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阻尼器逆模型实现梁桥半主动减震研究
本文关键词:MR阻尼器逆模型实现梁桥半主动减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磁流变(MR)阻尼器构造简单、控制效果好,是土木工程减震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半主动控制装置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系统地开展了基于MR阻尼器的自适应逆模型半主动控制的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MR阻尼器模型参数自适应识别算法,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基于修正的LuGre模型的MR阻尼器模型参数自适应识别模型,并通过大量仿真,分析该模型特征参数,建立参数初始值和识别的方法。基于此识别模型,以MRF-04K阻尼器为例,识别其修正的Bouc-Wen滞回模型。结果表明使用识别的动态模型参数,所得修正的LuGre模型与修正的Bouc-Wen模型的滞回曲线吻合度良好,能准确描述MRF-04K阻尼器的滞回性能。2.结合MRF-04K阻尼器滞回模型和LQG主动控制算法,在三条地震波激励下,分别基于自适应逆模型算法和Clip-optimal控制算法,对三层框架结构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逆模型算法的半主动控制系统能有效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与加速度响应。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半主动控制策略的实现机理,表明自适应逆模型算法实现了施加电压的连续调节,可更好地追踪LQG算法最优主动控制力,从而最接近主动控制效果。3.将自适应逆模型半主动控制系统应用于Highway Bridge Benchmark模型,并以Clip-optimal控制算法作对比,在六种地震波激励下进行了减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逆模型算法能有效地实现梁桥的减震,其减震效果尤其是结构峰值响应减震效果均优于Clip-optimal控制算法,最为接近基于LQG主动控制的结果,为MR阻尼器自适应逆模型半主动控制系统实现梁桥减震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MR阻尼器 逆模型 半主动控制 梁桥 减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1.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磁流变液阻尼器研究现状13-18
- 1.2.1 磁流变液及应用13-15
- 1.2.2 基于磁流变液的装置15-16
- 1.2.3 MR阻尼器滞回模型16-17
- 1.2.4 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策略17-18
- 1.3 桥梁工程减震控制研究现状18-19
-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意义19-22
- 第2章 基于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策略22-28
- 2.1 前言22
- 2.2 MR阻尼器滞回模型22-25
- 2.3 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策略25-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MR阻尼器逆模型半主动控制系统28-38
- 3.1 前言28
- 3.2 自适应识别算法28-30
- 3.2.1 MR阻尼器模型选取28
- 3.2.2 模型参数自适应识别算法28-30
- 3.3 自适应识别算例30-35
- 3.3.1 建立自适应识别模型30-31
- 3.3.2 识别模型运行参数选取31-32
- 3.3.3 运行识别模型32-35
- 3.4 自适应逆模型控制算法35-36
- 3.5 本章小结36-38
- 第4章 MR阻尼器自适应逆模型半主动控制系统对简单三层框架减震及对比分析38-58
- 4.1 前言38
- 4.2 控制系统设计38-42
- 4.2.1 系统运动方程38-39
- 4.2.2 主动控制算法39-41
- 4.2.3 半主动控制算法、控制效果及权矩阵的确定41-42
- 4.3 算例分析42-56
- 4.3.1 地震动激励42-43
- 4.3.2 控制过程分析43-49
- 4.3.3 控制效果分析49-56
- 4.4 本章小结56-58
- 第5章 梁桥BENCHMARK模型半主动减震对比分析58-76
- 5.1 前言58
- 5.2 桥梁计算模型58-61
- 5.2.1 桥梁工程概况58-60
- 5.2.2 评价指标60-61
- 5.2.3 地震动激励61
- 5.3 控制算法61-68
- 5.3.1 主动控制算法61-64
- 5.3.2 半主动控制算法64-68
- 5.4 结果分析68-73
- 5.4.1 控制过程分析68-70
- 5.4.2 控制效果分析70-73
- 5.5 本章小结73-76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6-78
-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76-77
- 6.2 未来工作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2
- 附录A82-8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张京伟;;新型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1年12期
2 R. I. Skinner;史金纳;R. G. Tjler;戴勒;A. J. Heine;海尼;W. H. Robinson;罗宾逊;严竹平;;用于结构抗震的滞忯阻尼器[J];工程抗震;1980年03期
3 Thomas Szirtes;曹元彪;;正确选用阻尼器[J];矿山机械;1990年03期
4 张冶;;机械式压力阻尼器的类型及其应用[J];自动化仪表;1993年06期
5 王飞跃,聂玉光,金兆熊;离心机下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0期
6 刘晖,唐家祥;主动调频阻尼器的参数优化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年03期
7 段权,徐晖;旋转式硅油阻尼器动态特性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杨智春,李斌;多层滑动极板式电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9 黄震宇,陈大跃,谢国权,朱成刚,赵春宇;电流变阻尼器的频率自适应减振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10 杨国华,李爱群,程文p<;结构控震设计中流体阻尼器的指数选择与控制系统设计[J];工业建筑;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玲凌;杨智春;孙浩;温金鹏;;一种新型非线性阻尼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维凝;苏亮;闫维明;;大行程铅剪切阻尼器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闫维明;苏亮;彭凌云;王维凝;;铅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概况[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海俊;王石城;孙利民;张文生;;考虑阻尼器刚度影响的张力梁复特征值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王湛;李江刚;潘建荣;;装有金属阻尼器的钢结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晓斌;陈五星;胡军华;周勇;;蓄能式阻尼器的仿真与试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9 杨光;陈塑寰;杨志军;;电流变阻尼器在结构中的最优位置[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肖应廷;廖瑛;;粘性阻尼器对减小展开式太阳翼锁定冲击力矩的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超 李虹 王占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首装”风阻尼器[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王桂兰 席斯;安装阻尼器为建筑增加一份抗震保险[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席斯;安装阻尼器 为豪宅加一份保险[N];财经时报;2003年
4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庄超;“天核”参与核电国产[N];苏州日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任荃;“弹簧”以柔克刚 校舍岿然不倒[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华;Nano-MR阻尼器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2 武s,
本文编号:497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9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