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超小净距下穿高铁隧道钻爆施工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20:20

  本文关键词:超小净距下穿高铁隧道钻爆施工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小净距 下穿隧道 缓冲层减震 累积损伤 BP小波 数值模拟


【摘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交通设施的建设,但由于线路规划和地质条件限制,交叠隧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小净距交叠隧道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工程界所关心的热点。本文以沪昆高铁客运专线贵州段小高山泄水隧洞超小净距下穿小高山隧道的开挖为工程背景,通过应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实测信号精细分析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超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钻爆减震施工技术,建立了超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减震爆破技术体系,保障了既有隧道结构在下穿过程中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施工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依据工程实际和减震爆破理论设计了四套爆破方案,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围岩损伤做了理论计算,同时制定了完善的爆破监测方案。2、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DYNA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缓冲层的减震机理及对减震层进行优化设计,并完成了新建泄水洞钻爆下穿过程的仿真模拟试验。3、实现了下穿施工的全过程监控,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爆破振动与岩体声波测试数据。4、通过小波包+稳健回归的信号精细分析方法,从振动速度幅值和爆破能量两个方面分析振动信号。5、在振动分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隧道振动近区的BP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6、分析了现场围岩声波波速的变化情况,得到围岩的累积损伤及爆破松动圈范围。7、建立了超小净距下穿隧道减震爆破技术体系,能够很好的应用于超小净距下穿隧道的施工指导,并有效的保障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
【关键词】:超小净距 下穿隧道 缓冲层减震 累积损伤 BP小波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5.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意义及背景10-12
  • 1.1.1 课题意义10
  • 1.1.2 课题背景10-12
  • 1.2 超小净距定义12-13
  • 1.3 超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现状13-14
  • 1.4 超小净距下穿隧道爆破施工关键问题研究现状14-18
  • 1.4.1 隧道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14
  • 1.4.2 超小净距下穿时既有隧道动力响应14-15
  • 1.4.3 爆破振动荷载作用下围岩累积损伤计算及预测15-16
  • 1.4.4 隧道爆破减震设计理论与技术16-18
  •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8-20
  •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18
  • 1.5.2 技术路线18-20
  • 第2章 小高山隧道泄水洞开挖爆破减震技术现场测试20-42
  • 2.1 泄水洞爆破减震技术方案设计20-24
  • 2.1.1 减震方案20-21
  • 2.1.2 爆破方案21-24
  • 2.2 爆破振动实时监测方案24-26
  • 2.2.1 监测目的24
  • 2.2.2 监测仪器24-25
  • 2.2.3 测点布置25-26
  • 2.3 围岩累积损伤测试方案26-29
  • 2.3.1 测试目的26
  • 2.3.2 测试仪器26-28
  • 2.3.3 测点布置与测试步骤28-29
  • 2.4 测试成果29-40
  • 2.4.1 既有隧道振动响应29-34
  • 2.4.2 既有隧道累积损伤测试34-40
  • 2.5 本章小结40-42
  • 第3章 隧道爆破缓冲层减震效果初步分析42-50
  • 3.1 不同爆破方案的典型振动波形42-45
  • 3.2 爆破振动效果分析45-47
  • 3.2.1 爆破振动时程分析45
  • 3.2.2 不同爆破方案的频谱分析45-47
  • 3.3 多次爆破隧道围岩累积损伤分析47-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超小净距下穿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特性精细分析50-68
  • 4.1 爆破振动特性精细分析方法50-55
  • 4.1.1 稳健回归方法50-52
  • 4.1.2 萨氏经验公式的线性化52-53
  • 4.1.3 小波包分析理论53
  • 4.1.4 分段位的稳健回归分析53-55
  • 4.2 隧道爆破地震波幅值传播规律精细分析55-61
  • 4.2.1 远爆源的爆破地震波衰减分析55-58
  • 4.2.2 近爆源的爆破地震波衰减分析58-61
  • 4.3 隧道爆破地震波传播能量分布精细分析61-63
  • 4.3.1 不同减震效果的频带能量分布61-62
  • 4.3.2 不同减震效果的通道能量分布特性62-63
  • 4.4 既有隧道爆破地震波轴向能量分布特性63-66
  • 4.5 本章小结66-68
  • 第5章 缓冲层减震机理及其设计理论研究68-90
  • 5.1 ANSYS/LS-DYNA动力分析方法简介68-69
  • 5.2 爆破振动主要影响区域数值计算模型69-76
  • 5.2.1 岩体本构模型70
  • 5.2.2 炸药爆炸模型70-71
  • 5.2.3 砂质缓冲层材料模型71-72
  • 5.2.4 混凝土材料模型72
  • 5.2.5 模型计算控制72-73
  • 5.2.6 模型结果分析73-76
  • 5.3 缓冲层减震机理76-81
  • 5.3.1 未设缓冲层时的动力响应76-78
  • 5.3.2 爆破主要参数对缓冲层减震效果影响78-81
  • 5.4 缓冲层材料优化设计81-84
  • 5.4.1 缓冲层采用压实土81-83
  • 5.4.2 缓冲层采用泡沫铝层83-84
  • 5.5 缓冲层几何参数优化设计84-88
  • 5.5.1 缓冲层厚度影响84-86
  • 5.5.2 缓冲层轴向长度影响86-88
  • 5.6 既有隧道加固板对减震效果影响分析88-89
  • 5.7 本章小结89-90
  • 第6章 超小净距下穿既有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特性研究90-114
  • 6.1 实体隧道数值计算模型90-91
  • 6.2 模型数值计算结构验证91-93
  • 6.3 缓冲层对既有隧道结的动力响应特性93-112
  • 6.3.1 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因素93-94
  • 6.3.2 无减震时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94-103
  • 6.3.3 减震时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103-112
  • 6.4 本章小结112-114
  • 第7章 超小净距下穿隧道减震爆破技术及应用研究114-130
  • 7.1 既有隧道缓冲层减震技术应用114-115
  • 7.2 爆破技术与参数调整优化115
  • 7.3 基于分区理论的爆破振动预测方法115-123
  • 7.3.1 远爆源振动分区结果116-118
  • 7.3.2 近爆源振动分区结果118-119
  • 7.3.3 隧道近区爆破振动预测方法119-123
  • 7.4 沪昆高铁小高山隧道泄水洞爆破施工效果评价123-127
  • 7.4.1 泄水洞爆破振动评价124-125
  • 7.4.2 既有高铁隧道围岩损伤评价125-127
  • 7.5 本章小结127-130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130-134
  • 8.1 主要结论130-131
  • 8.2 展望131-134
  • 参考文献134-140
  • 致谢140-14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勇;一种用于确定公路横净距值的计算机模拟解算方法[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蒋栋;公路横净距计算[J];中南公路工程;1987年01期

3 贺国宏;;0.618法计算横净距[J];公路;1993年01期

4 袁文可;茆武宏;田广俊;;交叉跨越垂直净距换算的一种简便方法[J];电力建设;1993年09期

5 黄桂芳,李金锁;超短净距平行隧洞的施工[J];铁道建筑技术;1996年01期

6 郑建荣;复合型曲线横净距计算研讨[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赵一飞;潘兵宏;王浩;杨少伟;;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罗克奇;;关于土压传感器埋设净距问题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9 陈大泓;;平曲线视距横净距计算法[J];公路;1988年07期

10 黎冬林;胡居义;何青云;刁建钟;;不同净距下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数值模拟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会军;王志刚;周晓敏;刘虹阳;;浅埋小净距群洞施工顺序优化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钟世航;;浅埋超小净距并行隧道——招宝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3 姚勇;何川;张玲玲;;紫坪埔隧道小净距段现场监测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袁松;周佳媚;廖沛源;;小净距公路隧道抗震注浆加固范围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钟世航;;宁波大桥工程招宝山隧道——实现了两平行隧道极小净距的理想[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柏林邋实习生 朱丽 本报记者 张飞;萃屏山隧道右洞昨日贯通[N];广安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龚建伍;扁平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力学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李文华;大断面超小横净距双线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亚;小净距大断面双洞隧道台阶法施工对围岩的稳定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阳;软岩大变形隧道小净距段变形与受力分析[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林跃旗;超小净距下穿高铁隧道钻爆施工技术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4 王浩;高速公路中间带安全侧向净距值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程芳卉;双洞八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间距影响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袁松;地震动力响应下公路隧道合理净距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杜立兵;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8 王亮;小净距空间交叉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9 张俊鹏;大荒沟隧道合理净距数值模拟及中夹岩加固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10 冯义;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断面和净距优化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6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26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6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