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村镇公路小半径曲线段行车轨迹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穿村镇公路小半径曲线段行车轨迹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穿村镇公路 小半径曲线 驾驶模拟 行车轨迹 弯道冲突区域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省道、县道周边区域及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发展迅速,“依路而兴”的居住区逐渐扩大,侵入公路的建筑界限,同时居民的出行需求和过往车辆的通行需求都依赖于同一公路,便形成了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特性的穿村镇公路。此种路段上交通组成混杂、用地条件受限、技术等级较低等问题由来已久,有着较大的事故隐患。国外对于穿村镇公路已有相关设计规范或标准,而我国于此则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对于穿村镇公路的细致研究,保障车辆及居民安全十分必要。论文首先对穿村镇公路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总结了我国穿村镇公路的历史问题与成因。通过调查归纳出了穿村镇公路的普遍现状,包括建筑界限被侵占、线形不良曲线多、非机动车占比高及交通设施不完善等。针对小半径曲线段易发事故的事实,选定北京市郊区某典型穿村镇公路的三处曲线段为实验路段进行研究。其次从驾驶行为的角度来分析车辆在弯道运行时的稳定性,对驾驶行为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对其两种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即行车速度和行车轨迹展开讨论。对驾驶人的轨迹决策行为研究表明不同轨迹类型的存在性,也说明行车轨迹是驾驶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再次采用驾驶模拟技术开展实验。运用纬地三维道路设计软件结合3D Max Studio和SCANeR Studio软件制作模拟驾驶所用的仿真场景,选取10名驾驶人分别以较低和较高行车速度进行4次模拟驾驶,共获取实验数据120组。对数据的提取方式和出现的误差做出了说明。将每段弯道分为31个断面,相较于以往研究数据更丰富和精确。最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正常的过弯过程车速有三阶段变化的过程,车速过高驾驶人操控会失当。弯道中行车轨迹有着多种类型并有各自的特征,可以用最大侧向偏移量来表征。同时车速和弯道曲率变化率对行车轨迹有着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车轨迹最大侧向偏移量模型并进行了显著性验证。提出弯道冲突区域的概念并依据轨迹最大侧向偏移出现的位置,以下行方向为基准划分出两个弯道冲突区域,并计算得出可避免冲突区域时的安全车速阈值。研究成果也可适用于一般公路或山区公路的小半径曲线段。
【关键词】:穿村镇公路 小半径曲线 驾驶模拟 行车轨迹 弯道冲突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2.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穿村镇公路的定义11-12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4.1 穿村镇公路交通安全研究13-14
- 1.4.2 行车轨迹特性研究14-16
- 1.4.3 国内外研究综述16-17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7-20
- 第2章 穿村镇公路特征与弯道行车安全分析20-28
- 2.1 穿村镇公路特征分析20-23
- 2.1.1 穿村镇公路道路线形特征20-21
- 2.1.2 穿村镇公路交通组成特征21-23
- 2.2 弯道路段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23-25
- 2.2.1 车辆行驶横向稳定性23-24
- 2.2.2 行车速度稳定性24
- 2.2.3 驾驶行为稳定性24-25
- 2.3 行车轨迹与行车安全25-27
- 2.3.1 行车轨迹决策行为25-26
- 2.3.2 行车轨迹决策行为影响因素26
- 2.3.3 行车轨迹对行车安全的影响26-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驾驶模拟实验与数据提取28-40
- 3.1 驾驶模拟技术简介28-30
- 3.2 实验路段选取与模拟场景建立30-33
- 3.2.1 实验路段的选取30-31
- 3.2.2 仿真场景的建立31-33
- 3.3 驾驶模拟实验33-35
- 3.3.1 实验目的33-34
- 3.3.2 实验方法34-35
- 3.4 相关数据的提取35-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曲线段车速与行车轨迹特征分析40-60
- 4.1 曲线段车速变化特征40-44
- 4.1.1 车速与加速度阶段模型40-41
- 4.1.2 实验条件下的车速变化41-44
- 4.2 曲线段行车轨迹类型及特征44-55
- 4.2.1 正常型轨迹及特征45-47
- 4.2.2 漂移型轨迹及特征47-51
- 4.2.3 校正型轨迹及特征51-53
- 4.2.4 切弯型轨迹及特征53-55
- 4.2.5 轨迹类型及特征总结55
- 4.3 行车轨迹偏移的影响因素分析55-57
- 4.3.1 车速对行车轨迹的影响55-57
- 4.3.2 弯道线形对行车轨迹的影响57
- 4.4 本章小结57-60
- 第5章 弯道冲突区域时空规律研究60-68
- 5.1 行车轨迹最大侧向偏移模型的建立60-63
- 5.1.1 建模自变量选取60-61
- 5.1.2 建模采用方法61
- 5.1.3 建模结果及显著性检验61-63
- 5.2 弯道冲突区域的形成与时空规律63-67
- 5.2.1 弯道冲突区域的定义及存在性63-64
- 5.2.2 弯道冲突区域形成机理与时空规律64-65
- 5.2.3 弯道冲突区域的划分与特征65-67
- 5.3 减少弯道冲突的措施67
- 5.4 本章小结67-68
- 结论68-70
- 主要结论68-69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9-70
- 参考文献70-74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成果74-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热塑胶垫及加强重载弹条在铁路小半径曲线上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年11期
2 孙庆洲;;企业专用线小半径曲线的养护[J];中国铁路;2005年12期
3 王水生;张魁;;山区公路典型小半径曲线安全改善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7期
4 陆新铜;;小半径曲线轨道维护与强化技术[J];河南科技;2010年18期
5 张宏彬;严静星;;公路小半径曲线段事故机理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0年05期
6 张建效;;浅谈小半径曲线的养护维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13期
7 周民望;;小半径曲线上车辆脱轨的探讨[J];教学与科技;1987年02期
8 吴国j,林培源,冯文相;在小半径曲线上车辆脱轨的试验研究(上)[J];铁道建筑;1988年07期
9 朱兆斌;D型便梁在小半径曲线及小线间距区段的应用与计算[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3期
10 靳锐勇;小半径曲线改造路基施工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铁道建筑;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安海;;小半径曲线整治的几点做法[A];技师·传承[C];2011年
2 陈海东;;小半径曲线病害分析与整修[A];2008北京铁路局技师论文集[C];2008年
3 宋郁民;吴定俊;侯永姣;;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桥梁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4 江涛;林森;刘佳明;李朝;;小半径曲线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研究[A];201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三届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潘孔晓;;小半径曲线盾构隧道施工技术[A];2014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肖仕伟;张帅;蒋林君;唐全付;范陶;;小半径曲线钢箱梁桥设计的研究[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7 黄涛;;盾构过小半径曲线段施工质量控制[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其林;何荣华;;关于P95大修列车在小半径曲线施工的探讨[A];第十五届粤、京、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白东辉;孟宪洪;;浅谈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成因及整治措施[A];山西省铁道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定海 王安印;根治小半径曲线隐患[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胡艳波 本报通讯员 王玉生 范印河;让小半径曲线“身强体壮”[N];人民铁道;2012年
3 本报记者 胡艳波 本报通讯员 杨永波 杜希伦;标本兼治对曲线健康养护[N];人民铁道;2009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李祥国 本报通讯员 白勇;有的放矢整治小半径曲线病害[N];人民铁道;2012年
5 本报通讯员 郑海强;源头整治 标准整治[N];人民铁道;2009年
6 记者 陆华 通讯员 余建桦;科学整治实现零扣分[N];人民铁道;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玺;陇海线小半径曲线维修与强化措施试验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杨宏光;小半径曲线轨道支撑形式过渡段钢轨波磨现象的数值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波;小半径曲线混凝土轨枕及扣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塔拉;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线路小半径曲线箱梁桥设计参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晨;穿村镇公路小半径曲线段行车轨迹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敏;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评价方法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程明;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小半径曲线段安全措施与效果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军;高填深挖小半径曲线路段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何佳;小半径曲线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周晓杰;小半径曲线桥空间预应力摩阻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35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3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