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宽比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1 16:01

  本文关键词:高宽比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宽比 隧道 数值模拟 应力强度因子 隧道稳定


【摘要】:为研究隧道截面形式对隧道围岩的影响,结合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高宽比K变化时,马蹄形隧道围岩稳定性及损伤破坏规律。考虑隧道周边无宏观裂纹和含有单一裂纹2种情况,数值模拟采用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计算隧道周边应力;对含有裂纹的情况利用J积分计算出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利用ABAQUS中XFEM(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扩展有限元技术模拟高宽比为1.5时裂纹的发展路径和应力分布,与模型试验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损伤破坏情况随隧道高宽比K的变化而变化,对无裂纹模型,试件抗压强度在K=1.5时最大,K=1.0时最小;对有裂纹隧道模型,试件抗压强度在K=1.7时最大,K=0.7时最小。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高宽比 隧道 数值模拟 应力强度因子 隧道稳定
【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PLN1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4109)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4JY0002)
【分类号】:U451.2
【正文快照】: 隧道宽度主要根据设计速度、车道宽度、侧向宽度及检修道或人行道确定。随着公路隧道的迅速发展及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公路隧道车道数在增加,宽度也在加大,但是高度变化却不大,这使得隧道断面变得扁平,在自重应力为主的受力情况下,扁平断面隧道稳定性会受到不利影响。不同高宽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颖人;;隧洞破坏机理及设计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2 方秦;还毅;张亚栋;陈力;;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钱莹;杨军;;不同侧压下两种断面形式隧道裂纹演化的流形元法模拟[J];煤矿安全;2008年03期

4 于海龙;王瑞峰;;大断面公路隧道的断面形式研究[J];四川建筑;2006年03期

5 李永乾;朱哲明;胡荣;;主应力方向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规律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S1期

6 李占海;朱万成;冯夏庭;李邵军;周辉;陈炳瑞;;侧压力系数对马蹄形隧道损伤破坏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S2期

7 李元鑫;朱哲明;刘凯;范君黎;;裂纹方向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规律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科周;王在泉;管洪振;从怡;吕文杰;;“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地铁车站合理埋深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2 孙文杰;孔亮;郑颖人;任晓云;;基于安全系数的地铁车站衬砌优化设计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3 还毅;方秦;陈力;柳锦春;;强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损伤破坏的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王维;何丽丽;李涛涛;黄信;;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桥墩地震响应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6期

5 王隼;李平;;型钢混凝土柱破坏过程数值模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6 乔为国;;焊接热对箍筋焊接加固法的影响分析[J];重庆建筑;2012年02期

7 还毅;方秦;柳锦春;张亚栋;杜博;;考虑时空耦联的等效惯性加速度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8 张华;赵艳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楔入劈拉数值模拟[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4期

9 杨涛;邹道勤;方伟定;童建国;;非线性温差下框架结构温度效应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2期

10 李树刚;胡阳升;王红胜;孙久政;孙浩;;巷道爆破掘进中侧压系数对薄层复合顶板影响的数值分析[J];工程爆破;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慧鹏;李云贵;周新炜;;PKPM与ABAQUS结构模型数据接口开发研究及应用[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方秦;洪建;张锦华;陈力;阮征;;混凝土类材料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若干问题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3 宋希贤;左宇军;朱万成;;动力扰动下侧压系数对卸压孔与锚杆支护的研究[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4 范浩;温四清;董卫国;施刚;;基于ABAQUS的混凝土剪力墙滞回性能的模拟[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元鑫;朱哲明;;拱肩裂纹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A];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段向胜;考虑时变影响的高层与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施工监测与模拟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李增志;预制混凝土管柱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熊耀清;密肋复合墙体损伤演化规律及损伤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杨明;波纹钢腹板箱梁桥转向装置和剪力连接件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素裹;强震作用下现浇RC楼板对框架结构破坏形态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许新勇;水电站厂房保压蜗壳结构施工仿真与温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小英;波形齿系统及其预拉CFRP带体外加固混凝土T形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郭晓钧;脆性材料钻孔爆炸致裂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黄永辉;立井硬岩深孔锥形掏槽爆破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基;预应力粉煤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数值模拟[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艳;高层结构地震放大作用及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乔明灿;公路隧道围岩塌方治理应用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王邵锐;拱上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方法研究性[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5 毛晓光;双排式—小直径钻孔抗滑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与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姚婵娟;混凝土疲劳损伤研究及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魏道攀;考虑土—路面—结构相互作用的城市高架桥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胡阳升;薄层复合顶板爆破损伤失稳机理及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朱丽平;基于材料应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变形性能指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磊;匝道隧道设计参数及进出口合理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荣,孙翔,蒋树屏,张永兴;四车道公路隧道特点及其所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2 周应麟;邱喜华;;层状岩层围岩隧道稳定性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3 张红;郑颖人;杨臻;王谦源;;黄土隧洞安全系数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4 郑颖人;;隧洞破坏机理及设计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5 郑颖人;王永甫;王成;冯夏庭;;节理岩体隧道的稳定分析与破坏规律探讨——隧道稳定性分析讲座之一[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贾蓬;唐春安;杨天鸿;王述红;;具有不同倾角层状结构面岩体中隧道稳定性数值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7 郑颖人;赵尚毅;邓楚键;刘明维;唐晓松;张黎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8 宫成兵,张武祥,杨彦民;大断面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探讨[J];公路;2004年06期

9 郑颖人;邱陈瑜;宋雅坤;张红;王谦源;袁宴仁;;土质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方秦;还毅;张亚栋;陈力;;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习小华;分析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5期

2 李天斌;王兰生;李永林;姜云;;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化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3 张开银,陈发明,叶方千,薛光桥;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的应变反演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4 周小平;徐小敏;;四角田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聂启祥;中国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动态模拟分析[J];铁道建筑;2008年05期

6 解华明;胡光道;陈广洲;丁华;;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在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级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年05期

7 黄湖星;;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8期

8 赵正权;罗俊财;徐小敏;张伯虎;;某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9 贾磊;欧尔峰;章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模糊评价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孙琦;张向东;韩彭;;渗流对高崖头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正权;罗俊财;徐小敏;张伯虎;;某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限元数值分析[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章杨松;李晓昭;阎长虹;;考虑应变软化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志成;;应用弹性波进行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试探[A];1990岩土混凝土声测技术新进展学术与信息交流会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4 徐干成;;基于粘弹性边界元法预测分析锚喷支护隧道围岩稳定性[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5 华薇;马英;;开挖方式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梦军;赵明阶;刘绪华;敖建华;;岩溶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许研;朱浮声;王述红;;大跨度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概率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谭志宏;唐春安;曹武安;;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谭志宏;唐春安;曹武安;;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靳晓光;李晓红;亢会明;;高地应力区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位移判据探讨[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鹏;基于小波理论的白鹤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肖云华;双峰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永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黄林冲;多孔介质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的程序研发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6 蔡臣;复杂含水弱胶结砂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学民;岩石材料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禾苗;槐树岭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2 索巍;姚家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晓娟;土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四全;有限元建模在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张乐中;水平岩层地区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陆威;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软件研究与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7 薛源;基于仿生智能方法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判及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文竞舟;基于现场监测的倾斜层状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9 施大X;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和岩石应变软化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能铸;基于灰色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预测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5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05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