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量、再生混合料的短期老化和不同成型温度下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下降,经过短期老化后的温拌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有所增强;为保证路用性能,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中RAP掺量在40%以内时的成型温度最大可降低25~30℃,掺量为50%时最大可降温10℃。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再生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随着人们对低碳环保生活重视程度的加大,公路建设行业的节能减排新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废旧沥青混合料作为其中一种最具再生利用价值的材料[1],其再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沥青路面的温拌再生技术是将沥青混合料的温拌技术引入沥青路面的再生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吉书;肖田;杨春风;靳灿章;;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杨帆;孙波;王延斌;李国伟;;温拌工艺在大比例厂拌热再生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3期
3 谢翠玲;张新;苏明;花红桂;;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9期
4 崔普查;;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5 季节;徐世法;;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对比分析[J];石油沥青;2008年05期
6 刘红瑛,戴经梁;水位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刘唐志;朱洪洲;李佳坤;郭鹏;;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辉;李智;;沥青混合料CT图像分割技术及其效果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全;;废旧沥青混合料温拌再生技术[J];工程与建设;2012年05期
3 成志强;陈先勇;陈辉强;侯俊;徐栋良;;RAP中有效沥青膜厚度测定[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赵桂娟;郭平;;不同温拌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何世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9期
6 纪小平;郑南翔;甘新立;;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7 纪小平;郑南翔;甘新立;;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5期
8 潘勤学;钱国平;刘宏富;吕松涛;;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控制值适用性分析[J];中外公路;2014年03期
9 韦琴;;消石灰对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中外公路;2014年04期
10 韦琴;;消石灰对不同温拌剂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冲;徐世法;季节;张涛;张江影;;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再度老化性能的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沈金安;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损坏的技术途径[J];公路;2000年05期
3 季节,高建立,罗晓辉,王锐英;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J];公路;2004年03期
4 徐世法,颜彬,季节,高原;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J];公路;2005年07期
5 季节;王锐英;徐世法;颜彬;;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6 朱万生;;沥青路面材料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11期
7 盖玉京;董文龙;;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市政快速修复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11期
8 谢翠玲;张新;苏明;花红桂;;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9期
9 郭学东;高春妹;;集料清洁度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10 赵薇;;集料含泥量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旭东;陈兆坤;;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J];公路与汽运;2008年03期
2 王欣;;溶剂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6期
3 余建民;吴为义;吴玉霞;;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城市道路中的试应用[J];浙江建筑;2008年07期
4 崔普查;;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5 陈静云;孔令然;李正阳;;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试验[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6 赵亚兰;陈拴发;;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1期
7 熊全裕;肖波;;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4期
8 徐志荣;;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27期
9 黄明;王鹏;李彦伟;黄卫东;;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研究与性能评价[J];公路;2012年10期
10 杨丽英;谭忆秋;董雨明;李恩光;;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松;熊巍;邹云华;刘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应用的可行性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熊巍;卢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3 黄冲;黄绍龙;黄修林;丁庆军;;废橡胶粉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金喜;藤原忠司;;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针入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祥;吴建浩;;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6 刘浩;李涛;;EC120温拌改性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作用与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梁伟光;卢铭伊;许先琴;;我国城市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彦海;变废为宝 经济环保[N];中国交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3 田帅团;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玉磊;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李龙;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6 高超;基于不同成型方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7 李如凯;胶粉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谷雨;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涤;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柔性基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高震;沥青路面旧料热再生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6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