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20:00

  本文关键词: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联系强度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江苏省


【摘要】: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间的公路、普速列车、高铁(CRH)与信息网络数据,从流空间视角对江苏省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表明:1公路和普速铁路网络所展现的区域空间结构较为无序且影响范围有限,高铁网络则在大幅度拓展城市有效联系范围的同时凸显了发达地区的重要地位,而信息网络所反映的空间结构更加完整、有序与协调,代表了未来江苏省城市联系网络的发展方向;2在高铁与信息网络的冲击下,流空间视角下的江苏省省域空间结构研究显出了一些区别于传统认知的新特征与变化趋势,如跳跃性的与非相邻地区产生主要联系、"等级+网络"的变化趋势等;3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区域联系线密度由"沪宁线"向"沿海线"逐级递减,空间结构指数的计算结果也基本支持这一论断;4以高铁与信息为代表的新要素流对江苏省省域空间格局网络化的效率与公平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种影响,前者体现在改善区际可达性促进区域发展,后者体现在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关键词】联系强度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江苏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85)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39)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ZDIXM019)资助
【分类号】:U113
【正文快照】: 新世纪以来,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社会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1,2],并引发了对传统空间观的反思和新空间形式的探讨,其中基于网络社会的“流空间”成为重要的理论前沿[3]。1992年,Castells提出流空间是经由流动而共享时间的社会实践组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通达性与城镇空间结构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2 卢鹤立,刘桂芳;赛博空间地理分布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3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锦宗;;基于分形的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4 钟业喜;陆玉麒;;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5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6 管卫华,赵媛,林振山;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7 金凤君,王成金;轴-辐侍服理念下的中国航空网络模式构筑[J];地理研究;2005年05期

8 黄晓燕;曹小曙;李涛;;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9 刘传明;曾菊新;;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湖北省79个县域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10 甄峰;王波;陈映雪;;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晗熠;;枢纽确定单连接轴—辐网络结构在中国民用航空网络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单良;武少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辽宁省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姜松;;高铁时代到来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新动力——以京沪高铁开通对旅游业发展带动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潘坤友;曹有挥;曹卫东;魏鸿雁;;安徽沿江中心城镇“轴—辐”物流网络构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5 钟业喜;陆玉麒;;城市影响区格局分析的定量方法——以江西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6 赵丹;张京祥;;高速铁路影响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7 梁进社;李贵才;张华;;同心扩展和走廊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8 林涛;;高速公路网与区域城镇体系的关系及研究动态[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9 赵渺希;陈晨;;中国城市体系中航空网络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2期

10 何丹;杨r,

本文编号:569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69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