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期望安全车距的车辆跟驰行为分析与仿真

发布时间:2017-07-08 09:14

  本文关键词:基于期望安全车距的车辆跟驰行为分析与仿真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期望安全车距(ESD) 车辆跟驰 参照点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摘要】:为解释实际道路交通流中的跟车距离差异,引入期望及参照点理论,提出期望安全车距(ESD)概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C#编程模拟车辆跟驰行为,以跟车距离的试验值作为ESD的代表值,从横向角度考察ESD的个体差异,分析性别及实际驾龄对ESD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对比分析不同驾驶类型间的差异。数据显示:驾驶人ESD的个体差异较大,性别对ESD有一定影响,实际驾龄对ESD的影响无明显规律。ANOVA分析表明:驾驶类型对ESD有极大影响(P0.001)。ESD是驾驶人判断车距是否安全的参考点,是导致实际跟车距离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
【关键词】交通工程 期望安全车距(ESD) 车辆跟驰 参照点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分类号】:U491.25
【正文快照】: 0引言车辆跟驰行为是驾驶人在道路交通环境中的主要驾驶行为之一[1],当前车制动减速,后车跟驰距离较小,不足以做出及时反应以完成制动措施时,便易发生追尾事故[2]。实际交通流中,驾驶人的行为对交通流的影响较大[3],且驾驶人的实际跟车距离在相同环境中存在明显差异[4]。目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炜华;刘浩学;冯中祥;施卢丹;蒋伟峰;;昼间自由行驶状态下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规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3期

2 赵炜华;刘浩学;陈昊;;基于BP网络的驾驶员黄昏空间距离判识规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4期

3 赵炜华;王丽华;叶飞;刘浩学;;驾驶人所处环境照度对视认距离影响[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年06期

4 李都厚;刘浩学;赵炜华;;黄昏时段颜色对驾驶人空间判识距离的影响规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侯贻栋;赵炜华;魏朗;陈昊;;驾驶人空间距离判识规律心理学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曾友志;张宁;刘利娟;;考虑司机扰动风险偏好异质的跟驰模型[J];物理学报;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卞晓华;基于驾驶行为的车辆运行安全特性及其模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伟;付锐;马勇;郭应时;;车速与标志文字高度对驾驶人视觉搜索模式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建;李亚平;杨海飞;;专业及非专业驾驶人跟驰安全特性评价[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年05期

3 万红亮;杜志刚;冯超;王明年;;基于视错觉的公路隧道中部安全控速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年05期

4 郑展骥;冯超;杜志刚;王明年;;城市跨江桥梁交通景观改善方法及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年01期

5 石建军;李鹏飞;刘小明;李文芳;;道路通行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年02期

6 赵炜华;韩伟;冯中祥;叶飞;边浩毅;刘浩学;;雨夜驾驶人对黑色障碍物视认距离变化规律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年02期

7 陈文娇;曲大义;杨万三;陈秀锋;卞晓华;;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车辆需求安全距离及模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张卫华;钱小慧;冯忠祥;彭雪;;照度与视觉敏感度对驾驶辨识行为的影响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4年04期

9 冯忠祥;雷叶维;袁华智;张卫华;张楠楠;;速度和照度对黑白目标物识认时间的耦合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10 郑展骥;杜志刚;冯超;;基于速度错觉的城市跨江桥梁交通景观改善方法[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炜华;地面动态环境中驾驶人空间距离判识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杨炜;客运车辆危险行驶状态机器视觉辨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师宪伟;VANET紧急报文及时响应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7年04期

2 刘江;田萍;荣建;任福田;;驾驶员气质与行车速度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黄凯;侯德藻;何勇;臧永超;;驾驶员动态视认特性初探[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5期

4 姜军;陆建;李娅;;基于驾驶人视认特性的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设置[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蒋海峰;王磊;韩文元;杨丰艳;;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性能与视认性关系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3期

6 刘哲义;高速公路驾驶员生/心理特点对行车安全的危害与预防[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3期

7 马骏;论驾驶员的感知特性及安全管理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5期

8 高振海,管欣,郭孔辉;驾驶员轨迹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6期

9 何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S1期

10 张智勇,荣建,任福田;跟车模型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荣涵;车辆排队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周立军;基于驾驶员信息处理特性的跟驰及换道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赵炜华;地面动态环境中驾驶人空间距离判识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玲;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长虎;安全车距“八远点”[J];汽车运用;2003年11期

2 陈光武,侯德藻,李晓霞,李百川;高速公路实用安全车距计算模型[J];人类工效学;2001年01期

3 周松盛;何天明;张明涛;张雄飞;;简易安全车距和高速公路安全视距计算模型[J];北京汽车;2009年02期

4 戴秋艳;;行进中车辆防追尾碰撞的临界安全车距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武毅;李仰军;刘建勋;卫丽芬;尹旭琴;;基于机器视觉的安全车距测量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年03期

6 王兴伟;谭德荣;孙静霞;;基于驾驶特征的临界安全车距数学模型[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边明远;;基于紧急变道策略的汽车主动避障安全车距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4期

8 王飞龙;连晋毅;余国亮;;年龄及分心对反应时间影响与安全车距分析[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高岗;;时刻保持安全车距[J];道路交通管理;2014年03期

10 蓝英;;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车距[J];汽车与驾驶维修;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山;韩伯棠;;可操作的保持安全车距的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映;ITS促无线、安全、导航技术升级[N];中国电子报;2007年

2 交通安全周刊;回家路上谨慎 过年温馨祥和[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广祥;基于驾驶行为的汽车主动防撞预警系统的安全车距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史海燕;高速公路汽车追尾机理分析及仿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荣团;高速公路尾随相撞事故及预防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33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33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