洲最大的沉管隧道贯通黄浦江[N];经理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陈果 实习生 庞丹丽 通讯员 左西尧;变截面管段国内首创[N];广东建设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任晶惠;用专业技术服务交通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9年
9 谭俊生 任德杨 于洋;国内首座变截面沉管隧道[N];广东建设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夏冰;外海大回淤沉管隧道软基沉降特征与控制计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王翠;沉管隧道工程干坞及岸壁保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测控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雷巨光;沉管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邱峰;沉管隧道施工与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贵红;沉管隧道抗震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李丹;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接头影响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贤辉;结构优化在沉管隧道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周莹;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接头处动力可靠度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袁伟耀;变截面沉管隧道基础处理物理模拟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龚昊;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张敏;滨海新区海河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火灾下沉管隧道热力耦合分析及防火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6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