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地震动力损伤过程分析
本文关键词: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地震动力损伤过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沉管隧道 损伤塑性模型 有限元-无限元 ABAQUS
【摘要】:针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抗震安全性,借助ABAQUS软件平台对其地震时程响应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采用无限元近似模拟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效应,利用损伤塑性模型考虑混凝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拉、压应力-应变关系。考虑沉放深度变化,选取两个典型截面,对港珠澳沉管隧道分别进行了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下的地震响应分析,探讨了海底大型沉管隧道地震损伤破坏的一些基本规律,分析方法和研究结论可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沉放深度越大,结构位移越小,而地震动力反应及损伤程度越大。
【作者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损伤塑性模型 有限元-无限元 ABAQUS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013603)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4JCYBJC21900)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2ZCZDSF00500)
【分类号】:U459.5;U452.28
【正文快照】: 1引言自1894年美国用沉管法建成世界第一座沉管隧道以来,至今世界上已建成沉管隧道150多座,近几年我国在这一工程领域也已有所建树。与盾构隧道相比,沉管隧道具有断面设计灵活、埋深浅、对地基性能要求较低以及施工风险小等优点,且随着其自防水技术的日益成熟,沉管隧道正逐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英;陈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意义及技术难点[J];工程力学;2011年S2期
2 庄海洋;龙慧;陈国兴;;复杂大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2期
3 张志刚;刘洪洲;;公路沉管隧道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3年05期
4 陈清军,朱合华,李彤,晏浩,赵云峰,姜文辉;沉管隧道结构的空间受力性态分析[J];力学季刊;2000年02期
5 刘鹏;丁文其;杨波;;深水超长沉管隧道接头及止水带地震响应[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6 庄海洋;程绍革;陈国兴;;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震害机制数值仿真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7 陈贵红;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峥峥;跨断层隧道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于辉;张季超;丁晓敏;龚健;;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2 龚昊;盛克苏;;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2期
3 王涛;;竖向地震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王峥峥;檀永刚;张哲;高波;;基于损伤和能量指标的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熊良宵;李天斌;刘勇;;隧道地震响应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7年03期
6 丰土根;杜冰;王可佳;李玉伟;;上海世博会地下变电站基坑围护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7 杜修力;赵源;李立云;;土体-结构界面接触对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8 姚小彬;戚承志;陈国兴;;一种求解地下结构顶板频率和振型的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9 索然绪;王艳艳;;瑞利波作用下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J];公路;2011年09期
10 叶道奎;陈国兴;左熹;;软弱场地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对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炜;范文;彭建兵;邓龙胜;闫芙蓉;;正断层活动对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影响的数值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勤;戚承志;罗健;;土-结构接触滑移对地铁结构损伤影响的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梁能山;戚承志;王明洋;;结构体系的一种新型半解析动力算法—地下结构动力分析的拉普拉斯积分变换解法[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杜修力;赵源;李立云;;土体-结构界面接触对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戚承志;陈灿寿;钱七虎;李信桥;;浅埋地下结构顶板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李信桥;戚承志;李国华;;浅埋地下结构受竖向地震作用的数值模拟[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伟;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及其与地表建筑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韩超;强震作用下圆形隧道响应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璐;地下建筑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孙超;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刘妮娜;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地层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马颖;钢筋混凝土柱地震破坏方式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何剑平;液化场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于媛媛;山岭隧道衬砌结构震害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9 郭靖;地下结构动力变形分析及其对地表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季;层状场地中地铁隧道群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杰;地下水工隧洞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文亮;浅埋隧道抗震特性能量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3 贾要红;地铁换乘车站多层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亚东;区域性土的动力特性及对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1年
5 邵忠安;沉管管段系泊状态下缆绳受力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龚昊;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周莹;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接头处动力可靠度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周雨薇;沉管隧道整体地震反应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9 蒋英礼;软土地铁车站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田雪娟;地铁车站抗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根;黄宏伟;;沉管隧道GINA止水带性能评估与安全预警[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2 蒋树屏;李鹏;林志;;穿越活动断层区隧道的抗断设计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赵崇斌,张楚汉,张光斗;映射动力无穷元及其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7年03期
4 张伯艳,陈厚群;无穷元刚度矩阵及其数值积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年03期
5 楼梦麟,王文剑,朱彤,马恒春;土-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土层边界影响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6 曹炳政,罗奇峰,马硕,刘晶波;神户大开地铁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7 陈国兴;庄海洋;杜修力;李亮;程绍革;;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2期
8 周德培;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的动力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1期
9 滕吉文;白登海;杨辉;闫雅芬;张洪双;张永谦;阮小敏;;2008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10 徐锡伟,张培震,闻学泽,秦尊丽,陈桂华,朱艾斓;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J];地震地质;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七虎;何川;晏启祥;;隧道工程动力响应特性与汶川地震隧道震害分析及启示[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燕柳斌;结构与岩土介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04年
2 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杜荣强;混凝土静动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在大坝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密;粘弹性人工边界及其与透射人工边界的比较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付鹏程;地铁地下结构震动变形的实用评价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朱长安;断层破碎带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铎;水下沉管隧道的发展及施工技术[J];中国铁路;2001年05期
2 庄道庆;沉管隧道的防水技术[J];东海海洋;2001年03期
3 唐英,管敏鑫,万晓燕;沉管隧道接头的理论分析及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1期
4 路石;上海黄浦江第一座沉管隧道6月建成[J];铁道建筑;2003年07期
5 张庆贺,高卫平;水域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6 李兴碧 ,王明洋 ,钱七虎;沉管隧道的发展与琼州海峡的沉管隧道方案[J];岩土工程界;2003年07期
7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市政工程;2003年06期
8 陆明;韩国将建造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年04期
9 梅甫良,曾德顺;沉管隧道管段预制时裂缝控制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10 管敏鑫;沉管隧道在越江工程中的地位以及有关的新认识[J];现代隧道技术;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星;王克丽;景诗庭;;沉管隧道基础处理[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2 管敏鑫;严金秀;唐英;;沉管隧道技术在我国的应用[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3 金锋;;广州珠江沉管隧道设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张庆贺;高卫平;;沉管隧道施工阶段不同工况的受力性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5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方法与特点[A];华东地区第九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丁美;;沉管隧道测量方法与特点[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叶亮;丁文其;朱令;景骞;刘鹏;;基于正交设计的沉管隧道变形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伟;李蓉;;长江沉管隧道水下地基注浆加固材料研究[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常翔;张献伟;;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重难点浅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常翔;张献伟;;生物岛——大学城沉管隧道工程重难点浅析[A];中国中铁隧道集团2007年水底隧道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艳;北方首条沉管隧道 七项技术国内第一[N];工人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伍振 龙艳 李振勇;我国北方首条沉管隧道贯通[N];人民铁道;2012年
3 陈国雄邋通讯员 张健文;广州打捞局成功采用新工艺[N];中国水运报;2007年
4 通讯员 龙艳 李振勇;中国铁建召开沉管隧道技术交流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2年
5 记者 伍振 通讯员 龙艳;国内高震区首条沉管隧道创新成果丰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6 桂慧樵 周万里;亚洲最大的沉管隧道贯通黄浦江[N];经理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陈果 实习生 庞丹丽 通讯员 左西尧;变截面管段国内首创[N];广东建设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任晶惠;用专业技术服务交通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9年
9 谭俊生 任德杨 于洋;国内首座变截面沉管隧道[N];广东建设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夏冰;外海大回淤沉管隧道软基沉降特征与控制计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王翠;沉管隧道工程干坞及岸壁保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巨光;沉管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邱峰;沉管隧道施工与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贵红;沉管隧道抗震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李丹;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接头影响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5 王贤辉;结构优化在沉管隧道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周莹;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接头处动力可靠度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7 袁伟耀;变截面沉管隧道基础处理物理模拟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龚昊;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张敏;滨海新区海河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10 梁懋天;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线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4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2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