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约束条件下的物流枢纽承载能力度量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约束条件下的物流枢纽承载能力度量方法研究
【摘要】:为了科学认知和衡量物流枢纽承载能力,充分发挥物流枢纽效能,实现物流枢纽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学等学科领域承载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基于物流枢纽网络结构特征,采用系统网络容量计算方法,结合物流枢纽作业流程研究了物流枢纽承载能力基本概念及度量方法,并最终构建了联接线路、作业能力、能源环境等多约束条件下的物流枢纽承载能力度量模型。该模型各约束条件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测算物流节点与联接线路集成耦合、各作业环节相互协同的物流枢纽承载能力。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承载能力 复杂网络 物流枢纽 多约束条件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物流系统承载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310823153012)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安港’国际商贸物流承载能力研究”(15Z15)
【分类号】:U115
【正文快照】: 物流枢纽作为物流活动的载体,随着区域物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很多地区基于简单的“需求决定论”大规模建设物流枢纽设施,一些地区在物流基础设施领域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部分项目运营后缺乏盈利能力,甚至出现土地废弃、挪作它用等现象,导致物流枢纽发展不可持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2 程琳;王炜;于春青;朱志坚;;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容量的建模[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3 程世东,刘小明;时空消耗法求解物流园区规模[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8期
4 詹歆晔;郁亚娟;郭怀成;王真;刘永;周丰;;特大城市交通承载力定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5 王爱虎;王娜玲;;物流系统承载能力研究:文献综述和一体化计算方法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周伟,王秉纲;路段通行能力的理论探讨[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7 蒋兵,胡明华,田勇,黄卫芳;机场跑道容量评估模型和估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8 焦宇;康与涛;尹小贝;汪金辉;许乐平;;港口交通资源承载力预测预警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9 朱家荷,汤奇志,赵春雷,张巍,贾永刚;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变革[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07期
10 朱吉双;张宁;;城市道路网络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军;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开晓莉;高良敏;刘宁;韩尚富;陆根法;;连云港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阮文刚;吴仁海;郑少露;;基于群组决策法的环境承载力计算[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3 刘武艺;邵东国;唐明;;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探讨和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4 李素艳;杨东援;刘艺;;地下道路理论通行能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5 路忠贤;唐永顺;;环境承载力及其在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6 王新涛;王建军;;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初探[J];北方经济;2007年12期
7 李健;贾元华;姚晓白;敖谷昌;陈峰;;互通式立交网络流的协同控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王真;郭怀成;;环境可持续交通管理的概念、内涵与研究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高爱霞,陈艳艳,荣建;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的路段实际通行能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慧玲;王玉玺;;新疆乌昌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娜;王宁;姚翔;;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措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刘江;杨永勤;;基于可变减速时间的通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原华荣;;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吴琳;;物流园区规模预测与实证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婷婷;冯达;朱翔;;长株潭地区区域承载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吴涛;杨木壮;简梓红;唐玲;黄顺婷;;南澳岛1989-201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唐小卫;协同决策机制下航空运输系统不正常航班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宋福忠;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及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杨信丰;城市交通网络容量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李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阳;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堆场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新君;海域承载力和海水养殖业布局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忠蕾;黄河三角洲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罗青霞;基于不同类型临海产业布局的资源需求与环境影响模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彦斌;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堆场系统通过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慧来;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泊位系统通过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纪国良;K集装箱码头泊位利用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郑滢s,
本文编号:525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2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