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自驾联网车的交叉口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向自驾联网车的交叉口协同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具备精确控制和传感能力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交通系统带来了新希望。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有效解决汽车在开放道路中的行驶问题,但面对有运行轨迹冲突和通行竞争限制的交叉口,车辆的安全和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目前都无法保证。近年来,以实现交通系统各要素协同一体化为目标的车联网技术渐渐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有力技术手段,交叉口控制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着眼于未来道路交通系统,基于车联网环境下车路能实时通信这一技术特征,面向车联网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设计了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动驾驶汽车控制精度高、联网能力强等特性的交叉口协同控制方法,使车辆能高效安全地通过交叉口。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交叉口联网协同控制模型。通过将交叉口及其附近路段区域划分成三个逻辑控制区域(自由驾驶区、核心区、缓冲区),设计了一个基于“缓冲-预留”机制的交叉口协同控制方法,指出了实现“缓冲-预留”机制的两个关键步骤:交叉口通行时空资源分配和车辆速度调整,并基于此建立交叉口通行时隙分配模型和车辆速度控制函数模型。此外提出控制失败处理机制,以提高整个“缓冲-预留”机制的容错性。(2)联网协同控制模型的求解算法研究。针对交叉口通行时隙分配模型,提出基于投影叠加原理的通行时隙最优解求取方法;针对车辆速度控制函数模型这一涉及到泛函分析的问题,采用对速度控制函数进行三段式线性分解的方式来求取动力学控制参数。(3)仿真系统的开发与仿真实验。通过C#.NET对VISSIM COM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搭建了一个采用并行双路网系统架构的、可与VISSIM进行基础数据交互的仿真环境—交叉口联网协同控制仿真系统,并基于此进行了一系列仿真实验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对仿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行程延误、停车次数、燃料消耗、尾气排放等。
【关键词】:交叉口 协同控制 自驾联网车 “缓冲-预留”机制 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5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4-21
- 1.3.1 自动驾驶汽车研究现状14-16
- 1.3.2 车联网研究现状16-18
- 1.3.3 交叉口协同控制方法研究现状18-21
- 1.4 研究内容21-22
- 1.5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交叉口联网协同控制方法框架23-31
- 2.1 交叉口控制问题23-27
- 2.1.1 交叉口分类23
- 2.1.2 交叉口冲突分析23-26
- 2.1.3 交叉口控制方式分类26-27
- 2.2 联网协同控制思路与系统结构27-30
- 2.2.1 车载单元功能28-29
- 2.2.2 路侧单元功能29-30
- 2.3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交叉口联网协同控制数学建模31-41
- 3.1 交叉口通行时间数学建模31-32
- 3.2 “缓冲-预留”机制32-35
- 3.3 基于“缓冲-预留”机制的协同控制模型35-39
- 3.3.1 核心区通行时隙分配模型35-37
- 3.3.2 缓冲区车辆速度控制函数模型37-39
- 3.4 控制失败处理机制39-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联网协同控制模型的求解算法41-52
- 4.1 核心区通行时隙分配模型求解算法41-42
- 4.2 缓冲区车辆速度控制函数模型求解算法42-51
- 4.2.1 速度控制曲线的存在性判断43-44
- 4.2.2 三段式控制模式44-47
- 4.2.3 动力学控制参数求解47-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交叉口联网协同控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52-59
- 5.1 需求分析及技术路线52-53
- 5.2 开发环境53-55
- 5.2.1 Visual Studio53
- 5.2.2 VISSIM COM53-55
- 5.3 系统架构设计55-56
- 5.4 系统关键类56
- 5.5 系统实现56-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第六章 仿真实验及数据分析59-70
- 6.1 仿真路网59-60
- 6.2 仿真参数60
- 6.3 与信号灯控制方式的对比分析实验60-63
- 6.4 在高饱和度交通环境下CVT控制方法的表现63-67
- 6.5 敏感性分析实验67-69
- 6.5.1 缓冲区速度多段式控制和单段式控制的影响67
- 6.5.2 进口车道数的影响67-68
- 6.5.3 安全时距的影响68-69
- 6.6 本章小结69-70
- 总结与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8
- 附录1 仿真系统关键类代码78-83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83-85
- 致谢85-86
- 附表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麦婉菁;徐建闽;温惠英;;虎门中心商业区三个相邻交叉口交通组织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郑小燕;丁恒;王钊;;近距离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J];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3 严国灿;胡继华;熊志;;面向自动设计的交叉口数据模型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4期
4 张鹏;赵静;王占宇;宋丽华;;蒙特卡罗法在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中的应用[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梅;李文权;;老城区交叉口交通组织状况的分析与改善[J];公路交通技术;2009年03期
6 林莉贤;李亚茹;;交叉口公交优先方法及评价决策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9期
7 戴国仲;;交叉口设计方案评价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年10期
8 王富;李杰;石永辉;;左转远引交叉口交通组织与几何参数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0年02期
9 宋睿;湘水;;中小城市交叉口改善设计及其仿真探讨——以浙江省武义的交叉口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0年01期
10 杨熙宇;谢军;;基于系统优化方法的交叉口规划方案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梅;李文权;;采用交通组织优化方法改善老城区交叉口交通状况[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大鸿;胡华启;;基于TRIZ理论的都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与交叉口设计探讨[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3 宁乐然;何晓鸣;王富;;远引交叉在城市连续交通中的应用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卢维伟;道路交叉口设计可以再优化[N];厦门日报;2006年
2 李宏;行人等红灯耐心只有90秒[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田泓;城市如何缓解“行路难”?[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文阁;基于模糊控制的单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与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宋现敏;城市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卢凯;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袁满荣;昆明市主城区交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裕龙;基于机动车PM_(2.5)排放分析的信号控制交叉口仿真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孙林;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城市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林菁;城市交通开放式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椺;典型交叉口综合交通设计对通行效率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刘美妮;干线协调控制配时参数优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萌萌;预防交叉口排队溢出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保菊;城市道路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法及仿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徐建军;基于车路协同的交叉口盲点避撞技术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9 侯淼;短间距交叉口群渠化与信号配时优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10 朱琪;逆行非机动车对交叉口影响分析及改善方案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面向自驾联网车的交叉口协同控制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0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