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隧道支护压力与稳定性下限有限元分析
本文关键词:软土隧道支护压力与稳定性下限有限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非线性Power-Law屈服准则 下限有限元 软土隧道 支护压力 稳定系数
【摘要】:隧道开挖面的支护压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至今尚未有比较成熟和简便的计算方法,本文基于岩土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在分析下限有限元方法中引入非线性Power-Law屈服准则,通过对屈服准则的线性化处理,得到平面应变条件下软土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计算的下限有限元线性规划模型,编制了相应的Matlab有限元计算程序。计算表明:与极限平衡理论和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得到的结果比较,可以说明引入非线性Power-Law屈服准则的塑性极限分析下限有限元对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的计算和稳定性的分析是适用的。同时,总结了隧道埋深系数、土体重度系数等对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与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非线性Power-Law屈服准则 下限有限元 软土隧道 支护压力 稳定系数
【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2012-JZ-009)
【分类号】:U451
【正文快照】: 1引言软土隧道通常修建于城市中,地质条件复杂,如果支护形式不当,极易造成塌方等事故,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对于软土隧道的工程设计,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是至关重要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可以确定隧道开挖面稳定所需要的支护压力,从而为经济合理的隧道支护提供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伟,秦建设,卢廷浩;砂土中盾构开挖面变形与破坏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2 周维祥;黄茂松;吕玺琳;;非均质黏土地基中平面应变隧道最小支护压力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0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纲;贺峰;;砂性土中顶管开挖面最小支护压力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2 李庭平;沈水龙;姜弘;;下穿式盾构泥水压力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邵华;;泥水盾构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监护技术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上官子昌;李守巨;亢晨钢;栾茂田;;盾构机密封舱土压力分布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杨春山;吴增伟;张雅宁;;盾构施工盾尾注浆硬化过程数值分析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于丽;陈炜韬;王明年;;土质隧道围岩未支护段破坏模式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1期
7 孙统立;张海涛;;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力学行为三维数值模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年05期
8 付建新;杜建华;宋卫东;;地铁浅埋暗挖穿越施工中土体变形的力学机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9 黄阜;杨小礼;赵炼恒;凌同华;;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和强度折减法的浅埋隧道安全系数上限解[J];工程力学;2013年12期
10 黄茂松;宋春霞;王浩然;;基于上限定理的软土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谋;盾构隧道进出洞土体颗粒渐进破坏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上官子昌;土压平衡盾构机密封舱压力控制机理模型及其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魏纲;顶管工程土与结构的性状及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孙统立;多圆盾构施工扰动土体位移场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李志华;隧道结构生命全过程可靠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韦良文;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土体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管会生;土压平衡盾构机关键参数与力学行为的计算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陈炜韬;厦门海底隧道陆域段土质围岩稳定性及预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海涛;隧道管棚预支护体系的力学机理与开挖面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魏龙海;基于颗粒离散元法的卵石层中成都地铁施工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纬;浅埋暗挖含水砂层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严中;倾斜地表条件下隧道开挖面稳定与地表塌陷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赵毅;盾构扩挖修建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陈强;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东昭;基于B样条的盾构机密封舱土压场分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齐立志;砂层地基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支护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红兵;土压平衡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三维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庭平;影响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变形的因素分析及其对既有隧道影响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肖旺辉;隧道盾构对土体变形及地下管线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曰启;盾构刀盘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来贵,黄润秋,张倬元;岩石工程失稳破坏及其研究思路与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5期
2 朱伟,秦建设,卢廷浩;砂土中盾构开挖面变形与破坏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3 周小文,濮家骝;砂土中隧洞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2年05期
4 于宁,朱合华;盾构施工仿真及其相邻影响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素萍,张修杰;广东揭普高速公路软土特征与处理[J];四川水力发电;2003年02期
2 张卫东;;软土地区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和处置技术分析[J];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3 辛伟;;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软土特性分析[J];北方交通;2012年02期
4 郭磊;;浅析防止软土地区道路沉降量过大的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5期
5 刘滋银;泥沼软土地区筑路特点及对策[J];湖南交通科技;1994年03期
6 毛斌;内昆铁路斜坡软土段地质成因分析及工程实践[J];铁道建筑;2005年10期
7 姚善发;倪明非;;某高速公路软土特征及处理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8 郑军;阎长虹;夏文俊;张睿;陈明珠;詹启伟;;江苏盱眙特殊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地质论评;2008年01期
9 王绪锋;余湘娟;邵慧;王磊;杜洪刚;;解决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工期紧张问题的技术探讨[J];华东公路;2008年05期
10 刘德平;王彩勤;;浅议综合勘探手段在软土勘察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利华;李海潮;张留俊;;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承贵;;高原斜坡软土施工技术探讨[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3 吴万平;;论高等级公路的软土地基勘察[A];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优秀论文集[C];1998年
4 孙东岭;;振动挤密生石灰桩加固软土——尾矿泥效果初探[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徐永福;徐欢;吴念众;;高灵敏性软土触变性数值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德福;周萃英;谭祥韶;;基于软土微观结构研究的固结及沉降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阎长虹;夏文俊;董平;郑军;詹启伟;张睿;崔大伟;周欣;朱文彬;王吉刚;;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分析[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程鉴基;;也谈水泥类化学灌浆加固隧道基底软土的技术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杨铭;;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陈国祥;;黄骅港堆场区软土特征及抛填固结分析[A];江苏省地质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昊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量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光;软土流质流变模型的试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漆宝瑞;“斜坡软土”特性及工程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戢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5 郭营飞;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变形机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友河;软土地区旧桥拓宽改造技术[D];长安大学;2013年
7 谢乔木;软土固结沉降反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王文涛;交通荷载下公路路基动力响应及软土下卧层累积变形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坤;贵州西部部分路基软土特性与既有路基加固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10 马天;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段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13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1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