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动车政策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机动车政策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可持续交通 系统动力学 城市交通 政策
【摘要】: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融合环境因素,构建以机动车发展政策为调控因子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干预对机动车保有量、GDP、总人口及NO2污染指数起有重要作用。对机动车的严格限制政策可有效减缓交通拥堵水平,降低车辆出行百分比,减小车辆出行量,敦促公众出行放弃私家车而选择公共交通,是当前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较为适宜的方法。为减少城市交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仅要采取车辆保有量限制政策,还应采取重点研发及推广交通节能减排新技术等有效措施降低单车能耗与排污量。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可持续交通 系统动力学 城市交通 政策
【基金】: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13N02-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B630032)
【分类号】:U491
【正文快照】: 0引言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旨在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以人为本于一体,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1-2]。目前中国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评价、实现方式及对策讨论领域,且大多采用定性或线性定量的方法[3-4]。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苏城元;陆键;徐萍;;城市交通碳排放分析及交通低碳发展模式——以上海为例[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3期
2 周银香;;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的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9期
3 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环境保护部发布《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01期
4 朱林波;;主成分分析法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张建慧;雷星晖;李金良;;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软科学;2012年04期
6 王继峰;陆化普;彭唬;;城市交通系统的SD模型及其应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3期
7 李新兴;孙国金;田伟利;张清宇;;杭州市“十二五”机动车NO_x减排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8期
8 陆化普;王晶;;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供求关系导向策略[J];综合运输;2013年06期
9 杨阳;贺德方;佟贺丰;屈慰双;;用于政策情景模拟的城市交通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皓;李捷;;交通拥堵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姜洋;;系统动力学视角下中国城市交通拥堵对策思考[J];城市规划;2011年11期
3 武慧荣;崔淑华;张文会;;公路货物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2期
4 程晓梅;刘永红;徐伟嘉;黄建彰;李红霞;;佛山限摩对摩托车出行特征及减排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S1期
5 叶春姣;吴敏;;黄石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2期
6 朱长征;;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1期
7 李满良;陈姣;王朝辉;狄升贯;;基于低碳视角的透水慢行系统结构生态效果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4期
8 吕荣胜;孙扬;;我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1期
9 陈国卫;金家善;耿俊豹;;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12年06期
10 陈君;;区域公路客运能耗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研究[J];学理论;2013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晓梅;刘永红;陈永钊;黄建彰;;珠江三角洲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协同效应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2 刘军;;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与对策研究[A];2014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永鹏;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与系统调控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雁冰;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建模与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敏;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经济圈交通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王瑾;综合类开发区生态工业系统仿真及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何建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流网络管控系统分析与建模[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6 朱明皓;城市交通拥堵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蔺宏良;西安市交通环境轿车行驶工况与燃料消耗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高洁;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扈静;基于舒适性指数的汽车离合器操纵舒适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杨阳;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交通政策模拟与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琳;济宁市区客运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唐鹏程;城市停车收费与拥挤收费价格联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丁汀;城市和谐交通的系统构成及生成机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文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宋以华;高速铁路对客运交通结构影响的SD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刘运鹤;北京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及对策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陈道强;TOD模式下的快速公交系统客流发展特征与规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张鹏;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对实现畅通重庆主城作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雷洋;后发地区经济系统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贺;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社会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雁;魏庆朝;邱青云;;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蔡皓;谢绍东;;中国不同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欧阳南江;陈中平;杨景胜;;香港轨道交通的经验及其启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4 仇保兴;;创建低碳社会 提升国家竞争力——英国减排温室气体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5 周江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历史、问题和对策初探[J];城市交通;2006年03期
6 朱松丽;;北京、上海城市交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比较[J];城市交通;2010年03期
7 陆化普;;城市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交通;2012年03期
8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9 陈飞;诸大建;许琨;;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6期
10 陈静;张景秋;;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北京公共交通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军;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文雅;武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灿伟;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建有,俞礼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状态量化评价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吴洪洋;江玉林;陈锁祥;冯立光;刘蕾蕾;;公路建设与交通可持续发展[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年10期
3 张国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二——“交通7+1论坛”第七次会议纪实[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04期
4 雷锡绒;;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02期
5 梁波;;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6 尹春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9期
7 臧思民;学会活动讯息[J];交通与运输;1998年01期
8 林彰平;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及优化决策模型探讨[J];人文地理;2001年03期
9 李开兵;文晴;;基于成长管理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10 胡彦文;;关于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强;;发挥交通先导功能,推进上海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A];长三角地区公交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罗霞;;21世纪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整合的交通系统[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赵娜;王宁;姚翔;;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措施[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陈贻安;;关于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徐惠农;;深圳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探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启洲;邓卫;;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可拓综合评价[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林芬 赵明林;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N];中国交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毕伍;中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张生瑞;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长安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尹春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李作敏;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3 蔡冬军;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马致远;基于改进熵值法评价模型的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及资源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6 赵磊;河北省某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7 刘巧莲;无轨电车交通在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2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6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