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体外预应力加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

发布时间:2017-08-16 02:24

  本文关键词:体外预应力加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


  更多相关文章: 连续钢构桥 下挠 预应力损失 体外束


【摘要】: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然而由于设计,混凝土梁体开裂,运营与经济发展,材料性能恶化等原因,造成世界范围内,大跨连续刚构桥下挠普遍,所以明确下挠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论述。(1)分析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现状,了解造成下挠的成因,并对下挠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下挠病害成因的研究现状,就国内外比较认同的7大成因展开论述,并且分析了连续钢构桥长期下挠防治技术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座连续钢构桥为背景,对其工程背景,主要技术指标,荷载指标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全桥整体升温、降温25℃进行了结构受力验算,得出结构安全稳定。之后研究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分析,以模型为基准研究预应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进行细化,分别研究顶板束、合龙束、竖向预应力损失10%、20%的影响,制作下挠百分比折线图,对敏感性进行评估。(3)分析体外束的布束与设计要点,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标准和常用体外预应力索形式,常用转向块类型等,设计出体外束布束方式,与配套转向块,锚固点位置等,通过模拟体外束张拉力为0.5、0.6、0.65、0.7倍设计拉应力时,结构受力与位移的变化,探讨体外预应力损失对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转向块的不同厚度,模拟转向块重量变化对梁体下挠的影响,给出结论和建议。(4)考虑体外束应力为0.5、0.6、0.7倍张拉力三种情况下,对墩身受力与位移的不同影响,分析体外束预应力,这三种工况下桥墩的水平位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强度包络图,挠度与应变情况,给实际工程一些参考。
【关键词】:连续钢构桥 下挠 预应力损失 体外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72;U448.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及现状10
  • 1.2 连续刚构桥下挠病害成因研究现状10-13
  • 1.2.1 下挠现状调查10-11
  • 1.2.2 下挠病害成因研究现状11-13
  • 1.3 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防治技术研究现状13-15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5-17
  • 第2章 工程背景与计算模型的建立17-27
  • 2.1 工程背景17-19
  • 2.2 计算模型的建立19-23
  • 2.2.1 主要技术指标19-23
  • 2.3 结构验算结果23-25
  • 2.4 小结25-27
  • 第3章 预应力损失对大跨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影响分析27-42
  • 3.1 概述27-28
  • 3.2 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与理论分析28-34
  • 3.2.1 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28-33
  • 3.2.2 预应力损失理论分析33-34
  • 3.3 纵向预应力损失的影响34-38
  • 3.3.1 顶板束预应力损失的影响36-37
  • 3.3.2 合龙束预应力损失的影响37-38
  • 3.4 竖向预应力损失的影响38-39
  • 3.5 小结39-42
  • 第4章 体外预应力钢束布置与控制方法42-52
  • 4.1 体外预应力束布置与设计要点42-45
  • 4.1.1 概述42
  • 4.1.2 主要原则42
  • 4.1.3 体外预应力体系的主要组成42-45
  • 4.2 体外束布束方式的影响45-47
  • 4.3 转向块重量的影响47-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第5章 体外预应力对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52-73
  • 5.1 体外束对桥墩受力状态的影响研究52-66
  • 5.1.1 体外束对墩顶位移的影响52-62
  • 5.1.2 体外束对墩身受力的影响62-66
  • 5.2 体外束对结构长期性能影响研究66-72
  • 5.2.1 模型主要参数设置66-67
  • 5.2.2 长期作用效果评价67-72
  • 5.3 本章小结72-73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3-75
  • 6.1 总结73
  • 6.2 展望73-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崇德;美国ACI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二)——预应力损失[J];工业建筑;1989年04期

2 ;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预应力损失”[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年01期

3 朱虹,吕志涛;多排柱引起梁、板预应力损失的估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韩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预应力损失的分类计算及控制方法[J];森林工程;2001年05期

5 安静波,许光宇,郑文忠;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选配及预应力损失[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张元海,赵朝前;后张梁钢束预应力损失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邢艳,陈蓉蓉;浅谈预应力损失[J];福建建筑;2002年02期

8 熊学玉,顾炜,雷丽英;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J];工业建筑;2004年07期

9 郭举,李光瑞,马杰;预应力损失计算及其简化[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薛苏泉;王建中;;灰色预测在预测高温下预应力损失的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东海;叶曙光;冯松山;;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应力损失计算[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2 葛家琪;张国军;王树;张爱林;;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预应力损失对结构体系影响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薛晓荣;;卵形消化池无粘结预应力损失的合理取值[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国军;葛家琪;张爱林;王树;;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索撑节点预应力损失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正峰;林松涛;张际斌;;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预应力损失监测中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汪国华;周志祥;;关于PFRC梁预应力损失估算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7 葛家琪;李京一;王树;;后张法构件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预应力损失σ_(L1)计算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尚建;甘乐;袁胜登;候发亮;;CFRP筋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预应力损失分析[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小阳;杜彦良;;预应力摩阻损失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史哲;马平;张晓科;孙强;邹登亮;;基坑支护中锚杆预应力损失机理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志芳;考虑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秀;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损伤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罗国宝;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简支梁桥预应力损失分析及超载预警[D];吉林大学;2016年

3 巩磊;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损失及敏感性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4 秦乾飞;大跨度PC连续梁桥悬浇施工阶段预应力损失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5 康冉;体外预应力加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杨涛;预应力筋张拉阶段应力损失实用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7 吕攀;预应力损失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8 艾辉;胡家沟3号大桥预应力损失实测与评估[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蒋凌杰;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应力监控及预应力损失相关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10 张由;基于实测数据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张拉阶段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1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81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