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波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SH波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弹性波动理论,将山岭隧道洞口段简化为单面边坡模型,考虑波在洞口边坡的反射效应,推导垂直入射SH波作用下隧道轴线上的位移场分布,并将隧道简化为三维薄壁壳结构,以得到在该位移场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开展山岭隧道洞口段振动台模型试验,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并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将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看作横截面与纵向响应的叠加,隧道结构横截面发生剪切变形,两侧拱肩与拱脚为抗震的薄弱环节,变形效应沿轴向缓慢增加,此响应为平行隧道结构横截面传播的SH波作用所致;隧道结构纵向发生水平剪切变形,变形效应沿隧道轴向逐渐减弱,洞口处产生较大刚性位移,在施工缝存在的情况下,隧道结构在洞口附近易沿施工缝产生错台现象,此响应为沿轴向传播的SH波所致。此规律表明,隧道结构的纵向抗震设计同样值得关注。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山岭隧道洞口段 单面边坡 弹性波动理论 动力响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2221,51038009)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GP2012K002)
【分类号】:U453.1
【正文快照】: 1引言经历阪神地震、集集地震、汶川地震后,通过对公路隧道的震害调查发现:隧道洞口段以及地质环境复杂变化的洞身段(围岩性质急剧变化处、断层破碎带处、结构刚度急剧变化处和高地应力地段)是震害的严重区段。其中,隧道洞口段是仅次于断层破碎带段的抗震薄弱区段[1-6]。目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德培;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的动力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1期
2 李天斌;;汶川特大地震中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3 周剑;;SH波作用下岩质边坡响应规律的解析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4 石崇;周家文;任强;周先齐;;单面边坡高程放大效应的射线理论解[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高波;王峥峥;袁松;申玉生;;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李育枢;李天斌;王栋;徐华;刘吉;;黄草坪2~#隧道洞口段减震措施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申玉生;高波;王英学;;强震区山岭隧道洞口段结构动力特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8 蒋树屏;文栋良;郑升宝;;嘎隆拉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9 李林;何川;耿萍;曹东杰;;浅埋偏压洞口段隧道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10 孙铁成;高波;王峥峥;;双洞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生;曾祥国;姚安林;王清远;陈华燕;赵师平;;小净距隧道开挖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周笑;彭阳;;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阶段临时支护安全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尹蓉蓉;朱合华;;硫酸盐结晶作用后深埋公路隧道安全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4 陈庆;项宗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孙狂飙;邓文龙;;隧道现场围岩级别判定方法探讨[J];安徽地质;2009年01期
6 赵国刚;袁春花;吴育忠;;省道S212线峰山隧道塌方处理[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7 徐烽峰;李海波;;长管棚在双连拱隧道洞口施工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8 李老三;杨小礼;;大断面隧道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9 宁培淋;杨锐;孙世永;;深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10 李慧英;;松潘县牟尼沟公路隧道涌水处理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超锋;李晓;成国文;赫建明;;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动态分级的Bayes优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杨川福;曹均旺;张斌;;浅谈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双茁;沈洪波;;六武路隧道LED“绿色照明”设计[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4 王文军;张学龙;朱红发;徐培民;;带钢抖动试验装置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5 张玉杰;李斌;;阻尼不相似动响应模型的修正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6 张华;高富强;杨军;王垄;汪旭光;;深凹露天爆破震动速度衰减规律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张玮;汪玉;杜俭业;;瞬态载荷作用下船体板架结构单参数畸变相似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申玉生;高波;胡邦;毕立栋;翟加生;;强震区隧道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相关问题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9 李宏男;田利;张鹏;;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多维多点振动台试验模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10 谢光明;;河防口隧道开裂病害段施工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晓东;古代夯土建筑动力响应及抗震保护[D];兰州大学;2011年
6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邬玉斌;地下结构偶然性内爆炸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涛;深潜器耐压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占武;支护参数对隧道围岩影响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李亮;基于BS构架的公路隧道施工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冯剑;矮寨特大悬索桥缩尺模型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裕超;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试验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旭光;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复合隔震摩擦承压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梁苗;云驾岭深部松软破碎岩层大断面硐室锚注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胡达;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永春;衡重式桩板挡墙的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王志岳;广梧高速某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聪,陈龙珠,宫必宁;地下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2 雷谦荣;地震带的隧道开挖[J];地下空间;1994年02期
3 蒋良潍;姚令侃;王建;;基于振动性态和破坏相似的边坡振动台模型实验相似律[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4 陈国兴;庄海洋;程绍革;杜修力;李亮;;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方案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6期
5 陈国兴;庄海洋;杜修力;李亮;程绍革;;土-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1期
6 郭迅;;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6期
7 张敏政;地震模拟实验中相似律应用的若干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2期
8 周德培;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的动力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1期
9 林皋,朱彤,林蓓;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祁生文;;单面边坡的两种动力反应形式及其临界高度[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达,洪秀金;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案浅探[J];江西煤炭科技;2003年01期
2 王新明;浅埋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5年08期
3 高峰;石玉成;严松宏;关宝树;;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3期
4 范进昌;;龙祖山隧道洞口段高边坡的处理[J];广东公路交通;2006年03期
5 周和庆;;公路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6 舒志乐;徐东旭;徐柯;刘新荣;李松;;半明半暗法在公路隧道洞口段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杨宝山;刘新荣;钟祖良;张鸿斌;刘元峰;;米家寨1#隧道洞口段大变形机理及治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朱传孔;朱长江;;大断面市政隧道洞口段设计与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9 闫鹏飞;姚坤;;拉脊山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张忠刚;浅谈黄土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要点[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德培;;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2 姚辉;刘青林;;易风化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刘明高;洪锦;马杰;;隧道洞口段载体桩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小平;强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龙;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隧道洞口段塌方风险评估[D];长安大学;2010年
2 李春;广西公路隧道洞口段支护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3 卓国平;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和原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杨超;浅变质碎裂岩地区隧道洞口段预加固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杨波;冻融作用下黄土隧道洞口段应力变形及病害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乔雄;黄土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王东升;龙泉山一号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辉;山岭公路隧道洞口段开挖力学行为与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娄勇;平寨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动态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方亮;输气管道小断面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SH波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8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