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主梁负弯矩区腹板弯-剪弹性屈曲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主梁负弯矩区腹板弯-剪弹性屈曲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弹性转动约束 弯、剪复合曲线 腹板屈曲 弯曲应力梯度 临界屈曲应力
【摘要】:考虑翼缘弹性转动约束的腹板在弯、剪应力单独作用下的临界屈曲应力表达式可通过里兹能量法进行推导,然而在运用里兹能量法求解弹性转动约束边界下弯、剪复合作用的腹板临界屈曲应力时,会出现难以求解的复杂偏微分式。为掌握边界弹性转动约束的组合梁腹板在弯、剪复合作用下的屈曲特性,该文建立了考虑翼缘弹性转动约束的腹板有限元模型,分析腹板上、下边界弹性转动约束系数χ、弯剪应力比η、弯曲荷载应力梯度λ、宽高比γ等参数对腹板弯、剪复合屈曲的影响。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重新拟合弹性转动约束的弯、剪复合屈曲修正方程,与一个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屈曲试验结果比较,试验结果与修正曲线误差为2.5%。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弹性转动约束 弯、剪复合曲线 腹板屈曲 弯曲应力梯度 临界屈曲应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40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项目(2011014311001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3CFA049)
【分类号】:U448.21
【正文快照】: 钢-混组合梁桥受力性能合理,跨越能力大,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大跨径桥梁建设中,如港珠澳大桥(6×85 m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上海东海大桥(105 m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桥)等。随着钢-混组合梁跨径增大,腹板高度增加,且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腹板往往处于弯、剪荷载复合作用下,受力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聂建国;唐亮;;基于弹性扭转约束边界的波形钢板整体剪切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3期
2 毛佳;江振宇;陈广南;张为华;;弹性支承上边界转动约束矩形板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12期
3 刘沐宇;陈齐风;张强;;弹性转动边界约束的组合梁腹板剪切屈曲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4 孔庆凯;许春荣;朱斌;王志诚;魏乐永;;崇启大桥主桥钢箱梁高腹板设计[J];桥梁建设;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齐风;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高腹板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远兵,王三会;两种简易可行的砖墙托换梁[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2 卢林枫,顾强,苏明周,申林,胡天兵;交错桁架典型节点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3 周俐俐;袁雪峰;王亚莉;;钢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4 李强年;方有珍;王志豪;;广告牌钢构架的力学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5 林贤根;盛尔迈;;双轴与单轴对称工字钢长梁的优化设计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6 傅光耀;王浩;;薄钢铺板对平台主梁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7 熊义泳;刘在今;罗吉祥;;型钢截面拉弯构件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8 占玉林;赵人达;毛学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剪力连接件承载力的比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9 付涛;刘永健;;交错钢桁架体系的腹杆布置及其截面形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10 李国强;侯和涛;;钢框架柱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改进建议Ⅰ:实用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芹;张海宾;;钢结构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探讨[A];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楠;王勇;;超高模板支架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3 郑宏;杨飞颖;张维刚;;两侧加劲钢板深梁的弹塑性屈曲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4 刘阳冰;郭冰;刘晶波;;组合梁-方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5 罗永峰;李时;郭小农;苏慈;沈祖炎;汪大绥;;上海南站屋盖钢结构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杰;周学军;;门式刚架梁柱节点域腹板高厚比限值的讨论[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锋;陈志华;;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SRC结构梁柱节点构造的研究设计[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颜卫亨;贺婷;李新忠;张茂功;;铝合金圆管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阳;田宗礼;张慎伟;;某张弦梁中庭屋盖的优化计算[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麻建锁;蔡焕琴;;轻钢结构加层技术及工程应用[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坚;基于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轻型钢框架结构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周天华;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及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戴绍斌;钢框架—混凝土筒住宅结构性能与配套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刘建民;大型混凝土施工模板结构体系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张磊;考虑横向正应力影响的薄壁构件稳定理论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6 黄金桥;钢结构弹塑性动力学及抗震设计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蔺军;大跨度葵花型空间索桁张力结构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熊伟;大跨度张弦桁架形态优化及竖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霍静思;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10 施刚;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的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松;半刚接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D];福州大学;2004年
2 陈海啸;T形截面梁的局部屈曲以及局部和整体弹塑性相关屈曲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3 陈兴刚;鸟巢形网架结构的静动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书江;格构式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帆;水泥厂窑尾结构体系的性能与设计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高超;冷弯薄壁连续檩条在房屋建筑体系中的应用与发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兰海龙;变截面门式刚架的抗震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许海艳;同时设纵横向加劲肋的梁腹板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屈曲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浩;钢框架节点域剪切变形对框架位移角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10 宛海沫;薄腹板工形梁横向加劲肋的性能及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时旭,钟新谷,赵人达;刚性基底上弹性约束矩形板的屈曲行为分析[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2 蔡健;何振强;金雪峰;;带约束拉杆方形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局部屈曲性能[J];工程力学;2007年05期
3 聂建国;唐亮;;基于弹性扭转约束边界的波形钢板整体剪切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3期
4 金阳;童根树;;楔形工字梁腹板的弹性剪切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9期
5 毛佳;江振宇;陈广南;张为华;;弹性支承上边界转动约束矩形板屈曲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12期
6 张小华;丁岩;秦志;;刚性加劲开口肋临界刚度比初拟及比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6期
7 Imma Estrada;Esther Real;Enrique Mirambell;;钢板结构中计算剪切屈曲应力的实用公式[J];钢结构;2008年10期
8 曹宝珠,张耀春;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管壁的宽厚比限值[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9 李鸥;周华樟;祝恩淳;;工字形组合截面梁腹板的局部屈曲[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10 陈强;T形截面板件的局部稳定性[J];结构工程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阳;楔形变截面工字钢梁腹板的抗剪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强;李运生;王元清;;负弯矩区异型钢-混凝土组合岔梁受力性能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陈双全;连续结合梁中负弯矩区的处理方法[J];铁道标准设计;1998年03期
3 曹黎娟;;钢-混凝土结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及控制措施[J];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4 胡鹏飞;;用预应力措施处理连续结合梁中负弯矩区[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9期
5 李国良;;浅析连续箱形梁桥负弯矩段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11年10期
6 张文锋;王杰;;某结合梁桥面板负弯矩区受力分析[J];交通科技;2012年02期
7 张俭;;用预应力处理连续结合梁中负弯矩区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9年10期
8 郭俊伟;;基于强配筋法的结合梁负弯矩区受力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9期
9 邢佶慧;陈爱国;杨庆山;;连续结合梁桥负弯矩区处理方法的参数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彭义军;赵巧燕;黄国勇;杜金生;;结构连续小箱梁墩顶负弯矩区构造优化及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立翠;曲线钢—混凝土梁桥负弯矩区抗裂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2 娄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负弯矩施工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3 匙娇;大跨度钢—混结合连续箱梁桥节段模型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37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3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