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综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综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发展
【摘要】:为探索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空间联动影响规律,在道路绩效空间溢出效应数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宁夏"同心—沿川子"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利用因子分析合成高速公路影响区县综合发展指数,选择典型道路绩效表征变量,构建道路投资绩效空间滞后模型,对"同心—沿川子"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区域综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同心—固原"、"固原—什字"和"什字—沿川子"3期高速公路阶段性施工通车,道路投资空间效应呈现短期正向溢出、中期负向溢出、长期均衡的动态变化规律。建议在高速公路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区域经济活动特点,发挥交通项目建设对区域空间均衡发展的正向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1075,71303269)
【分类号】:F542.8;F127
【正文快照】: 0引言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活动特征和空间结构演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道路项目投资建设与区域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即道路项目投资效益可通过某种空间作用在地理上集聚,不同集聚点的作用具有溢出效应,道路项目建设对于某一区域的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骆永民;樊丽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增收效应的空间特征——基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5期
2 刘生龙;胡鞍钢;;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3 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4 Ken Doust;;Toward a typology of sustainability for cities[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素;贺娅萍;;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2 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东北三省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3 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4 胡际;陈雯;;生产者服务业对第二产业TFP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际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5 李伟军;;地区行政层级、信息基础与金融集聚的路径选择——基于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6 张志;周浩;;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及其产业差异——基于空间计量的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7 刘昌义;潘家华;张莹;;城市轨道投资的经济和就业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刘渝琳;刘珊宏;;科学发展观视野的重庆民生指标体系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9 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区域间公共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10 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项英辉;欧阳文静;;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研究的文献综述[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2 毛其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3 金祥荣;陶永亮;朱希伟;;基础设施、产业集聚与区域协调[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贤腾;刘锋;;皖北地区空间不均衡增长战略初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5 李丹丹;;税收激励对环渤海风险投资的影响[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风险投资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6 Yushun Tan;Senfa Chen;Yuanyuan Zhang;Jinliang Liu;;Transportation and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Optimal Control Theory[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赵娟;任俊桦;任民;;铁路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7 综合轨道交通体系学术沙龙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程文;基于模块化分工的产业组织演化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杰琦;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符安平;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6 蒋永雷;区域产业转移形态及其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8 苏红键;空间分工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宋志涛;经济开放、市场分割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鑫;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苏畅;公共基础设施与R&D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唐娟;我国区域资金洼地效应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李宗轩;交易费用、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利霞;基础设施投入对出口贸易技术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杨志杰;城市群基础设施政府提供的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7 张心昌;基于三阶段DEA的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冯立新;交通方式对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兴燕;促进我国消费模式转型的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郝荣涛;基于非均衡发展视角的西三角经济圈构建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伦武;;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2 侯风云;张凤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3 李一花;骆永民;;财政分权、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4 黄季q,Scott Rozelle,解玉平,张敏;从农产品价格保护程度和市场整合看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2年09期
5 王美今;林建浩;余壮雄;;中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特性识别:“兄弟竞争”与“父子争议”是否并存?[J];管理世界;2010年03期
6 骆永民;;地理特征、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户收入——基于安徽省368份调查问卷的SEM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范九利,白暴力;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法估计[J];经济论坛;2004年11期
8 莫连光;刘晓凤;;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结构与农民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J];经济问题;2008年06期
9 杨友才;;产权制度的空间溢出性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固定效应的计量研究[J];经济问题;2010年06期
10 行伟波;李善同;;本地偏好、边界效应与市场一体化——基于中国地区间增值税流动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荣信;论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生态与灾害问题[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2 ;未来20年中国区域发展将呈新格局(英文)[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7年01期
3 范志国;;统筹区域发展 共建一体化和谐社会[J];中国建设信息;2007年15期
4 东吴;;努力探索区域发展中又好又快发展港口经济新路[J];港口经济;2007年07期
5 蒙薇;莫鸿业;;论统筹区域发展的制度基础建设[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05期
6 李文荣;;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众科技;2006年07期
7 ;巴基斯坦水泥有望出口俄罗斯[J];建材发展导向;2008年01期
8 于今;;中国区域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22期
9 靳志宏;;正视现实,寻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J];世界海运;2009年02期
10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启动实施[J];中国水利;201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8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9 薛健;;对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10 王慧炯;李泊溪;;系统工程与区域发展战略——政策科学初探[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魏健 记者 王亦卫;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讨会举办[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广平;我省部署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N];贵州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杜斌伟;全市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召开[N];陇东报;2011年
4 记者 秦菲菲;国家级开发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吴涛;我国区域发展日趋均衡[N];西部时报;2012年
6 记者 李亚冰;《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国务院批复[N];承德日报;2012年
7 马志刚;统筹区域发展新起点[N];经济日报;2012年
8 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六盘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宁夏片区规划解读[N];宁夏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萍 通讯员 袁业飞;解放思想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全面实现祁连七个区域发展目标[N];祁连山报;2012年
10 记者 赵虹 李平 特约记者 杜登波 岑飞;从一生之城看如何谋划区域发展[N];十堰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晏涛;促进中部崛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3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4 郑莹;基于区域发展的项目选择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穆晓敏;山东省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协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国茂;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鹏嵩;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9 蒋育梅;胡锦涛统筹区域发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吴得文;福建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73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7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