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06 08:27

  本文关键词: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高边坡 稳定性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极限平衡法


【摘要】:根据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分析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将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为五个评定级别:稳定、较稳定、基本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确定模糊识别模型的因素集及归一化的指标权向量,将所得指标权重带入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中,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ATLAB编程,实现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延安市某黄土高边坡为例,分别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和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特征值为2.96,稳定性等级属于Ⅲ级基本稳定,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作者单位】: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黄土高边坡 稳定性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极限平衡法
【基金】: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科研基金项目(08-1A类-0215-基;14-1类-0051-基)
【分类号】:U416.14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黄土地区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黄土高边坡,根据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分析其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1],而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受众多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单纯地依靠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守煜;;可变模糊聚类及模式识别统一理论与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王志贵;黄土路堑边坡冲蚀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3期

3 黄昌乾,丁恩保;边坡工程常用稳定性分析方法[J];水电站设计;1999年01期

4 叶万军;彭小云;折学森;;综合模糊识别下的黄土边坡断面优化[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王秀丽;王艳红;朱彦鹏;;黄土地区高边坡稳定性模糊识别法理论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6 蒋中明,张新敏,徐卫亚;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有限元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7 谭晓慧;王建国;胡晓军;毕卫华;;边坡稳定的模糊随机有限元可靠度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8 马毅;王希良;刘振;郭阳阳;;基于模糊因素的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多模型组合评价[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9 张海龙;徐卫亚;王伟;石崇;王盛年;;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争岗堆积体稳定性评价[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方世跃;刘兴荣;苟延波;颉丽;;改进最小势能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在田家寨滑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2 王孝存,周健,贾敏才;不同堆载方法在软基堆载预压中的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3 沈世伟;佴磊;徐燕;;不同权重条件下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陈景;唐茂颖;罗强;;土质路堑高边坡变形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倪雄;马晓霞;;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方法[J];测绘标准化;2005年02期

6 连金芳;;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评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7 方宏伟;李长洪;方玲玲;;基于粗糙商集的边坡稳定性模糊积分评价[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6期

8 曹忠清;;古莲河露天煤滑坡机理及控制方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8期

9 李怀珍;邓广涛;;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的BP网络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10 杨人光;;滑坡蠕变时效稳定性理论与滑坡预测(报)研究的基本构想[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红;吴俊旭;;黄土地区滑坡灾害发育规律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2 张永双;曲永新;陈情来;雷伟志;;浅析黄土滑塌与黄土滑坡[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刘起霞;邹剑峰;;某黄土地区城市边坡加固工程实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昀;张子新;;相似模型试验中土质相似材料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程东幸;刘大安;丁恩保;潘炜;刘艳辉;郭华锋;;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发展思路[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庄迎春;刘世明;邢玉芳;李宏;;某电站地面厂房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唐茂颖;罗强;华政辉;;土质路堑高边坡变形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陈守煜;;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研究的可变模糊集途径[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秀丽;王艳红;朱彦鹏;王光照;李庆福;梁亚雄;;湿陷性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艳博;李占金;何满潮;;露天煤矿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溢;爆破荷载对蠕动边坡的累积效应及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英武;基于单源、复合源模糊数的建筑结构振动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阮永芬;复杂高边坡的动力和静力稳定性分析及空间变异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沐宇;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郑书彦;滑坡侵蚀及其动力学机制与定量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胡夏嵩;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9 谢婉丽;黄土地区高填方加筋土路堤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10 郑明新;滑坡防治工程效果的后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伟;小型土石坝防渗加固前后渗流及稳定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买合木提·巴拉提;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在二塘沟水库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小乐;四川木里金矿边坡稳定性仿真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国儿;红岩滑坡变形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价[D];浙江大学;2011年

5 曾凯波;大冶铁矿露天采场高陡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6 汪磊;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7 邓钟敏;云南省大理梨花溪住宅小区ZK86号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华磊;丁家坟滑坡失稳机制及变形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德成;丁家坟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郑欣桐;安县桑茶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科;李夕兵;宫凤强;;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边坡地震稳定性综合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2 尤天慧,樊治平,俞竹超;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中确定属性熵权的一种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刘伟庆,徐敬海,邓民宪;震害影响因子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2期

4 陈守煜;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哲学基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陈守煜;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与收敛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陈守煜;工程可变模糊集理论与模型——模糊水文水资源学数学基础[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守煜;;可变模糊集合理论——兼论可拓学的数学与逻辑错误[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陈守煜;袁晶?;李亚伟;;基于可变模糊集的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及其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陈守煜;;可变模糊聚类及模式识别统一理论与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守煜;模糊优选神经网络多目标决策理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平,张德政;基于软计算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与实现[J];岩土工程技术;2002年03期

2 缪,

本文编号:525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25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a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