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考虑持时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考虑持时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IDA分析。对比持时与桥梁结构地震需求的相关性表明:持时的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对于位移工程需求参数(EDP)影响较小,但对能量EDP以及包含能量项的疲劳破坏和累积损伤参数的概率预计(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显著。因此,在PBSD中如采用能量EDP,则必须考虑到所选地震波的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均要符合工程场地实际的地震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全概率理论的PBSD,提出一种能够考虑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 实际地震波 持时 优化选择方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173,51278163,5130854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212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586)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08085QE9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30111120009) 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SKZ2012004)
【分类号】:U442.55
【正文快照】: 在历次大地震中,持时越长,破坏越大,并且多次出现距离主震较近的余震对各种结构产生的破坏要比主震大得多,这是强震持时对结构破坏具有显著影响的有力证明。而且,大量研究也显示了强震地面运动持时对于结构各种地震反应的影响[1-4]。通过试验研究[5-7]发现:采用能量参数和累积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波;温增平;;地震动记录调整中反应谱控制周期的初步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2 韩建平;陈继强;闫青;罗熠;;考虑谱形影响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进展[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逵;基于地震能量输入历程的RC框架损伤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陈波;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地震动记录的选择和调整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王炎;铁路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及易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张振学;新型无推力空间钢网拱桥理论分析与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5 姚霄雯;基于性能的高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与抗震安全评估[D];浙江大学;2013年
6 吕海霞;高层结构基于整体及构件损伤指标的地震失效评价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伯明;王挺;;高层建筑结构时程分析的地震波输入[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曲哲;叶列平;潘鹏;;建筑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中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现代桥梁抗震设计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2 朱世杰;;日本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新规程简介[J];地震工程动态;1981年02期
3 刘志强;;浅析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J];城市建筑;2014年02期
4 吴萍,李秋生,李明元;浅谈三灵高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J];中南公路工程;2000年04期
5 马祥骏,彭汉杰,杨志田;浅谈桥梁抗震设计[J];山东交通科技;2000年01期
6 ;对我国桥梁抗震设计的建议[J];公路运输文摘;2000年08期
7 孙利民,范立础;阪神地震后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改订[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叶爱君,胡世德,范立础;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实用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9 彭强;青藏铁路9度地震区桥梁抗震设计浅析[J];桥梁建设;2005年05期
10 占海林,李捷;桥梁抗震设计计算方法简介[J];甘肃科技;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上;;日本铁路桥梁抗震设计中延性率的评价方法[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杨丽辉;闫贵平;;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抗震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薛瑞杰;袁万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杨丽辉;闫贵平;;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抗震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殷鹏程;;中美新一代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比较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川岛一彦;;1995年神户地震后的桥梁抗震设计[A];湖北公路交通防灾救灾安保工程专家论坛专辑[C];2008年
7 徐秀丽;李枝军;李雪红;许祥;;城市桥梁抗震设计对策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李建中;管仲国;;基于性能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发展[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9 王志强;范立础;;综合影响系数的讨论[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10 罗仕庭;杨鹏飞;杨静;;基于抗震新规范下糯扎渡大桥的抗震验算[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沈祖芸 通讯员 董少校;三十年铸就“彩虹的脊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葛运溥;中加合作共促我国西部道路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许琦敏;以柔克刚,大桥装上抗震关节[N];文汇报;2010年
4 记者 刘布阳 钱民峰 通讯员 李冲;公路抗震重大专项取得多项技术突破[N];中国交通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田翔;互取所长 互补所短[N];中国交通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钱民峰 刘布阳 孟庆丰;重塑生命线[N];中国交通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笑;中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比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2 魏欢庆;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积鑫;V型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设计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4 陈艳;中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算法和参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曾红华;河源大道跨线桥连续弯梁桥的抗震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慎丹;近场地震下RC梁式桥抗震设计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赵静;高烈度地震山区梁桥的选型和抗震构造[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戚冬艳;桥梁结构抗震设计重要性修正系数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汪旭;地震作用下墩顶合理支承宽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考虑持时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1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9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